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6220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蒙阴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学优部)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明清时期,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该材料表明A.明清时期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清时期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C.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D.明清时期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2墨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农夫早出晚归,种植庄稼,这是他的本分。妇人夜以继日,缫丝织布,这也是她的本分。这句话直接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私营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模式D商品经济非常发达3 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B、目的在于维护国内的商品市场C、对外贸易加以限制 D、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4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政策 B海禁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 D工商皆本政策5“文化牌”“文明牌”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名片,河南开封要发展原汁原味的宋代京城风貌,下列现象不合适的是A.街道两旁商铺林立B.居住区“坊”与贸易区“市”严格分开C.在城内建立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D.建立一所供餐饮住宿的客店6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出(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7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8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农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闹钟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9.对右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明朝的“鱼鳞图册”C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10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 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1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A. 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2 成功开辟从欧洲直达印度新航线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13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4下列四件藏品中,明显属于伪造的是 商代青铜鼎 西周铁铧犁 东汉白瓷 唐代粉彩瓷器A. B. C. D.15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下列关于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 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C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 D农政全书 中先进经验推广使然16有位研究欧洲扩张的著名历史学家说:“地理大发现的早期的进行是在中世纪的种种动机和设想的伴随下,独自开始的。”下列各项属于中世纪的动机的是 A与美洲诸国家贸易 B殖民扩张掠夺财富 C加强世界各地联系 D传播人文主义精神17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 )A市场因素 B军事因素 C技术因素 D政治因素19从1510年起的一段时间里,下表甲、乙、丙三组“商品”是欧洲各国进行国际贸易的主轴。如果欧洲经由输出、交换或生产,最后再将获利输入欧洲,那么从“欧洲输出、交换、再输入欧洲”的先后顺序是组别商品盐、酒、火器、布匹、五金糖、烟草、稻米奴隶A B C D20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由此不能说明A、英国的蒸汽机制造技术领先世界 B、英国科技发展落后于美德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军工技术发达21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工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B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一直居于世界前列C中国工业化程度呈逐步降低趋势D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22李建德在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中说:诞生于工业社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对当时近百年工业革命实践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未来人类社会制度作出的高瞻远瞩的判断。这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A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B资本主义工厂制度C资本主义企业制度 D资本主义垄断组织23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中,属于后者的是( )蒸汽机 汽车 骡机 电灯A B C D 24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力量得到加强的是 A. 农民阶级 B. 小生产者 C. 封建地主阶级 D. 工业资产阶级25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26马克思说,帝国主义时代“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工业资本家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这实际上A道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B肯定了生产与资本的互动作用C揭示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秘密D夸大了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27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其中“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是指 A让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皈依基督教 B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国王恩典C给西欧以外地区的人们带去西欧人的财富 D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28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新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主要表现为( )A产生了垄断组织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C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进行 D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新的经济力量崛起29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30.资本论一书对资本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论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此,你认为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有 ( )早期殖民制度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的“肮脏的东西”包括了黑奴贸易殖民主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反对资本的扩张A B C D31“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32下图所示是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真正国货”“请民国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洋务运动兴起 B实业救国热潮 C工人阶级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3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A 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C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D抗日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3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35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是因为工场手工业发展充分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高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已成为通商口岸,便于商业发展 ABCD36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 B C D37读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美、日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政府鼓励发展经济“实业救国”思想的号召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ABCD38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39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下列各项中洋务派为改良派、革命派提供的最关键的基础是( )A创办近代工业,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创办近代教育,培养新式人才C翻译西方书籍,冲击了旧思想 D创建近代水师,编练新军40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写在答题纸上)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汉代谚语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唐)孟郊织妇词材料二 从洋务运动兴衰过程可以看出,在兵战、商战纷至沓来的19世纪后半期,洋务派以举办洋务的形式学习西方的种种努力,正是他们面对资本主义席卷世界的激流旋涡,不忍国家灭亡而勇于抛弃“华夷之辨”的陈腐教条,发愤为雄,积极谋取自强自立的有益尝试。不管洋务运动自身有多少严重缺陷,但在中国人民尚未摸索到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以前,洋务派谋求自强御辱的进取精神,应当给予适当的肯定。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4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自身严重缺陷”是什么?其突出的历史功绩又是什么?(4分)(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民族资本主义两次发展高峰的原因各是什么?(1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对材料一经济所产生的共同影响。(2分)4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四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4分)(2)结合材料四,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名称、主要标志以及结果。(6分)(3)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4分)(4)根据以上,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2016级学优部3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据“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作物的种植”只能说明明清出现了专门化生产的方式,但不能说明明清的专门化生产已经成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据“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可知明清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B、D不符合历史史实。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产品商业化2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农夫早出晚归,种植庄稼妇人夜以继日,缫丝织布”反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故选A;“缫丝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不是私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排除BC。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范畴,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应,故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闭关锁国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禁止一切对外贸易,C项是正确的;A项是实行的根源,D项是其影响。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故A项正确,D项错误;BC项是A项的具体表现。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重农抑商”5B【解析】试题分析:“坊”、“市”严格分开是唐代的历史现象,不适合宋代的京城风貌,故选B。A项正确,宋代打破了城市坊市的界限,街道两旁商铺林立;C项正确,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以满足市民阶层的需求;D项正确,宋代出现了夜市,可以通宵营业。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6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宋代大城市和都城设有何种兑换的机构,还有铺席宅舍的设施,说明城市商品经济繁荣,所以城市商业功能增强,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看不出“开始”出现的时间,故A项错误;B项材料未提及;材料未反映政府的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经济【名师点睛】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从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朝商业城市有所发展,唐朝后期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2)宋代以后: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空间限制,城镇兴起和发展,农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发达,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自春秋战国以来,随着铁器牛耕技术的推广,土地开垦范围进一步扩大,根据材料“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度围水造田会造成水漫覆田的危害,说明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B项正确;ACD三项信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开放【名师点睛】(1)农业经济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人民的辛勤劳动;(2)稳定的政治局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3)只有三大产业结构合理协调发展,农业经济才有长足发展,所以要把发展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大结构下思考;(4)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甚至可以说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只有如此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由材料“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晨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可知其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合,因为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B不属于评价的范围,只是对现象的陈述,D表述有误,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9D【解析】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标明所有人、四至,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鱼鳞图册”。做本题时要细心读懂图片。10B【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私田的开垦。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ACD都取决于B.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土地制度的演变 11C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497年奉国王之命,率领舰队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第二年到达莫桑比克,后得到阿拉伯领航员帮助,终于到达印度西南部重镇卡利库特,并满载交换来的宝石、香料而归,据此可知达伽马,开辟西欧直达印度海路的葡萄牙航海家,故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达伽马1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 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 “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 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D项材料中无体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清初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故是真品;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犁铧也取代了青铜犁铧;我国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所以均属伪品,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中国被誉为丝国;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1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民”勤本业是本题的题眼,材料的主题意思是说:“民”勤,农业丰收,数郡忘饥。宋代北方战乱,劳动力南迁,南方的劳动力增多使土地得到开发,使农业丰收,数郡忘饥。A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到南方和材料无关。B“玉米、甘薯等大量外来农作物引进的结果”是在明代。D也在明代,时间和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劳动力增多和土地开发16B【解析】中世纪欧洲人不知道美洲,排除A;加强世界各地联系是地理大发现的影响,C项错误;传播人文主义精神不是地理大发现的动机,D项错误。17A【解析】试题分析: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强大,王权削弱,15至17世纪,宗教改革,王权增强,17、18世纪启蒙运动,王权削弱,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在8世纪未产生,故B项错误。教会势力在8世纪到15世纪是上升的,故C项排除。市民阶层力量在8世纪不可能很大,故D项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18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的能力。由“欧洲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可知,欧洲的崛起得益于广阔的市场,故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1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所知识可知,奴隶贸易实际上是一个三角流程,西欧殖民者首先从携带盐、火器等商品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获取奴隶后运到美洲,再将美洲的糖等商品运到欧洲。这样,整个贸易流程就此结束,而又开始下一个流程,故顺序是。故应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20C2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图表分析能力。英国工业总产值并不是一直居于世界首位,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超过了英国,所以A说法有误;由图表可知,18世纪中国近代工业并没有居于世界前列,而是刚刚起步,工业化程度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所以B、C说法有误,排除;由图表可知,到了19世纪中国与西方工业化水平逐步拉大,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中国与世界的比较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学说诞生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之后;资产阶级代议制是工业革命之前的产物;资本主义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3C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火车和轮船分别发明于1814年和1807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和飞机分别出现于1885年和1903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阐述的特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所以答案选择C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4D【解析】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加强。25B【解析】试题分析:从时间17631871 来推断应该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这应该是考查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所起的积极作用方面。题目又强调“在整个世界”,只有B 符合要求,故B 为正确答案。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6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肯定了帝国主义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所以AC两项错误,而D项对材料内容的评价不正确,马克思认为垄断可以使生产规模扩大。所以答案选B。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作用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为了像所有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等信息说明是从宗教传播的视角分析新航路的,故选择A项。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原因。28D【解析】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别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美国等新的经济力量崛起,英国丧失经济霸主地位。29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只提到银价低,其他东西价格高昂,并不能表现贵族阶层生活奢靡,故A项错误。工商业发展迅速并不能解释银价低而别的东西昂贵,如果工商业发展迅速,商品丰富,价格会更低,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殖民者对殖民地的疯狂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方,造成金银价格下跌,物价猛涨,引发价格革命,故C项正确。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不能解释银价低而别的东西昂贵,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殖民扩张影响30D【解析】对资本扩张的评价应一分为二,的表述太过绝对化,故排除。31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主义排挤和打击,故A项正确。外国资本不等于官僚资本,故B项排除。封建官府与官僚资本有区别,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地主阶级,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官僚资本压榨32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材料的关键信息“1920年、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大量对中国输出资本的同时,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清政府也调整政策,渝令各省办厂。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A洋务运动兴起和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都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C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都和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3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抗战,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蒋介石认识到外患会加剧但“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可知当时要以四川为根据地,已有持久抗战的准备,符合题意的是C项。A项不符合题意,B项蒋介石是为抗战做准备,而不是为了发展西部,D项与史实严重不符,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实则考查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抗战这一知识点。属于备考重点之一。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审题是一个关键,注意读懂题干的含义。30年代前期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都付出了行动,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国家一定不会灭亡”和时间,对选项进行排除即可。3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项是上述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D项说法不够准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所以答案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的影响【名师点睛】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35B 【解析】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故不对;说沿海城市都已成为通商口岸,太绝对化,故也不对,选两项。36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第一句可推断正确。也可从材料中可以得出。而说法明显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化。因为此时中国尚未独立,政治腐败,所以不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C.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37C【解析】试题分析:抓住图7中的关键提示信息“19151919年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结合图中的总体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步发展(短暂的春天),其主要原因包括所述,错在“美、日”,这两国在此期间加强了对华经济侵略,应该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正确答案为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3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因此核心思想是强调民族工业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和C选项都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受阻的因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选项不是主要原因。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折的发展39A【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为改良派、革命派奠定经济基础,洋务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的影响4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可知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实业救国41.(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答出其中4点即可)(4分)(2)严重缺陷: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没有彻底地变革封建制度。突出历史功绩: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或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4分)(3)第一次发展高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答出任意4点即给8分)第二次发展高峰: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2分)(4)共同影响: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2分)42.(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4分)(2)A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机器大工业的产生。B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出现,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6分)(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4分) (4)过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的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地间联系加强,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增强了西方列强的实力,加快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步伐,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