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376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4《聊斋志异》香玉 王六郎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聊斋志异香玉王六郎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璀璨(cu)(cn)遁去(dn) 朝暾(tn)夙夜(s) 谶语(chn) 涕洟(t)汍澜(wn) 狎昵(xi)(n) 连袂(mi)愀然(qio) 曩故(nn) 创痏(wi)泫然(xun) 悒悒不乐(y) 唐棣(d)酹地(li) 欷歔(x)(x) 唼呷(sh)恻隐(c) 觇视(chn) 腆物(tin)卮酒(zh) 折柬抱襆(p) 致赆(jn)橐(tu) 歘(x) 綦贫(q)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要当以为长(“长”通“常”)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而(2)之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胶州黄生,舍读其中(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醒而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3)急命仆马(名词用作动词)备马(4)星驰至山(名词用作状语)像流星一样(5)生乃日加培植(名词用作状语)每天(6)子舆之归家(名词用作动词)用车子运送(7)业渔(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业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此名绛雪,乃妾义姊。(判断句)译文:她的名字是绛雪,是我的义姐。(2)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 (判断句)译文:香玉是我的爱妻,绛雪是我的好朋友。(3)此我生期,非死期也。 (判断句)译文:这是我再生的日子,不是我死的日子。(4)何哀为? (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哀伤?(5)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 (状语后置句)译文:喝醉酒落水而死,在这里多年了。(6)遂隐身(于)丛树中,以伺其至。 (省略句)译文:于是隐身在丛树之中,来等她来。(7)每夜,携酒(至)河上。 (省略句)译文:每天夜里带着酒到河上来。(8)有女子渡河而溺者。 (定语后置句)译文:有一个过河而落水的女子。常识速览聊斋先生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先生,其书斋名聊斋,故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朝灭亡,清朝初建,政治上从动乱到稳定,经济上从破坏到恢复的过渡时期。新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手段比其他时候更为残酷。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之后,在本来就已经十分尖锐的阶级冲突之外,又加上残酷的民族压迫,人民的苦难就更为激烈。所以,蒲松龄的感慨自然是深刻而充满愤懑的。社会动乱、官府腐败、生灵涂炭等黑暗的现实,成了他日后创作聊斋志异所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聊斋志异中的多数作品,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狐鬼神仙、灵花异卉、山精虫怪之类,表面看去好像是怪诞不经,但是,从艺术真实的角度来说,却无一不深刻地反映出当时那一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整体感知香玉香玉以劳山下清宫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住在宫中的胶州书生黄生与宫中的白牡丹花仙香玉恋爱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纯真的爱情。王六郎王六郎描写的是一个贫贱的渔夫与河中溺鬼王六郎之间的友情,赞颂了知恩图报等善良的品德。文脉梳理相别魂归相识探望文本层析一、阅读香玉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文本分析一下黄生、香玉、绛雪的形象。_【答案】姓名形象分析黄生 才情满胸,至情之人,对香玉一往情深,对爱情忠贞不渝 “恨极,作哭花诗五十首”,既看出文采斐然,又看出他对香玉被人掘走的痛苦心情。他欣然面对死亡,把死亡看作是自己的“生期”,最终化为无花牡丹,陪伴香玉左右。香玉热情开朗 见到黄生的题诗后,主动前往与黄生相见,笑曰:“君汹汹似强寇,令人恐怖;不知君乃骚雅士,无妨相见。”真是快人快语,爽直率真。“良夜更易尽,朝暾已上窗。愿如梁上燕,栖处自成双。”“绛姐性殊落落,不似妾情痴也。”“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妾忍风雨以待君,君来何迟也!”更见其炽烈多情之性格。绛雪含蓄内敛她对黄生说:“妾以年少书生,什九薄幸;不知君固至情人也。然妾与君交,以情不以淫。若昼夜狎昵,则妾所不能矣。”绛雪对黄生之情温而不热,张弛有度,体现了她矜持庄重的个性。她的性情更多地体现了“冷美人”的特点。善解人意,忠于爱情与友情她“不能如香玉之热,但可少慰君寂寞耳”,“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体现了她对友情的忠贞,但心中依然保持这份爱情,至死与黄生、香玉共守一生,同生同死。2.作者通过香玉表现了什么主题?_【答案】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作者通过这种非现实的幻想世界的人与事来表现强烈的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表达他的爱情理想。二、阅读王六郎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3本文写的是许氏渔夫与王六郎的故事,作者在最后为什么写一个乡居不仕的人的经历?_【答案】用那个乡居不仕的人和许氏完全不同的经历与王六郎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现实社会的人情淡薄,增添了对人生的悲凉感叹。4作者通过王六郎揭示了怎样的主题?_【答案】作者通过王六郎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道德品质,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王六郎没有脱俗,他通过索要信民的财物助渔夫许某“资斧”。但他处幽界数年,好不容易才“业满”有“代者”,获得了重新做人的机会,却不忍“残二命”,让生于他人,仅此一点就可以衬托出他的高尚。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身处逆境之人,一旦获得一根救命稻草,便奋力攀附上岸,不顾他人,更有甚者,一些身处高岸者挤人落水,继之投石,与溺死鬼王六郎相比,其高下分明矣。当然,当今王六郎之辈也大有人在。话题互动话题:王六郎在面对“投胎转世”问题时做出了抉择,而渔夫也在做同样的抉择。对于渔夫的最后决定,我们该怎样看待?是赞同还是批判?学生甲:赞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面对此情此景,孰能无动于衷?掌握着主动权的王六郎在选择,熟知内情的渔夫也在选择。虽然渔夫内心的风暴要小得多,但是他知道事情的真相,良心驱使他必须在“拯救陌生女子”与“协助相善友人”之中,选择其一。当最初“思欲奔救”,变成后来的“止而不救”,其间最大关键,在于对受困者之“识与不识”以及对朋友王六郎投胎复生的考虑,正是一般“人之常情”。我的观点:_【答案】批判。我们应该指责许姓渔夫的行为不当。王六郎作为一个溺死鬼,当有人做替身时,自己本可以投胎复生,重新做人,然而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他却甘愿放弃这个机会,而是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生命的人手抱婴儿的妇女。而渔夫却眼睁睁看着“陌生女子”“沉浮”,“止而不救”。与王六郎的选择相对比,渔夫显然缺少同情心。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想象聊斋志异记人叙事“似幻似真”,“铺排安放,变化不测”,很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有致,引人入胜,而避免攻坚摭实,平铺直叙。聊斋志异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它谈鬼说狐,写仙描神,百幻并作,无奇不有,展示出一个个神奇瑰丽的迷人境界。2写法指导巧用想象之“三要”想象是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何在文章中成功地运用想象呢?可以从下面入手:(1)想象要合理,符合生活的逻辑,符合事物的特征,内容要有美感。(2)想象要借助于联想,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在同一事物中进行类似联想,或对彼此关系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联想,这样才能使文章“创造出新形象”。(3)要注入作者的全部情感,否则,就嗅不到文章那扑鼻的花香,缺乏情感的作文,更像折断翅膀的雄鹰,无力去遨游蓝天。因此,只有用饱含深情的笔,才能写出充满趣味的想象作文。3迁移应用观察右边的图形,发挥想象力,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_【参考示例】圆,使我想起了:长河落日圆。西边的天幕中,圆圆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将要坠入地平线,大半边天都被夕阳的余晖映成了红色,云彩镶上了金边。大圆球似的夕阳,涨红着脸,俯视着万物,迟迟不愿离去,把自己最后一抹光辉洒向人间,带着羞涩的笑隐在五彩云朵中。一轮更圆、更红的太阳,将在明朝升起。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直至71岁时才成为贡生。从康熙九年的第一篇莲香,到康熙十八年全书初稿完成为止,总共九年的时间,也正是蒲松龄一生中最为落魄潦倒的时光。他不断地参加科考,但都没有考上,又得了大病,家中穷到无米可炊,面对妻子和幼儿,他慨叹自己的无用:“花落一溪人卧病,家无四壁妇愁贫。”其间,为了聊斋志异的创作,他在自家门口摆桌凳,端茶水,请过路人给他讲各种传说故事,二十余年从不间断,正是在收集这些素材的基础上,他写成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应用角度】“贵在坚持”“逆境造就人才”“成功属于自强不息的人”“有志者,事竟成”“体验生活”“学会积累”等。2精彩运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溪在兼收并蓄中汇成了汹涌的江水;春天在蓄积了一冬的力量后,以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不消几日,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用心记录,留意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学会积累,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积累是成功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提起聊斋志异,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其中离奇的故事情节、逼真的人物形象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故事可谓险象环生,曲折离奇,而又富含深刻的寓意,发人深省,充满人性主义的光辉。如此精妙的大作是蒲老自己想象出来的吗?不,是通过积累才达到的。蒲老天天在路边草棚下施茶讨故事,谁讲一个鬼怪故事谁就能喝茶。这样时间久了,蒲老就积累了很多的故事,然后编写整理,才有了这显耀的大作。不懈的积累注定了他的成功。积累是一种难忘的经历、不断挑战的勇气。李时珍,其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这也是他积累的结果。他不畏艰难,跋山涉水,到处寻找草药,并试用它们,不断积累经验,历经二十七年终于编成收有一千八百多种药物并有详细图片说明的药物学巨著。积累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毅力,而后的收获则是令人欣慰惊喜的。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要当以为长B生急止之C如肯永顾,诚所甚愿D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解析】A项,“长”通“常”。【答案】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揽衣更起,挑灯复踵前韵曰踵:追随B屡叨佳酝,区区何足云报 叨:叨扰,打扰C寻至其处,息肩逆旅 逆:迎D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 篆:刻【解析】B项,叨:得到好处。【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C项,恨:遗憾。A项,因:趁机/依靠,凭借。B项,见: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看见。D项,区区:小,少/诚挚。【答案】C4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醒而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B急命仆马 马:名词用作动词,备马C生乃日加培植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舍读其中 舍:名词作状语,在屋里【解析】D项,“舍”应为名词作动词,居住。【答案】D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女子渡河而溺者A何哀为B香玉吾爱妻,绛雪吾良友也C居庙堂之高D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解析】例句与C项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答案】C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长清僧【清】蒲松龄长清僧,道行高洁,年七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百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 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选自聊斋志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B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人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C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D厮仆环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解析】解答此题时,通读语段,把握大意。借助断句技巧和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曰”表示提示下文内容,后面一般需断开。可排除CD。“众扶归”与“入门”分别是两个人的动作,应断开,同时“纷集”“顾问”表示两个先后动作,应与后文断开。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寂是佛教用语,最早指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后来婉言僧尼死为圆寂。B河南是中国中东部的省,简称豫,与河北、山东、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相邻,省会郑州。C兰若指寺院,是梵语“阿兰若”的省称,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D异史氏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解析】古代的河南是黄河以南的地区。【答案】B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老僧的魂魄离开身体后,飘到河南地界,恰巧撞上了一个旧官宦家公子的尸体,而魂魄竟然与尸体相合,公子渐渐苏醒过来。B几天后,公子忆起之前自己所在的那个寺院,要求仆人备办行装,一群人当天出发前往山东的长清县。C后来,公子偷偷跑到寺院里面住,不再回家,公子的夫人多次亲自来到长清寺院看望,还赠送了很多东西,但公子只接受了一袭布袍而已。D作者蒲松龄认为:人死之后就会魂飞魄散,而老僧的魂魄之所以能够经千里而不散,是因为他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解析】B项,不是“当天”,而是第二天。C项,公子的夫人派仆人到长清寺院。D项,不是因为“思念故里的情意深切”,而是因为“性定”。【答案】A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译文:_(2)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译文:_【解析】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如:“但”应译为“仅仅,只是”,“饷”应译为“供给粮食”,“托”应译为“推托,假托”,“悉”应译为“全,都”。【答案】(1)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粗米饭(他)就吃,酒肉(他)就拒绝。(2)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了他们,只是问道:“山东的长清县,(你们)知道它吗?”参考译文:山东长清地方,有位道业高深、品行纯洁的老僧,七十多岁了还很康健。一天,他突然跌倒起不来了,寺里的僧人跑过去抢救,一看已经圆寂了。而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死,灵魂飘然而去,到了河南地界。河南有个旧官宦世家的子弟,这天率领十几个骑马的侍从,架着猎鹰猎捕兔子。忽然马受惊狂奔不止,(公子)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这时老僧的灵魂恰好与公子的尸体相遇,倏忽而合,公子竟然渐渐苏醒过来。奴仆们围着他问讯,他睁开眼说:“怎么来到这里!”众人扶着他回了家。公子进门,搽粉描眉的姬妾们,纷纷聚集过来看望慰问。他大惊说:“我是僧人,怎么来到了这里!”家人以为太荒唐,都扯着他的耳朵恳切开导,促使他醒悟。僧人自己也不申辩解释,只是闭着眼不再说话。给(他)拿粗米饭(他)就吃,酒肉(他)就拒绝。夜里他独自睡觉,不和妻妾在一起。几天后,他忽然想稍微走动一下。家人都很高兴。出了房门后,他刚刚站定,就有几个仆人来到,拿着钱粮账册,纷纷请他审理收支情况。公子推托因为有病倦怠,全都拒绝了他们,只是问道:“山东的长清县,(你们)知道它吗?”仆人们都回答说:“知道。”公子说:“我烦闷无聊,要去那里游览一下,快备办行装。”众人说:“病才痊愈,不应出远门。”但他不听,第二天就出门上路了。到了长清,他见当地的风光景物犹如昨天一样。不用烦劳问路,竟然到了佛寺。那老僧的好几个弟子见贵客来到,都非常恭敬地前来拜见。公子就问道:“原来的老僧到哪里去了?”他们回答说:“我们的师父前些时候已经去世了。”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众僧引导着他前去,看了看那三尺孤坟,荒草还没长满。僧人们都不知这位公子是什么意思。不久公子备马要走,嘱咐说:“你们的师父是个恪守戒律的僧人,他遗留下的手迹,应当谨慎地守护好,不要使它受到损害。”众僧很恭敬地答应了,公子这才离去。回到家后,他木然呆坐,一点也不过问家务。过了几个月,公子出门自己走去,直到长清旧寺。他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众僧怀疑他说得荒唐,相视而笑。老僧于是叙述了他还魂的经过,又说了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全都符合事实。众僧才信以为真,让他睡在原来的床上,仍像过去那样侍奉他。后来公子家里屡次派车马来,苦苦地请他回家,他丝毫都不理会。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来到长清寺院,赠送了很多东西。凡是金银绸缎他一概不要,只收下一件布袍而已。公子的朋友中有人到了长清去寺院拜访他。见他默然处之,心志坚定;虽年仅三十多岁,却总说他八十多年所经历的事情。异史氏曰:“人死则魂魄必散,魂飘千里而不散者,是其性定之故。以我看来,老僧死而复生,实不足为奇;其忽入纷华靡丽之乡,而终能绝人以逃世,才是可贵的。倘换个人,一睁眼,而兰麝熏心,巴不得死在这温柔富贵乡里,哪还记得本是出家之人!”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自己才有别人,有别人也才有自己。这个道理,_,却做不到。其实自己以外都是别人,可是有相干的,有不相干的。可以说是“我的”那些,如我的父母妻子、我的朋友等,是相干的别人,_。相干的别人和自己合成家族、亲友,_。自己也许愿意只顾自己,但是自己和别人是相对的存在,离开别人就无所谓自己,所以他得顾到家族、亲友,而社会、国家更要他顾到那些不相干的别人。_【答案】很多人都懂其余的是不相干的别人不相干的别人和自己合成社会、国家11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_【答案】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12(2016全国甲卷)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_【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表总体为“中国梦演讲赛”赛事组织的流程图,涉及各类工作及各项要求,只要理清树形图的结构,就不难读懂图意。表述时要注意内在逻辑关系。【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