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4457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28课 醉翁亭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8课醉翁亭记【导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2抓文眼,理思路,背课文。3感受“古仁人”的济世情怀和宽厚仁爱之心,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代文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佳作。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环滁(ch)林壑(h)琅琊(ln y)饮少辄(zh)醉 岩穴暝(mn) 伛偻(y l)酒洌(li) 山肴(yo)野蔌(s) 潺(chn)射者中(zhn) 弈(y)者胜 颓(tu)然阴翳(y) 觥筹(n chu)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林霏开:霏,雾气;开,散了。临于泉上者:靠近泉香而酒洌:清。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摆开。觥筹交错:交互错杂。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去)秀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茂盛、繁茂)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趣;乐趣)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高兴)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连词,表并列)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顺接)朝而往(连词,表修饰)(3)词类活用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之者谁(名词用作动词,命名)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用作动词,取号)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二中的(朗读指导)【朗读技巧】(1)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如:若夫(f)/日出/而林霏(fi)开,云归/而岩穴暝(mn),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21个“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表判断,如:环滁皆山也;琅玡也。肯定或陈述,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3)25个“而”字:泉香而酒洌:连词,表并列(轻读)。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承接(轻读)。杂然而前陈者:连词,表修饰(轻读)。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轻读)。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重读)。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重读)。而乐亦无穷也:连词,表因果。(4)成语积累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或是别有用心。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现在比喻真相大白。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也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5)特殊句式判断句环滁皆山也。(“也”表判断)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者,也”表判断)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于途”是“歌”的状语,后置;“于树”是“休”的状语,后置)醒能述以文者。(“以文”是“述”的状语,后置)省略句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心”和“酒”前省略了介词“于”)3作者名片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文忠是他的谥号。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4背景资料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做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权臣,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滁州地僻事简,又值年岁丰稔,作者为政以宽,遂放情山水之间,本文为次年所作。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磁带,学生初步感知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二)整体感知3本文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内容?【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琅琊山间、酿泉边上)。第二部分(第2段):山间朝暮四季景色。第三部分(第3、4段):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分段精读深层探究(一)醉翁亭1划分第1段内部层次,理清文脉。【交流点拨】第1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2自号醉翁的原因?【交流点拨】“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3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交流点拨】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二)朝暮四时之景1朝暮景色的特点?【交流点拨】“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2春夏秋冬景色?【交流点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3“乐亦无穷”的原因?【交流点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三)官民同游1为什么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交流点拨】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2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交流点拨】“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3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间,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交流点拨】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此时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4如何划分第三段层次?【交流点拨】滁人游山之乐(游也)众宾宴饮之乐(欢也)太守宴醉之乐(醉也)(四)日暮醉归1本段写了哪些乐?【交流点拨】三种乐:禽鸟太守游人2太守、众宾为何而“乐”?【交流点拨】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交流点拨】“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4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交流点拨】醉能同其乐。步骤四把握情感品味语言(一)体会情感1作者觉得此处的景色如何?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作者认为这里的风景十分优美。如朝暮变化之美,作者写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蓊郁的树林本来被薄纱般的雾气笼罩,经日光一照,雾释露消,又显出清新翠绿的颜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本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2你认为太守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交流点拨】太守是一位随遇而安、喜欢游玩、热爱山水、与民同乐的人。3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并讨论解答。(二)品味探究1品味语言: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点拨】示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秀美多变。2重点探究:作者写景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什么手法?(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点拨】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由一个“乐”字贯穿,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景色,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2拓展延伸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交流点拨】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附: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景美山水相映之美朝暮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情美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风光秀丽与民同乐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