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98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绿》(第2课时)学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 导:导出目标1 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 理解文章运用烘托和衬托手法来写景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二、学:自主预学绿(第二课时)班级: 姓名:1圈点出文中运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试举一例说说。 2文章的结尾比开头多了两个字“不禁”,说说这两个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3文章从“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开始改换人称,以“你”来称呼梅雨潭,一连用了九个“你”,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二)再读课文,体会情感。作者“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是因为这一次绿得“奇异”,第一次来仙岩游时潭水难道绿得不“奇异”吗?结合写作背景讨论讨论。 (三)细读语段,深入思考。1第3节作者连用了哪些比喻写“梅雨潭的绿” 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的? 2接着又怎样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绿”? 3作者除了融情于景外,文中还有直接抒情的语句,请在文中划出并加以赏析。4“女儿绿”是什么?“绿”也有性别、年龄、身份之分吗? 5从这一系列动词:拍、抚摩、掬、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四、结:课堂小结作者热情地多角度地写了梅雨潭的绿,抒发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 之情,更寄托着作者 的真挚情感。文章第3段集中笔墨描写了 ,先使用博喻,再用 接着联想,又到人称转呼和直接呼告,作者引领读者的感情逐渐转浓,直到不能自己,再最后一个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都围绕一个描写的中心,使读者真切感受到美的享受。五、练:课堂检测1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把他们开发的一处小区命名为“岸芷汀兰”,请你说说商家这样命名的创意。 2阅读下面的语段,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霪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缕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雨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 (1) ;“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1) (2) 3语文专题学习下面是一副对联,其中下联的顺序错乱了,请你根据上联,整理出下联。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六、课后作业1、抄写字词3遍;2、熟读囚绿记完成预习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