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2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2474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章节(课题)名 称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学时2-2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过程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本文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学生特征分析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温故而知新 二、合作探究 1提问: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提问: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提问: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4提问: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5提问: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6提问: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7提问: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 8提问: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9提问: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三、解读探究 1、风格朴实,方法多样 这篇文章简短精要,写得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与行文的灵活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具体说来,本文采用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2)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表格如下: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 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反面事例 通过实验了解付予性质的事例。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正面事例 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 中国学生偏向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反面事例 作者在美田大学念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 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正面事例 事例论证的好处:用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进行论证,它的好处是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3)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 2、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还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在课本上标记出来 3、引导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发扬怀疑求真精神。 四、总结反思检查听写分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解疑师生质疑探究学生表达交流,畅所欲言。个性化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