长沙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4599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沙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沙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绯红(fi)仁慈(c)惊心动魄(p)B窒息(zh)荧光(yng)畸形(j)殚精竭虑(dn)C镌刻(xi)蒙昧(mi)侏儒(r)屏息敛声(lin)D锃亮(zng)凛冽(ln)酷似(s)藏污纳垢(go)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不容质疑巧妙绝伦诚惶诚恐B正襟危坐自出心裁重峦叠嶂因地制宜C众目睽睽粗治滥造春寒料峭摩肩接踵D暗然失色翻来覆去颔首低眉抑扬顿挫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各种艺术形式异彩纷呈。梨园剧种是现宋元南戏的活文物。南音溯源晋唐,是我国中原的古乐遗响。提线木偶则举世闻名的优秀艺术形式。民间花灯、剪纸等,美不胜收。而泉州石雕技术之高,艺术之妙,在国内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泉州的土木建筑有其浓郁而独特的地方风格。加点字“溯”“辟”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shup B.s p C.s b在文段两处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是( )A.争妍斗艳还 B.林林总总更 C.琳琅满目也文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4 . 语言运用豁达是一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是黑决不会说是白,是鹿决不会说是马;豁达是一种乐观,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生活怎样折磨你、欺骗你,你永远都微笑着。豁达是一种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生活处处充满竟争和拼搏,在豁达者面前永远没有失败。豁达不是妥协退让,就是大度宽容。找出上面文字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上面文字中有一处标点有误,请在横线上改正。上面文字中有一个句子的关联词语有误,请找出来并把句子改正在横线上。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邓安庆(1)今天在地铁上遇到了我的表哥,一上车我就认出来了。他靠在年厢门上,低头玩手机。(2)他是二舅的心头宝,二舅是外婆和全家人的心头宝。只有小学文化的二舅十八岁当上了空军,后来转业成了一名专飞国际航班的飞行员,二舅妈则是空姐。(3)三十四年前,我们举家去广州二舅家探亲,表哥那时候八岁,我六岁。在二舅家,我第一次见到了一篮子的零食,都是表哥的,还有各种玩具,也是他的。他还有钢琴,二舅让他弹奏给我们听。(4)第二次见到他时,他十四岁,我十二岁。为了二舅一家的到来,我妈妈、我姨娘、大舅妈、三舅妈都齐聚到我外婆家,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生怕他们嫌乡下脏。现宰的家养公鸡,现从鱼塘捞的胖头鱼,外公大清早起来现做的豆腐外婆做的菜,都是二舅爱吃的,也会是二舅的孩子爱吃的,因为那孩子是她去广州带大的。(5)二舅一家是不在外婆家住的,他们在城区最好的龙潭宾馆订了房间,只是中午回来看看。(6)“来啦,来啦!”一大早在村口等候的大表哥军哥一边往外婆家跑一边喊着,后面一辆黑色奥迪沿着村头土路稳稳地开了过来。全家人从堂屋、灶屋、池塘、豆属坊冲出来聚在一起,站在豆场上。车子停下,二舅、二舅妈和表哥相继从车子里出来。站在最前面的外婆和外公开始眼角湿润了,而其他围观的乡亲对着二舅一家和车子啧啧称赞。(7)二舅的确是当兵的料,那时四十出头,穿着咖啡色长风衣,挺拔英俊;二妈一点儿不像是我想象中空姐的样子,暗黄色的脸看起来煞是严肃;表哥是个黑瘦的少年,他跟在他爸妈的身后,看样子很紧张。(8)二舅叫了一声“妈”,外婆的眼泪落了又落,手在二舅的风衣上拍了拍,像是怕拍脏了似的又缩了回来。二舅转头看看二舅妈,二舅妈短促地叫了一声“妈”。一只母鸡窜了过去,她吓了一跳。表哥此时站在他妈妈的身后,见二舅看他,他低头轻轻地喊了一声:“奶奶。”外婆探头看他:“长高了!变瘦了!”表哥躲在后面不过来。外婆对着边上的姨娘说:“他还和小时候一样,害羞!”(9)二舅一家三口各自坐在桌子一边,外婆在厨房热菜,大舅妈传果。(10)二舅站起来走到门口说:“大哥,你们都进来吃啊!”大舅摆摆手,远远地说:“我们不饿!”二舅又对着灶屋嘁:“妈,你过来一起吃吧,菜够了。”外婆一边烧火,一边摆手:“这点儿菜哪里够!”二舅看了看堂屋,又看了看我们,轻叹了一口气,转身回到桌子上。(11)吃完饭,跟外公、外婆、大舅他们说了一会儿话,二舅一家的探亲就结束了。那辆奥迪又一次开了过来。二舅一家走到车前,二舅妈很快钻进了车子,表哥也跟着钻进去,二舅站定回头,说:“我明年再回来看你们。”(12)我们站在豆场上看着车子载着他们绝尘而去。外婆一个劲儿地抹眼泪,眼角处红红的。二舅留下了一大笔钱给外公、外婆,也给我们各家亲戚一笔钱,让我们好好照顾二老。(13)两年后,外婆去世了。再过一年,外公去世了。两次葬礼都只有二舅一个人回来,他支付了所有的丧葬费。在此之后,二舅没有再来过。而表哥,我只听说在国内考大学没考好,被二舅送到英国读大学了。再后来听说他在北京买了房,在某国际知名的大企业里工作,跟一位家境很好的女孩结了婚。(14)现在,他就站在我前面,低头看着手机,跟当初站在外婆家看着地面一样的神态。那时我也是远远地盯着他看,他却没有抬头看我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他羞涩地、沉默地低着头。外婆拉着他的手时,他也只是尽着义务不把手收回。(15)或许我可以跟他好好聊聊,说:“嘿,表哥,你这些年是怎样生活的?”或许我们还能成为好友,说些天南海北的话,喝几杯酒,面红耳赤地拍拍对方的肩头。可是我没问,一种很奇怪的矜持感阻碍着我上前去。(16)到站了,走出门时,我再回头看了看他-再见,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选自读者,有删改)5 . 我为什么称表哥为“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 .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作答。(1)文章第(3)(4)段反复写我和表哥的年龄,有何用?(2)表哥此时站在他妈妈的身后,见二舅看他,他低头轻轻地喊了一声:“奶。”(结合语境,品味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妙处)。7 . 本文在读者刊出之后,引发热议,众多网友对“二舅”持批评态度。读完本文,你如何评价“二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文中“二舅”的行为,简要阐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给母亲梳头发林文月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面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警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8 . 文章第段提到“岁月流逝,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母亲的“衰老”体现在哪里。9 . 第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其作用。10 .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11 . 文章题目若改成“我的母亲”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四、句子默写12 .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学而不思则罔,_。(论语)_,崔九堂前几度闻。(_)江南逢李龟年)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五、课内阅读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3 .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14 . 翻译句子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15 .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诗歌鉴赏16 . 古诗阅读细雨唐 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释)帷:帷帘,这里指细雨从天而降,形同疏帘。白玉堂,指天宫。簟(din):竹席。碧牙床:喻指天空,蔚蓝澄明的天空好像用碧色象牙雕塑成的卧床。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1)李商隐这首诗表现了雨_的特点。(2)诗歌通常会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请参照示例,从抒情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示例)观沧海这首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诗人由眼前大海的波澜壮阔、山岛的高耸屹立、草木的一派欣欣向荣的实景描绘,转而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闪烁着无垠宇宙的日月星辰的虚景之中,表现了诗人如大海和银河般博大的胸怀。七、名著阅读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17 . 这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在散文集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记述了对他产生过影响的人物,比如上文中提到的人物是_。18 . 在西游记中,作者写了很多人物,请你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与之相关的事件,写出他的人物特点。八、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悬挂“桃符”的习俗。相传古代到了春节前一日,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以压邪驱鬼。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桃符上书写的文字由二神变为祛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为两句对偶句。对联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构成。一般要求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一致、词性相同、词义相关、平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相对,传统习惯是“仄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对联以凝练著称,被誉为“浓缩的诗”。(材料二)临近春节,佳慧同学书写了四副对联:A户纳春风人气高,门迎红日财源广。B比肩齐迈求知路,同窗共研修身经。C国泰民安人增寿,风调雨顺福临门。D教学相长育新秀,德才兼备泽后昆。19 . (材料一)依次介绍了对联的起源、_、发展和_。20 . (材料二)所列四副对联中,适合送给家中老一辈人和同学的对联分别依次是_、_(写序号)21 . 没有送出的两副对联中,需要调整上下联位置的一副对联是_(写序号),理由是_。22 .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根据对联的特点对出下联。听南海涛声,看中华崛起;_,_。九、作文23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天空中的一朵云,让我们读到了她的飘逸;石缝里的一株小草,让我们读到了它的顽强;离家时背后的那道目光,让我们读到了那浓浓的爱意;摊开来的一本本书,让我们读到了世界的精彩和无奈请以“从你的身上,我读到了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