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77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7《桃花源记》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桃花源记(陶渊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及其难点: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二、出示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1、作者简介: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陶渊明喜爱农村的田园躬耕生活,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种豆采菊,吟诗作文,描绘田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所做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以归田园居、饮酒、桃花源诗并序等为代表作。今存陶渊明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原是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三、出示自学指导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四、互动交流一:借助文下的注解,试着用通顺的语句,疏通课文,掌握虚实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具体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五、互动交流二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2.划分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3):写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5):渔人出山以后的事。)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第一部分(1):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第二部分(23):写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5):渔人出山以后的事。中心思想:作者在本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 在客观上,本文也反映了当时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愿望。七、当堂训练见课件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1、 解释字词。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3、完成同步探究P91-92的17题。九、教学后记这节课应该让学生好好读可课文,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尽量读出人物感情。老师可以示范朗读、学生可以自读,同桌对读,全班交流读等。课文内容的分析可以简化一些,重点放在字、词、句含义的理解上。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准确理解文中精彩语句的含义,能熟读成诵。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桃花源记。 二、出示教学目标1、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三、出示自学指导先阅读课文,然后对照图片来复述课文四、互动交流一:1. 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曲折、隐蔽、幽深)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风景幽美)3. 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环境优美宁静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什么?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生活安乐幸福)5. 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情好客)6.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7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8.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害怕外人知道后破坏桃花源和平安宁、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担心被官府发现; 桃花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9.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10.桃花源美在哪里?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光;人美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社会生活更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五、互动交流二1. 写桃花源中人美丽如画、祥和安宁的境界,为何又说其中生活的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说明陶渊明是基于生活而作的人生幻想, 这正反映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以及对现实的不满。)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归晋。 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哪个更重要?先看一下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3、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是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共同的用意?( 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对照,表现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5.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渔人的品行如何?(以今天的诚心而言,渔人可谓是言而无信。 但渔人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一心想要了解这个美丽的世界,说明了他的向往,也是一般老百姓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6. 设想:桃花源中人如有好奇者随渔人走出来,想了解其先祖曾经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他看到了什么?会有哪些想法?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将欣喜为何如?我更希望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板书见课件七、当堂训练完成同步探究P91的17题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1 解释字词。2 背诵课文,翻译句子。3 完成同步探究P91-92的814题。九、教学后记 讲、练结合,这堂课的效果比较满意。就是课堂的效率还可以更提高些,有些时间还可以节省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