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9 议论散文两篇教师用书 粤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975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9 议论散文两篇教师用书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9 议论散文两篇教师用书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9 议论散文两篇教师用书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议论散文两篇本课话题心窗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一门一窗一人生。人生正如“开门”、“关门”一样,意味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它不是人的意愿所能左右的,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倒着走的,人生应该只有一个目标,一种宗旨:向前进。在前进中追寻,追寻又失去。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莫利在门一文中说“各种各样的门”是呀,我们这一生要面对许多门,要经历无数次的开门、关门。虽然只是一扇简单的门,却能隔绝两个不同的空间。仅仅隔着一扇门,门里和门外的风景却大不相同。有时,我们勇敢地推开某一扇门,看到了精彩的、未知的世界;有时,要想推开某一扇门,可能要费尽千辛万苦。门,就是这样多种多样,既令人神往,又令人费解;既充满神秘,又布满陷阱。背诵相关名言警句跺一脚,四城门乱颤。 评书表演艺术大师 单田芳敲吧,门终究会开的。圣经 关于门的名言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西晋文学家 挚虞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南朝梁皇帝 萧衍知识梳理第 1 步 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寒暄() 奢侈()眸子()嘈杂() 搅动()镶嵌()()飒至() 希冀()鸟窠()驯服() 揪心()静谧()接踵而来()【答案】xunchmucojioxinqinsjkxnjimzh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给脉【答案】jimim2语境辨析法当太阳笼()罩树林的时候,挂在树上的笼()子里的鸟儿与那些自由的鸟儿们唱和起来。【答案】lnglng第 2 步 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答案】琐锁唢斟勘湛峻竣浚第 3 步 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隔膜隔阂两者都是动词。两者都能作名词,都有“彼此心意不通、形成障碍”的意思。“隔膜”指双方互不了解的状态,多用于人与人之间,适用范围比较窄。“隔阂”指双方思想上的距离,可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用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方之间、语言之间,适用范围比较广。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多年不见,他们彼此间变得_(隔膜/隔阂)起来。十二三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父母应当多与孩子沟通,以消除思想、情感上的_(隔膜/隔阂)。【答案】隔膜隔阂2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二者都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息息相关”,中性词,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多用褒义,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休戚相关”双方必须有利害关系。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你望着那机要速记员轻快地走出走进,漠然地转动着那与你的命运_(休戚相关/息息相关)的门。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_(休戚相关/息息相关)。【答案】休戚相关息息相关第 4 步 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刚走下舷梯,载着荣誉归来的国手们就被记者们围得严严实实,被相机的闪光灯晃得眼花缭乱。()请说明理由:_【答案】“眼花缭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里理解成照相机的闪光灯刺得睁不开眼睛,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2周总理虽然逝世多年,但他音容宛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请说明理由:_【答案】“音容宛在”意思是仿佛还能听到他的声音,还能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用在此处合乎语境。常识速览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著有管锥编(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钱锺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学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哈佛福市,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从事出版编辑和记者工作。他具有多方面的写作才能,文风轻灵机智而又刚健雅正。其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性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比较严密的逻辑。有小品文集桑迪加夫酒,小说特洛伊木马、基蒂福伊尔等。(1)窗选自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有人说钱先生作品总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语连珠,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读了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觉得此说法极为贴切,这本子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散文,钱先生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真可谓是“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是一本独特的作品。(2)门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开门和关门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最平常的动作之一,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动作之中,作者却挖掘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写下了这篇哲理散文门。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注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赋予了一种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涵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整体感知1钱锺书的窗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来抒写个性化见解,表达含蓄、风趣,启示我们应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2莫利的门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和动作之中挖掘出深刻的人生意义。作者从开门和关门两个日常动作中体察社会、感悟人生,揭示出门所具有的深层的象征和隐喻意义。“开门”和“关门”浓缩了人生,一篇门告诉我们人生是怎样一个状态。文脉梳理1窗【答案】奢侈意义不同2门【答案】隐秘回避无可挽回文本层析一、阅读窗12段,回答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_【答案】视野狭小,看见的东西就越发觉得珍贵。相反,视野开阔,看见的东西就不觉稀奇了。“物以稀为贵”,作者从侧面说明了任何事物只有加以衬托和限制,才会显得珍贵。2如何理解“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句话?_【答案】我们进门,表示有所追求和询问,体现的是人的一种欲望;入窗是一种“不礼貌的追求”,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占领,是一种享受心理的体现。3“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点明了什么内容?_【答案】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窗子和门的本质区别,不在于这两个器物的实用性上,即让人进出,而是“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让我们安坐了享受”大自然的美。二、阅读窗34段,回答问题。4“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这句话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_【答案】由“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引发出“窗是房屋的眼睛”的说法。用这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窗对于屋内与屋外的人的意义。5“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道出了窗对于屋内、屋外人的意义:“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正因为如此,作者认为凯罗晚歌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也只说一半。请问“一半”具体指什么?另“一半”又指什么?_【答案】“一半”具体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三、阅读门14段,回答问题。6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_【答案】“开门”的含义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的含义是:意味着一个结束。四、阅读门59段,回答问题。7第5段为什么要交代开门的各种方式?_【答案】不同职业的人的开门方式不同,并不仅仅因为人的个性不同,而是有着不同的内涵,开门只是一个动作,却有着复杂而神秘的意义。本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8怎样理解“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这个句子的含意?_【答案】“牧放的马群”表面是说受人管束,没有自由,只有群体,没有隐私的马群。实际上是说人和动物不同,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隐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以小见大本课成功地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不一般的生活感悟。“门”和“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但由于作者深刻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道理。2写法指导定义:以小见大,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借助想象,以小与大之间的内在关联来体现写作的中心,起到以小寓大、以小显大,甚至以小胜大的作用。作用:(1)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2)有助于我们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人物的“亮点”,突出人物性格,揭示并深化主题。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应注意:(1)所选择的小的材料和你的大的观点要有相似点,能统一起来。(2)运用材料要具有典型性。(3)运用小的材料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处处发议论。3迁移应用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你最熟悉而又含有一定哲理的事物,仿照门和窗的写法,写一段文字,阐释其中蕴涵的哲理或你的独特思考。(150字左右)_【参考答案】(1)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2)看着蜗牛在阳台上缓缓爬过,我的视线就被它吸引住了。不是因为讨厌它,而是对它身后一条长长的“线”产生了兴趣,我不清楚小小的蜗牛要到哪里去,但它分泌的黏液却告诉我它曾经到过这里,这里有它留下的痕迹。我在学习的道路上缓缓地前进着,我知道前方的困难会随处可见,我知道讨厌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但是我拥有一分坚定的信念:冲破困难的牢笼,不到终点绝不停止!我要将我的脚印留在探究的路上。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打开心窗,迎接阳光漫漫人生路,不会只有阳光和鲜花,我们难免会遭遇挫折和不幸,但如果我们从容淡定地去看待这一切,为自己打开一扇心窗,那么,我们就会拥有阳光,心的荒原上将不再是一片沙漠,将会有小草生长,将会有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相反,当一扇幸福之门或成功之门关闭时,如果我们只会将自己深藏在门后,默默地哭泣,那我们也只能在一味地咀嚼痛苦,失去前进的方向。【应用角度】“开一扇心窗”、“享受生活”、“苦难与追求”等。2精彩应用在偶然的一天,拉开厚重的蓝色窗帘,阳光欢乐地跳了进来,光明瞬时充溢了房间的角角落落。睁开蒙眬的双眼,皱着眉头朝阳光瞅了半天,竟然发现阳光满是欢颜,它还长驱直入进入了心间,于是打开窗儿,迎阳光进来,阳光和自己撞了个满怀!拥阳光入怀,它照遍了心的角落,阴云散尽,心雨无影!仔细想来,好多时候不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阳光,而是我们在拒绝阳光,我们总是在失意的时候把心扉紧掩,让心中阴云漫漫,酝酿雨滴,啮噬痛苦,直到大雨滂沱,将心浸泡。这时候,我们只需打开窗儿,迎阳光进来,我们还可以走出门去,在蓝天下感受阳光的美好,我们让阳光在心中驻足,我们迎接每一个微笑,我们用亲情、友情装点我们的生活!朋友,你的心中正在酝酿雨滴吗?那么,请你打开窗儿,迎阳光进来!(节选自打开心窗)佳作领悟(教师用书独具)人生之窗刘志坚打开窗子说亮话,因为窗是采光的。人居斗室,总是要打开窗户,用来接纳光线,接纳世界。人们坐船或坐车,也喜欢临窗而坐,因为窗外是缤纷世界。但人在不同的年龄,对窗外世界的解读,内涵和取向是不一样的。青少年的窗外是一片天。他们不喜欢久困牢笼,喜欢趴在窗口,看天看云,看五彩霓虹,看墙外行人,看嫦娥奔月,看窗外的海阔天空、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外面世界的精彩。于是便有了一种海阔天空、鱼跃鸟飞的情怀,在观看之中,胡思乱想,便有了想破窗而出的冲动。想去远方谋发展,想去寻找契机,干一番事业。虽然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古训,那是为了修身励志,身居斗室之内,却又豪气干云。为了振翮高飞,或萤窗映雪,勤学不怠;或寒窗苦读,目不窥园。有的终于如愿,赢得玉汝于成,修炼到家,一举成名。中年的窗外是一条河。缤纷的生活之河,日夜奔腾不息。透过窗棂,让你感到它在你眼前旋转,在你耳边回荡。世事汹涌,惊涛裂空,激起思绪万千。于是你凭窗远眺,目游万仞,心骛八荒。借一页之窗,洞达世情,策略天下。于是许多惊天之举,在窗前做出;许多传世之作,在窗下成篇;许多传世玄机,在窗下悟透。一旦破窗而出,行走于天地之间,惊天掠地,立身做事,行端影正。如能为国为民,成一番事业,那都是得益于窗前的启迪和修炼。老年的窗外是一幅画。人老了,感情归于平和,生活趋于淡定。在从容与寂静的日子里,也许很少出门,但喜欢倚窗,揣测物候:“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或凭窗舒目,把窗外大山长河,当成一幅很大气的画来观赏:“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或以窗外之风物,寄托诗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或慵懒自适,淡定从容:“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还我朴素,寄达情怀。他们懂得一窗之外,就是大千世界,深谙浩然之气,化外之境。他们临窗寄语,往往是一份睿智而高蹈的人生。人们对于居室之窗,在于守望。但面对无处不在的生活之窗,就在于如何阅读,如何感悟了。因为生活之窗,可以是一本书,一句话,一张名片甚至一座城市,关键在于各人的悟性。读透一本好书,助你开启心智;领悟一句智慧的哲语,让你受益终身;一个开放的城市,让你看到另一方天地,拓展视野;一张名片,让你感受到全新的观念。我们正是凭借这些窗口,把握生活繁弦急管般的变化,从而认知世界,紧跟时代,创造我们丰富多彩的日子和幸福的生活。1悟如何开头文章开篇点题,指出了窗户的作用打开窗户,用来接纳光线,接纳世界。2悟如何过渡第二段是一个过渡段,指出了人在不同的年龄,对窗外世界的解读,内涵和取向是不一样的。为下文三个年龄分段的人使用窗户的作用做了总结,引导下文。为下面三段文字作了铺垫。3悟如何结尾文章结尾,浓墨重彩。运用比喻的手法,说出了看窗户就是读一本好书,需要人去领悟。读透一本好书,把握生活繁弦急管般的变化,从而认知世界。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寒暄(xun) 鸟窠(co)栉风沐雨(zh)静谧(m) 病症(zhn)切中肯綮(qn)琐碎(su) 湛蓝(zhn)摩肩接踵(zhn) _【答案】“窠”读k,“症”读zhng,“湛”读zhn。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导学号:73020072】镶嵌弥谤眼花缭乱返璞归真凭眺烦琐潦草塞责羲黄上人壁垒拢络腹背受敌休戚相关_【答案】弥弭,黄皇,拢笼。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的银行家群体不知何故很快便_了。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_,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正如伟人所说,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_,一切神圣都将会遭到亵渎。很多企业家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A烟消云散销声匿迹风流云散B风流云散烟消云散销声匿迹C风流云散销声匿迹烟消云散D烟消云散风流云散销声匿迹【解析】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烟消云散:形容事物消失净尽。风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烟消云散”和“风流云散”都含有分散的意思。“烟消云散”侧重于消失,多用于物;“风流云散”侧重于离散,多用于人。句指银行家群体的离散,故选“风流云散”;句指隐藏起来,故选“销声匿迹”;句指物的消失或散失,故选“烟消云散”。【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想方设法借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时下薄弱学校着力改变自身困境、一步步地打造自己的品牌。B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所有的人物关系都建立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上,如秦王去楚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迎娶楚国嫡公主,完成秦楚联盟。C无论生活在省内或省外,中原作家都会把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人民的生活当作创作源泉,从中汲取写作灵感,再现中原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D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移动化开始加速向传统行业渗入,各行业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解析】A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的重要途径”;B项,句式杂糅,不能说“目的是为了”;D项,成分赘余,“各行业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复。【答案】C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73020073】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_,_,_,_,_,_。这一切构成了一帧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 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这时常有三两只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村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ABCD【解析】根据空间和时间顺序排序。句是写窗外由远及近的景色,其中两句的衔接点是“芦苇”。句写临近黄昏时的景象,其中句“暮色深了”与句“晚云显得分外绯红”紧密衔接。【答案】D阅读课文窗开头一、二段,完成68题。(教师用书独具)6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呢?为什么又用“画配了框子”来比喻呢?_【解析】由前面的“我们因此明白”可知原因应在前文。【答案】(1)因为作者认为屋外的春天太贱了,如果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由于屋里的阴深、沉闷、寂静,反而会觉得春天更明亮、有生气和喧闹。(2)因为春光是美丽如画的,作者欣赏时又是在屋子里透过窗子看春天的,窗子就像画框一样,所以用“画配了框子”来比喻。7“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说说句子中“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意义。_【解析】这两个词形象地概括了“门”和“窗”的不同意义。【答案】“追求”表示“门”是可以出去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追寻春光、领略春光;“占领”表示“窗”可以引诱一角天进来,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人们从而可以驯服它,利用它,享受它。8请简要说明选文第二段的论证方法。_【解析】结合“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和所举的例子来作答。【答案】先破后立,横向铺陈。先驳斥了把“有没有人进来出去”作为门和窗的根本区别;再举“赏春”一事说明窗有“赏春”功能而门没有;继而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证明,从容主宰自己生活的“羲皇上人”,确定可以通过窗户来获取享受。在这里,作者旁征博引,铺陈设譬,信手拈来,直指心灵。学业分层测评(九)议论散文两篇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73020074】A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被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B窗这篇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体验,借助于可见的窗子,铺陈自如,直指心灵,读后让人如醍醐灌顶。C春天来了,他带领学生在光天化日之下到郊外踏青。D窗的语言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理趣,诸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之类的话,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解析】“光天化日 ”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使用的语境不对,只适用于公然做不好的事。【答案】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温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B看完悲惨世界,忽然觉得只有它才能释放自己何以数度泪流满面的原因,那些眼泪是心底暖意和热情的源源涌出。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涵着我国人民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D与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解析】A项,并列不当,“群体、社会、他人”有交叉,不能并列。B项,句式杂糅,“何以”与“的原因”杂糅。D项,语义重复,“所”与“攸”重复;表意不明,“不再”限制的范围不明确。【答案】C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肺上有蛋白沉积可以洗,尘肺、矽肺也可以洗,那么,吸烟熏黑的肺能不能洗干净呢?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_。煤焦油的特点是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但临床上不可能用有机溶剂来灌洗肺。所以,从目前来看,被烟熏黑的肺无法灌洗干净。A这种黑黑的物质大都是蓄积在肺内小气道中的煤焦油B正常人红色的肺上有黑斑点点,而吸烟者的肺100%是黑色的C肺部变黑,意味着毛细血管被堵塞,肺功能受到影响 D长期抽烟的人肺部会因为煤焦油等物质的积聚而变黑【解析】横线前的句子是“我们在戒烟宣传册中常常看到黑黑的肺”,横线后的句子讲“煤焦油”溶于多种有机物等,可知横线处所填的句子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提及“煤焦油”,还要表达“肺上那黑黑的东西是煤焦油”这一意思,据此不难得出答案。【答案】A4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_,_;_,_;_,_。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解析】从所给的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来看,所写的语句应该与“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一致。【答案】(示例)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有雨你可以欣赏它萧萧的歌吟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符合要求即可)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导学号:73020075】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_。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解析】由后的冒号和内容可知,处应说明人所具有两种属性。由后的句子可知,处应填“礼仪的规范”等内容。句应承接上文来说,如果只剩下自然属性,就会怎么样。【答案】人具有两重属性必须接受礼仪的规范这就与禽兽无异了6“快递实名制”于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导学号:73020076】(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用简要的语言表述。(不超过40字)_(2)请针对反映出的问题,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每条不超过30字)_【解析】(1)答题时要结合题干内容,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漫画反映的问题。(2)提建议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要切实可行。【答案】(1)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实行“快递实名制”,但公众担心实行实名制后自己的信息安全难以保障。(2)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行为。建议快递公司加强行业自律,让客户多一点信任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午门外祝勇在中国的古迹中,没有一处像故宫这样拥有显赫的位置,如同一条无用的旧闻,却仍占据着头版头条。对于许多从没进去过的人来说,故宫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在很长的时间中,只有极少数身份高贵的人才能走进它,才能目睹它的华丽与神圣。绝大多数普通人,只有蹲在故宫外的筒子河边,通过高于树梢的城堞,揣测它的细节。宫墙保守着宫廷的秘密。即使站在合适的角度上,他们也只能看到故宫上面的白云。我看见一片白云停在午门的正上方。红色城墙以蓝天为背景,显得格外夺目。手里攥着一张门票,我迟迟不往里走。我望着午门发呆,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高大的午门为这种想象确定了最初的比例尺。我们仅仅根据巨人的脚印就能推知巨人的高度。由午门,我们大抵可以知道,这里的度量单位远远超出我们的日常经验。午门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院门,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供人出入,它代表着一种权威、一种信仰,甚至,一种宗教。人们为什么要建造巨大的宫殿?是与广阔的疆域形成几何上的比例关系,还是与丰富的世界构成视觉上的平衡?无疑,宫殿改变了人与自然的比例尺。即使从远处观看,宫殿依然显得威武和高大,因为与宫殿相比,那些参照物显得那么弱小。帝王站在宫墙上,会看到什么?他是否会通过空间来索取时间,观察到未来的秘密?时间的谜底是死亡。死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从出生那一天起,死亡的进程就开始了,每一天都在靠近那个黑色的终点。死亡以后,死还会继续进行。但是绝大多数帝王看不到这些。从宫殿中他们看到了基业的永恒。那是他们的错觉。场面宏大的宫殿迷惑了他们,他们往往迷失在自己建造的迷宫里。没有人会在几案上巴掌大的玩具迷宫里迷失。迷宫的规模越大,丢失自己的可能性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那时的他,正沉浸在君临天下的神圣感中。显然,巨大的宫殿改变了皇帝注视世界的视角。他试图在二维的世界上获得第三维,他甚至企图获得像上帝那样的全知视角,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巨大的建筑。是宫殿,使得君主不再像俗众那样,只是匍伏在万物脚下的一只生灵。然而,令我怀疑的却是,那欢腾的万众,是否能看清他们领袖的身影?宫殿将他托举到最高点的同时,也将他的身影弱化为最小,这并非仅仅取决于物理的法则,更合乎哲学的辩证法。也许,这就是城楼的意义,它将一个具体的肉躯抽象为一个符号式的图腾。他是否站立在宫城之上已显得并不那么重要,即使上面站立的是一具木乃伊,万众一样会顶礼膜拜。午门的三面城墙形成一个“凹”字,刚好适合聚拢广场上的欢呼,并把它加工到悦耳的强度。注视着午门的时候,我胡思乱想。如果我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它既诠释了权力的来路,又标明了权力的价值。如果有人对宫墙所庇护的权威感到质疑。那么,请你用等量的血来交换。宫墙简单明了地注明了权力的暴力内涵。如果你不进入权力系统,宫墙只是你视线中的风景,那大跨度的直线与大弧度的曲线展现着世界上最大胆的设计;如果你对皇权发出挑战,那被残阳照亮的城墙便时刻提醒着你,你所准备的勇气和牺牲是否足够。我曾见过黑色的午门。是在一个风大的夜里,我从午门外走过。天上没有星辰和月亮,午门的广场上没有路灯和行人,只有高高的城楼,寂寞地兀立着。在深蓝的夜空下,午门的剪影轮廓清晰。那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黑影,如一个黑洞,看不见里面包容的任何细节。我感到莫名的恐惧,只因那无以复加的空旷和黑暗。我不敢叫喊,我知道哪怕是轻微的呻吟或呼喊,在这里都会被惊人放大。我听见一个声音在说,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7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说故宫是“一条无用的旧闻”,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没有资格拥有显赫的位置。B“不是瞬间的事,它永远是正在进行时。”作者认为这是不变的真理,而帝王却不明白这个,被宏大的宫殿迷惑。C在作者眼里宫殿城楼可以把人变成图腾,让万众顶礼膜拜,因而站在城楼上的人并不那么重要。D作者在第段对夜里看到的午门的描绘,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E文章虽然开头提到故宫,但文章并没有对故宫里的景点详细描写,只是在午门外展开联想,表达了对故宫和历史的思考理解。【解析】A项,“认为故宫已没有任何价值”表述错误,作者并无此意。D项,“营造出幽静神奇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的敬畏”表述不准确,应该是“营造出幽暗诡谲的意境,让人感到万分恐惧”。【答案】AD8作者在文章中为什么要写“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导学号:73020077】_【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有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这个句子在第段开头,承上启下的作用不难理解。答题时要答出承上写什么,启下写什么。【答案】承接上文结尾,用事例证明“宫殿像是一个欺骗性极强的巨大的谎言”。作者是在为自然引出下文对城楼与皇帝的议论作铺垫。9“我会给午门漆上什么颜色?是土地似的棕黄,还是天空似的瓦蓝?那样的童话色彩无疑会消解帝王的尊严。只有血的颜色,是对权力最恰当的注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答出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设问和象征的修辞手法。作者对比几种颜色之后,最后选择红色给午门涂漆,用红色象征故宫的帝王尊严权力和暴力血腥。整个设问强烈表达出作者对帝王至高权威的置疑和对争夺帝王的暴力的批判。10作者在午门外产生了哪些联想?最后得到了什么感悟?【导学号:73020078】_【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答题时,可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文中作者在午门外产生联想的句子,整合信息,思考其感悟。【答案】想象着很多年前一介平民对于故宫的想象;思考人们建造宏大宫殿的深层原因;还联想到贝尔托卢奇的末代皇帝中宣统站在午门城楼上的镜头;又假想自己会给午门漆上象征权威与暴力的红色的油漆;最后想到自己曾见过的夜里黑色的午门。最后得到感悟:梦想就是给我们提供恐惧的契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