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2683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 2《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别康桥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抓住关键意象,感受康桥秀丽柔美的风光,体会作者对康桥深深的依恋之情。2.体味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3.品味语言感悟徐志摩诗歌的独特风格。二、问题与例题问题1: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完成下面练习(1)徐志摩,笔名_ _,_ _。被认为是_ _诗派的“盟主”,著有_ 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 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 _ _,_ 。(3)轻轻的我走了,_ _;_ _,_ _。问题2:听读、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给下列词语注音:河畔:( ) 荡漾:( ) 青荇:( ) 沉淀:( ) 似的:( ) 长篙:( ) 漫溯:( ) 满载:( )斑斓:( ) 笙箫:( )问题3:诵读全诗,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问题4: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意象特点和其蕴含的作者情感。 问题5:品味诗歌“三美”。(1)音乐美,是对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本诗中主要表现在:押韵。韵脚为: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境相似,结构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2)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3)绘画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问题6:“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招摇”一词用得独特,品味它的妙处。 三、目标检测 1.完成课后习题22.在全诗中选出你喜爱的一节,写一段话描述其中的画面。四、配餐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撑(zhng)着 彷(png)徨 凄(q)清 巷(xing)道B彳亍(ch ch)凄婉(wn) 颓圮(p) 迷茫(mng)C河畔(pn) 荡漾(yng) 青荇(xng) 长篙(go)D斑斓(ln) 沉淀(dng) 似(s)的 泥(n)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4(2005年高考北京卷)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B按捺 纳税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C静谧 猕猴 弥天盖地 所向披靡D皎洁 缴纳 狡兔三窟 矫揉造作5下列各项词语字形有误的一组( )A彷徨 寂寥 河畔 色彩斑斓B竹篙 漫溯 凄宛 惆怅而归C笙箫 繁衍 挑衅 彳亍独行D记载 哀怨 浮藻 碧波荡漾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7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8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二.阅读分析(一)乡愁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阅读鉴赏】乡愁是游子心中的一种伤痛,一抹永远不会褪色的思念,也是游子的心中家园和归宿。在中国古今诗歌中,有许多描写乡愁的名篇,本诗是其中突出的一篇。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余光中这首诗歌最大的特点,是将人心中无形的愁思化作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从邮票、船票到坟墓、海峡,无论从空间还是到时间,感觉表达得是如此鲜明,触手可摸,却又意味深长。每一段的结构相似,却并不让人有重复拖沓之感,第一段话中换上几个不同的关键词,相互之间衔接自然分明,为我们塑造了一位长年在外却始终思念家园的游子形象。想一想,诗人在每一段中所用的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与句子所表达的感情之间有什么联系?【思考探究】1、诗中,“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各有什么含义?2、诗人是如何来抒发内心的乡愁的?3、全诗四小节,每小节都有形容词,如“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4、全诗四段,结构相似,在感情表达上,是否也相同呢?(二)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 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 _的神态。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 _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 _ _(三)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偶 然 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四)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天的梦 戴望舒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答案:含有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对康桥风景的赞美和深情。(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4题。再别康桥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悲哀的种族我们必须战斗啊!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骨的那边向我们来了,像暴风雨,像海燕。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A B C D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