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集体备.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11769 上传时间:2019-10-1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集体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集体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集体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头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集体备课主讲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讲人:陈曦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四篇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习作1(童年趣事)和练习1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包含“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个部分,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是“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延伸和深化。 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壮丽的山河”。长江之歌以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对象,赞美长江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既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金华的双龙洞外洞、内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童年趣事,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 练习1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将事物写活。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5、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单元重点难点分析:(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长江之歌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三亚落日1、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 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烟台的海1、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2、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记金华的双龙洞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篇目教学分析长江之歌1、文本解读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歌。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分两个小节,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作为中国母亲河的赞歌,歌词气势恢宏,跨越时空,凝聚了巨大的文化内涵、情感容量和审美价值,直到今天依然传唱不衰。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搜集和大好河山的资料。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我将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乳:左右基本等宽。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引读。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 交流、讨论。5 精读第一节:(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 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 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6、精读第二节。(1) 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 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三亚落日1、文本解读三亚落日是一篇精美的写景文章,课文描写了洋溢着热带风情的三亚壮美而富有诗意的落日景象。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文章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言清新。文中动词锤炼得极见功力,使南洋的热带风情和落日的诗意变化在跳荡的笔触中极富视觉冲击力。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教学资源运用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将文中部分精彩段落制作成课件,以便在教学时及时地呈现。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本课将采取两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课时:1.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5、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涨溢 一盏 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指名读。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试读。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范读、齐读。五、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6、指导背诵。六、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二段。二、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3、讨论评读要点。第一幅:突出场面热烈壮观;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体会作者喜爱之情。第二幅: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投影出示: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b.齐读这一句。突出太阳的顽皮。理解“硕大无朋”。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第三幅:投影出示: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b.指名读这一句话。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5、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出示填空。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三、总结课文。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板书设计: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烟台的海1、文本解读烟台的海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的感情。 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吧(板书:海)你们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说一下)2、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烟台去看一看海,(板书:烟台的)为什么单单去烟台呢?因为中国的沿海城市,东面或南面临海的居多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齐读课题)3、设疑激读这份独特的景观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轻轻地将课本翻到第十页。(二)、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留意多音字的正确读法,标出某些长句的停顿。(三)、让我们也像录音一样美美地将课文读一便,要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四)、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石凳 嬉笑 惬意 过滤 湛蓝 恬静崇山峻岭 前赴后继 蔚为壮观 如痴如醉2、指名读、齐读。3、自己读,记住字形。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5、交流板书:冬 凝重 春 轻盈 夏 浪漫 秋 高远(五)、学习第二自然段。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海的句子,圈出突出大海特点的词语,并在旁边写上你的读书体会。2、交流。重点品读:出示: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自由读读这儿,看能不能把这巨浪折岸的场面给映在自己的脑中,不看书就能说出来。(让学生自由反复读)B、指名读,谈体会,其他同学边听边想。C、指名不看书“读”(也即背)。3、这样的场面真是太吓人了,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4、读第二自然段,回忆学法。烟台的海冬天如此蔚为壮观,春、夏、秋三季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指导书写:仔细独立观察,自我体会字的结构与写法。2、生写字。5、烟台的海 第二课时1、 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烟台的海有了哪些初步的印象?2、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烟台的海有着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并且一年四季的景色都不相同。这节课我们共同再走入烟台的海,去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受它。二、深入品读(冬),再现画面1、按照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先来走进冬天烟台的海,放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样的特点。2、指名读(冬天烟台的海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体会到的?用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预设:生读: “小山似的涌浪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A、听了这位同学刚才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相机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评点,结合句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和感受。) B、还有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告诉我们一些新的感受?(意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朗读。) 3、“百闻不如一见。”你想亲眼看看那海上磅礴的景象吗?(播放录象) 4、这样的场面在我们看来是很吓人的,可是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示意生接着往下说),还有的不顾被(示意学生说)。从这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在那道壮丽的风景线中你看到了什么?(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感受人与海的亲密关系。)三、品读其他三季1、 1读,分层;2读,欣赏美;3说说画面;4感情朗读,通过这几步把这些文字,全都变成了真实鲜明的图象印在自己的脑中,所以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大家就按着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春、夏、秋季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的海,好好地读一读,深入地感受一番。2、学生自选一个季节,进行自读体会。3、同学交流读书体会4、师生交流: 春天的海:预设学生选读“微波泛起,浪花嬉笑着,追逐着奔来,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结合学生所谈所读进行指导: (1)这段话我们该怎么读?(轻快活泼)(指名读) (2) 读得不错,如果你能注意语调的起伏变化就更好!如果把“害羞似的退了回去”读得轻一点,“然后又扑了上来”读得重一点儿,这样一来,就能更好地表现浪花的轻盈活泼。谁再来试试? (3)请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4)欣赏录象画面。 (5)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勤劳的烟台人民在大海上忙些什么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夏季的海:预设学生选读比喻句。(1)作者把夏季的海比作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恰当吗? 为什么?(夏天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 (2)你还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夏天的海象是位温柔恬静的少女呢?引导学生摄取清晨和傍晚两个镜头来朗读想象感受。 (3)欣赏录象画面。 (4)小结:夏季烟台的海给烟台人民带去了精神的愉悦和享受。 秋季的海: (1)朗读时抓住“格外湛蓝”。 (2)欣赏录象画面。 (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们看,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秋天的大海为烟台人民带来了什么呢? 三、收尾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味式总结:刚刚我们一起走过了冬天的春日的夏日的秋天的2、 所以,我们可以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让学生齐读)。四、积累巩固,布置作业体会烟台海四季的特点,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1、文本解读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课文节选自小记十篇一书,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2、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使学生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指名读,齐读。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 ,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 ,不要读成zh ;“蜿”的读音是 ,不要读成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3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4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三、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再读课文,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完成。)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3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设计意图:让学生探寻游踪,一来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来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了学习写游记的基本方法。四、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五、品读交流,理解深化1品赏路上的见闻,讲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板书:一片明艳)(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句子:“随着山势变换调子。”)其中“随着、时而、时时”加点,说说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句: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学生想象、体会,课件播放 VCD,练读此句。2小结: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丽的山景,这令他多么愉悦啊!那么他又是怎样游览外洞和内洞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研读。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建议教师给足时间,教师相机巡视指导,展示优秀作业。2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还记得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吗?(结合板书:先指名说,再各自练说。)2我们还随着作者去领略了沿途迷人的景色。那么洞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着作者一道去玩赏、领略,好吗?二、学习新课,品读理解1游览洞口、外洞,教学第四自然段。(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相机理解“突兀森郁”。(2)练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过渡:从外洞到内洞要经过一段路,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课件出示游外洞、过孔隙的情景,指导学生理解“孔隙”。)设计意图:适时地出示课件,即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又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描写景物这类的文章,要给学生最直观形象的感受。2游览内洞,教学第五至第六自然段。(1)这孔隙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2)作者用什么方法通过孔隙的?他有怎样的感受?读课文画句子想象画面。和同学交流,你体会到什么?(孔隙的窄、矮、险)(相机出示课件:“我又感觉擦伤鼻子。”重点体会此句。)(3)设计引读:“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体会孔隙的特点。(按课文写孔隙特点的内容设计。)过渡:经过孔隙就进入了内洞,内洞又有什么特点呢?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想象体会,小组交流。 概括出内洞的特点。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作者的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课件出示:“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也很值得欣赏。”重点体会,练读。 内洞确实很黑、很奇、很大,观看录相,欣赏体会。 读到这里,你知道双龙洞名的来历了吗?哪个句子讲明了?(指名读出有关句子,再相机点题。)3作者游完了内洞,又排队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旅。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四、情景再现,深化延伸1课件:观看游外洞内洞的 VCD。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评议。)3可引导学生选择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通过导游活动,将背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学习积累文中规范语言,进行内化,巩固所学知识。)4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一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奇特,体会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领略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课后大家要认真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好好欣赏欣赏。有机会,你们亲自到双龙洞去游一游。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面另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被收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习作11、 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以钱钟书的女儿回忆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的一段文字为例,表达浓浓的父子之情,以这段文字为引子,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回忆,捕捉可以表达亲情的镜头,进行习作。这篇习作属于记事的范畴,注意以几个特写的镜头来展开记叙,写出情趣。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3、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本次习两课时。4、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照片,讲故事:(教师出示自己假期时在上海游玩拍摄的照片)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二、师生交流,激发写作兴趣:1、师:我想我们都喜欢出去游玩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假期中,想必大家也定有难忘的经历?能告诉大家吗?生自由交流。2、师:是呀,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三、片段赏析、发现写作方法:1、师: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生讨论。1、 师:谁有好的建议,快给大家说说!(学生初步谈到:(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对于以上的建议教师要给与及时地引导、归纳和鼓励。3、师:我也给大家介绍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四、创设情景,感悟写作方法:1、师:同学们,我们要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你们还想到了什么?生:要把自己最喜欢、印象较深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2、师:能结合你具体情况给大家具体讲一讲吗?3、师举例让学生练习说。五、理解“难忘”,拓宽学生思路,丰富写作素材:1、刚才,大家在提建议时,说到了要记录假期生活的快乐,那在你在假期中除了快乐的经历让你难忘以外,还有不同的感受让你难忘吗?教师引导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生: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2、师:现在,对于“难忘的假期生活”,你又有什么新的理解?生:不一定只有快乐是难忘的题材,只要是一段有意义的经历,都值得记录下来;生:我们的写作素材可以丰富一些,写出自己的认为最值得难忘的经历和故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3、师:是呀,一段难忘的童年之旅,之所以难忘,就是因为纪录了你自己亲身感受,刻骨铭心的历程,也许是快乐的,也许是神奇的,也许是充满挑战的,只要你写出自己的滋味来,就是一篇有价值的好文章。六、写作提示:这节课,就请大家先回忆一下假期生活,想想令你印象深刻的事及当时的感受,然后有条理的写下来,注意突出重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一会我们交流。七、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八、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四、刚才,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这样可以让人视野清新,把笔墨多花在自然景观的特色上。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1、学生自己修改。2、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3、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4、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第二课时1)理清条理,练习写。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3)师生评议,完善习作。5、课时作业设计誊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