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诫子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378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诫子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诫子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诫子书》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诫子书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言以自励。联系学生实际考虑不宜往深处难处开掘,所以文章结构特点及哲学辩证思想不列为教学目标,当然这是主观意见,还有待同仁智者商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过程与方法目标: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二、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三、教法、学法设想: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在教学中要达成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采用的首要方法就是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听读,朗读,跟读,默读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猜读、精读、研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联系现实实际谈体会,赏析品味拓展积警句;中间穿插历史背景小故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作业设置结合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积累的同时感受浓浓的亲情、乡情、友情和爱国情。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课型:新授六、教具:录音机、小黑板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三国时期蜀国的亮相诸葛亮可谓是家喻户晓,咱们初中阶段学过关于他的那些文章?(隆中对(陈寿)三国志主要内容: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出师表(背诵片段)这两篇文章,诸葛亮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心系国家诸葛亮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2、释题:“诫”的意思告诫;书:家书:子:儿子诸葛瞻同学译题: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教师点拨:诸葛后裔将其尊为祖训)诸葛亮究竟向儿子告诫了些什么,会对后世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呢?学习完文章咱们再来回答这一问题。二、出示目标:三、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解疑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句读)4、指读:(缺乏感情?对文章没有深入的了解?)四、译:1、检查预习:对手交换答疑2、小组解决疑难3、班际解疑:生问生解师解4、补充: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字词的意思1)静以修身:“以”:介词,用以静修身小黑板出示:“以”的用法延伸: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心以假乱真其他用法:因为,介词:徒以有先生也;物以稀为贵凭借、依靠,介词: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大欺小来,连词: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以致,连词:以塞忠谏之路也“而”,连词: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明:形容词用做动词,表明(开宗明义);广:形容词用做动词,扩展,增长(集思广益)3)致:达到;意与日去,意,意志;励:振作,(励精图治)5、句子翻译:连词成句。指译:(或自由翻译)同位一人读,一人译,一组一小句,顺次往后教师强化重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6、指译:一名同学翻译全文(机动)7、齐读课文,加深理解(边读边心译)五、记:1、对照黑板的重点字词句,快速记忆,准备提问2、提问:六、析:1、教师提问:如果让你选一句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并陈述理由教师点拨思路:我选择的是它的意思是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给时间考虑)2、学生分析,站起发言: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并补充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生活俭朴,才是涵养道德的重要条件)一个人不论地位如何,也不管身份怎样,一旦具备了俭朴的品质,往往就能以长远的眼光规划人生,集中有限的物力和精力,谋求发展,创造未来;往往就能以理性的眼光调节人生,淡化物欲、财欲、色欲,而致力于更高层次的人生追求。人生在世,能达到如此精神境界,其美德必然会为社会所称道,为人们所尊敬。咱们刚学过的晏子使楚,同学们一定被晏子的才智所折服。燕子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平日总乘旧车劣马,齐景公曾三次给他送去新车良马,但均被晏婴婉拒,他说,国君让我管理百官,我衣食住行都必须注意节省,这样才可做百官和百姓的表率。李文靖公:居室厅堂狭窄参政鲁公:家无器皿、肴、果待客张文节公:地位改变生活作风不变诸如此类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诸葛亮临终前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可见其情操之高洁(古代如此,现代也并非乏善可陈。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屡屡为祖国和人民慷慨解囊,但自己的生活却非常俭朴,他的一把雨伞缝缝补补用了20年,后来实在无法补了,他又买了块布更换腐朽了的旧伞布。他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中国如此,外国也不乏其例。美国巨富比尔盖茨近年来平均每年都要捐献数十亿美元用于慈善事业,而他乘飞机却坚持坐二等舱,他的理由简单而朴实:“既然头等舱同二等舱都在同一时间到达目的地,我何必要坐头等舱多花冤枉钱。”)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座右铭力求简洁,这句活我们可以简化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心态平和,无欲无求,清心寡欲现在的“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了将来“有所为”。现在的“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有所为。“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的“明志”“致远”阶段。)3)惜时的名句:盛年不重来,一年难再晨。陶渊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乐府诗4)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示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3、将想讲未讲的话写入练笔中(300字)七、再读:理解文章思想意义后,你再读课文:自由读指读齐读八、背:1、引:通过学习,你记住了哪几句?学生自由发言2、背诵全文(点拨:两句两句的背)3、提问:选一种方式4、默写:练重点字指定内容默写交换批改(鼓励)5、齐背:本文是诸葛亮54岁时所写,之后不久他就病逝,留下了这篇千古祖训现在,请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位羽扇纶巾的千古贤相对我们后世子孙谆谆教诲的场景,再一次体会他的修身之道。九、小结:回到课堂开头的问题:诸葛亮究竟向儿子告诫了些什么呢?提问;教师总结:劝儿子勤学立志,须从谈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希望同学们也能记住并实践此诫,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十、布置作业:选做题:练笔:就某句话谈谈自己的认识(300字)必做题:背诵附板书设计:诫子书诸葛亮重点词:淡泊、宁静、致远、淫慢、治性。名言警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