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述廉报告 市水产局述职述廉报告 五年来,我局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局的正确我局紧紧围绕“增产、增效、增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渔村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大水产”发展战略,坚持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为主线,以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为重点,以确保水产品安全供给和渔民持续增收为目的,立足市情谋发展,开发大水面,精养小水面,主抓名特优,不断开拓渔业发展新思路、新途径、新领域,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将我局五年来的主要工作报告如下:一、履行职能情况(一)以和谐发展为主题,渔业各项生产指标全面增长。截止XX年底,全市实现养殖面积98万亩,比XX年88万亩增10万亩,增长8%,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其中水产常用水域养殖面积92.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增长1.3%;稻田野生龙虾寄养等潜在养殖开发面积5.8万亩,比上年增加4.23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25.1万吨,比XX年21万吨增加4.1万吨,增长18%,比上年增1.2万吨,增长4.5%。渔业行业经济总产值达24.9亿元,比XX年13.5亿元净增11.4亿元,增长3%,比上年增4.2亿元,增长20.4%。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14.1%,比XX年13.8%提高了0.3个百分点。鱼苗生产39.9亿尾,比上年增2亿尾,增5%;鱼种生产6.3万吨,比上年增加0.2万吨,增3.6%;投放鱼种5.9万吨,较上年增加0.4万吨,增6.8%;渔民人均增收5663元。占全市人均增收300元的42%,渔业为全市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5.1元。连续五年来我市水产各项主要生产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五,居荆州、武汉、黄冈、孝感之后,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渔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五年来我局共开展科技下乡入户和科技培训等活动983次,并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培训活动成功推广了美国斑点叉尾鮰、中华绒毛蟹、克氏原螯虾、黄鳝、鳜鱼、大口鲶、杂交才鱼、湘云鲫、黄颡、银鱼等10个优势养殖品种和水库网箱养鱼、湖泊围栏养蟹、稻虾共生、鱼禽共生、鱼莲共生、鱼+猪+沼气结合、2:8放养模式、龟鳖生态养殖、种青养鱼和工厂化流水养殖等10种高效养殖模式,使全市放养品种和养殖模式日趋优化。今年全市名特优放养面积达83万亩,名特优产量17.2万吨,实现产值13.65万元,渔业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由上年的92.1%、3.8%、4.1%优化为82.2%、10.2%和7.6%,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6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市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总面积达到35万亩。并形成八大养殖区域即:一是虹鳟鱼、金鳟鱼、三文鱼等冷水性鱼类养殖区;二是淡水白鲳、罗非鱼、彩红绸等热带鱼养殖区;三是中华龟、中华鳖等龟鳖养殖区;四是斑点叉尾鮰、鲟鱼等网箱养殖区;五是克氏原螯虾、中华绒毛蟹等虾蟹养殖区;六是湘云鲫、杂交才鱼等新品种养殖区;七是黄鳝等池塘网箱养鳝养殖区;八是银鱼等人工放流养殖区。(三)以规模渔业为主导,水产板块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几年来,我局按照“基地、文化、社会”三个建设一起抓的思路,使水产板块功能得到充分显现,五大板块基地已基本形成。即:一是以京山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公司特色的生态龟鳖产业特种片。二是以钟祥为核心呈现出六大推广特色的网箱鮰鱼产业汉江线。三是以沙洋为核心呈现出五大突破特色的湖田虾蟹产业长湖圈。四是以东宝为核心呈现出四大发展特色的天然银鱼产业漳河园。五是以掇刀为核心呈现出五大基地特色的高效鲫鱼产业中心区。五大水产板块基地现已实现养殖面积50.37万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68%,产量15万吨,占全市渔业产量的56%,产值12亿元,占全市渔业生产总值的54.5%。为增强我市水产品的市场竞销力,增加渔民收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