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公输》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511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公输》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公输》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公输》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输 【学习目标】1、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等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2、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性格特点,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3、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句式用法,背诵积累文中精彩的句段。2.把握文章思路,理清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学习难点】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鉴赏并学习墨子在说理中运用排句式加强语势,增强说服力的劝说技巧。【知识链接】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主张“兼爱”“非攻”。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又称鲁班,鲁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械( ) 轩( ) 舆( ) 犀兕( )( ) 鼋( ) 罨( ) 鲋( ) 梓( ) 楩楠( )( ) 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 禽滑厘( ) 2、解释下列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 ) 子墨子九距之( )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公输盘诎( )3、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合作探究】4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5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6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 ) 荆之地方五千里(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 ) 见公输盘( ) 请说之( ) 胡不见我于王( )不可谓知类( )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与此同类( )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为楚造云梯之械( ) 子墨子闻之( )宋何罪之有(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 (3)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 译: 宋何罪之有? 译: 胡不已乎? 译: 胡不见我于王? 译: 此为何若人? 译: 7、积累几种文言句式。(1)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舍其而欲窃之犹之与也(2)判断句式:以为8、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2)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9、欣赏品味墨子的劝说艺术。思考: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认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10、感悟人物形象思考: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认真思考讨论,并自由发言。)11、总结升华 思考: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认真思考、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12、课堂小结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精读精练】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万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13.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_ _记述墨子_的辑录。14.给加点的字注音:短褐( ) 犀兕( ) 麋鹿( ) 楩楠 ( )1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为何若人?_(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_16.第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17.、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 ;用 、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主题阅读】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黄河以南)B河东凶亦然(饥荒)C. 王好战(善于)D填然鼓之(战鼓)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移其民于河东(那里的,指河内的)B河东凶亦然(这样,指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 或百步而后止(有的)D王知如此(这个道理,指“五十步而后止”与“百步而后止”性质相同)20翻译下面句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译文:_21孟子说:“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_ 【拓展提升】22、课外阅读墨子非攻, 思考:在先秦诸子里,墨子的论辩特别富于逻辑性,而且恳切动人。阅读这篇文章,你能体会到这个特点吗?试着翻译这篇文章.非攻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21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22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23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24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25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26,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27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8。注释:选自墨子非攻上。这是一篇体现墨家反对掠夺性战争的文章。它通过层层比喻和推论,抨击了攻掠他国的不义战争。文章从偷盗行为说起,逐层推进,论证了损人越甚越不义、罪越大的道理,从而说明掠夺战争是最大的不义行为,必须坚决反对。园圃(p)园,果园。圃,菜园。非之说他不对。上为政者上面执政的人。以因为。攘(rng)人犬豕(sh)鸡豚者偷窃别人的狗猪鸡的人。攘,偷盗。豕,猪。豚,小猪。不义不正当。是代词,此,这。文言里“是”多用作代词。苟假使。兹同“滋”,更加。益厚更严重。益,更。厚,重。栏厩(ji)养家畜的地方。不辜无罪。扡同“拖”,剥下来。当此遇到这种情形。天下古人称周朝统治的地区(包括各诸侯国)为天下。攻国攻打别国。弗不。从而誉之就(这件事情)来称赞他。若以此说往如果用这个说法类推下去。往,向前行。21重(chng)倍。22情实在。23其言指君子的错误言论。24奚说怎么解说,有什么理由。25辩同“辨”,分别。26甘甜。27是以知以是知,因此可以知道。28辩义与不义之乱也在分辨“义”与“不义”上,思想是混乱的。23、课外阅读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与墨子的非攻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点。【教(学)后记】参考答案:17公输【自主学习】1、械(xi) 轩(xun) 舆(y) 犀兕(xs) 鼋(yun) 罨(tu) 鲋(f) 梓(z) 楩楠(pinnn) 请说之(shu) 长木(zhng) 公输盘(bn) 见我于王(xin) 禽滑厘(g) 2、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合作探究】6 (1)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不可谓知类(事理)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为与此同类(类别)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8、(1)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2)答案一: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112)墨子见楚王(1316)墨子见公输盘(1722)。 答案二: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答案三: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9、墨子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墨于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于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10、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11、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精读精练】13.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言行 14. 15. (1)这算是怎样的人? (2)我认为大王您派官吏攻打宋国,是跟这一样的事情。 16.必为有窃疾矣 17.地大物博 “敝舆”“短褐”“糠糟” 【主题阅读】18B 19.B20只不过他们逃跑不到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21告诫梁惠王放弃称霸的野心,施行仁政,真正关心人民的疾苦。【拓展提升】非攻译文:现在有一个人,进人家果园,偷人家桃李,大家听到就谴责他,上面执政的人捉获就惩罚他。这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的,比进人家果园偷桃李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进人家牲口棚,牵走人家马牛的,这比偷人家鸡犬大猪小猪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多。如果损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杀无辜的人,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拿走戈剑,这比进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又更不义。这是什么原故呢?因为他损人更严重。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这能说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吗?杀一个人,说它不义,一定构成一个死罪了。如果照这个说法类推下去,杀十个人,十倍不义,必定构成十个死罪了;杀一百个人,一百倍不义,必定构成一百个死罪了。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反对,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是确实不知道进攻别国是不义的,所以把称赞的话记载下来传给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义的,那还有什么理由记载不义的事传给后世呢?现在有人在这里,见一点黑说是黑,见一片黑却说是白,那么一定以为这人是不知辩别黑白的了。尝一点苦说苦,尝多了苦却说是甜,那么一定以为这个人是不知辩别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坏事,能够知道而且谴责它;干大的坏事,攻打别国,就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义;这能说知道辨别义与不义吗?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义与不义是多么混乱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