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697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宇宙中看地球 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知识构建】地球自转黄赤交角主要特征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 地转偏向意义确定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节气晨昏圈方向周期速度顺时针逆时针太阳日恒星日线速度角速度图1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二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1、复习重点:结合自然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2、复习难点: 结合实例分析产生时差的原因,掌握不同经度之间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换算。【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球自转运动”问题的切入点和分析角度。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的难易程度,理解完成试题所必须的绘图和识图要求和能力。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阅读考试要点;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疑惑。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学习的的能力。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复习要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和图2,完成表1。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地球仪或投影示意地球自转运动的主要特征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自转运动内容,完成表1。利用表1将“地球运动特征”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运动轴心和轨道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一个 日,时长 ;一个 ,时长 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 图2在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周期和速度的描述时要特别强调描述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了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征要考虑极点的特殊情况,而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课结合地理实验和地理现象来解释和理解,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等,图2分别呈现了不同地球自转示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地理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总之,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一是要结合示意图完成,二是结合实际生活的自然现象,因此也可以说明地理课堂的实践意义。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图3典型例题1 (2013 天津卷)图3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1据图3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低纬度地区 B中纬度地区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2图4中a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球自转特征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3)。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1。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典型例题或典型自然现象进行思维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空间概念。使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答案:1.A 2.B思路点拨:1.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故选A选项。2.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相关内容。由a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二、在光照图上判读并运用晨昏线探究活动3:认识并比较不同光照示意图上晨昏线特征,并尝试探究得出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特征。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地球不同太阳光照示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着视角、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示意图示意地球的范围大小等角度理解不同光照图的差异性。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晨昏线的特征,合作探究,理解晨昏线的意义。只有建立太阳光照图的空间想象,才能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充分理解,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晨昏线的特征和利用。132ABC图4(1)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如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理论上,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为一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和,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2)晨线和昏线的一半判读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3)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4中2);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4中3);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4中B、C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的纬度互余);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4)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5)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度,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度。(6)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2图5图5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完成1-2题。1.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反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上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是Q1、Q2与L1这两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 B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不可能在同一时区 D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晨昏线的综合运用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5)。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5,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2。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选择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答案:1.A 2.B 思路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关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画出如图6所示的简化图。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即为180度,这时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图6短路线经过北极点,M、Q1之间连线与地轴不相交,M、Q1、Q2三点也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都朝北。 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不可能同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可能都位于东半球,也可能在同一时区,也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重点图像】图7 图7示意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侧视与北半球太阳光照俯视图。据图,可总结归纳晨昏线的特征及意义。从地球自转特征的角度来看,一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二是图中各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差异的判读,三是掌握对光照图的判读关键。如根据太阳直射点与读图视角的关系判读昼夜半球的分布特征,根据极圈区域昼夜情况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相关节气,根据晨昏线(圈)与地轴的关系判读太阳直射点及相关节气。总之,指导绘制并解读太阳光照示意图是理解地球自转及地球公转意义的途径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