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4_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088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科学上册 4_3 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课时)教案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体内物质的运输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3节,血液本身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它成为了本章内容的基础。血液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对血液的颜色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还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和广播中获取到有关血液的信息,但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因此,抓住学生对血液的新鲜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生命教育。二、学情分析初中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教会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兴趣和自学能力。根据教学内容情况,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大量动画,同时配以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三、设计理念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达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注意对每一个问题的引入和启发,对每一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凡是能够提出新颖性、创造性的问题和在探索中取得进步的同学,教师都鼓励、肯定,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初步学会看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2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3说出心脏的位置,列举其结构和功能。 4描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5概述血液循环的途经,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6说出血压、脉搏和心率的概念,学会测量它们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2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3 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培养健康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难点:血液循环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五、教具准备1 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循环系统模型、心脏模型、小金鱼、血压计2 猪的心脏、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手套、玻璃棒、烧杯两个(其中一个烧杯中装有清水)。3 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七、教学过程【课时分配】 3课时第2课时:心脏和血管(一) 导入新课猜谜语: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心脏)思考:心脏为什么能不停的跳动?(二) 新课教学心脏1心脏的位置和大小体验:将右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偏左侧,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心脏在跳动) 总结:心脏位于胸腔内,中部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相当于自己的拳头,形状像桃子,心尖向左前方,心底向右后方。2心脏的结构实验:观察心脏结合课文,尝试练习:(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2)心脏有哪四个腔?这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哪种血管相连?(4)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什么特殊结构?这结构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5)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结构?这结构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5)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交流: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多媒体展示:心脏的结构小结: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有四个腔,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心脏中血流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心脏的功能讨论:心脏与结构相对应的功能是什么?小结: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多媒体展示 心脏工作具体过程明确:(1)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2)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平均心率为75次一分种。(3)心脏每次收缩时由心室向动脉输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4)心输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小结:(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具体过程是两个心房先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心室收缩,心房舒张,然后心房心室同时舒张。(2)一个心动周期所经历的时间是由心率决定的。拓展:比较运动员和普通人的心脏工作情况来讲述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血管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思考:(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病的例子。讲述:与动脉相关的典型病症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地堆积在动脉血管壁上,引起管壁增厚,限制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而引起的。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讨论:毛细血管是一种什么样的血管?为什么叫它毛细血管?小结:它是连通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探究:根据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定义,你推断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血流速度怎样?在血管内血流方向应该是什么样?(血流速度:动脉管内血流的速度快,静脉管内的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实验: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步骤见书P135)描绘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血管中,属于静脉血管的是_,理由是_;属于毛细血管的是_。A B C(三)巩固提升1心脏歌:(朗读) 家有桃形一座院,小院共有四大间;上房下室各两间,室壁为厚左更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定向通;房室瓣,动脉瓣,确保血液不倒流。2血管:(填表)血管类型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主要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谈谈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解。(四)课外作业:作业本相关部分八、板书设计:第2课时:心脏和血管(一)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家有桃形一座院,小院共有四大间;上房下室各两间,室壁为厚左更厚;房连静脉室连动,静房室动定向通;房室瓣,动脉瓣,确保血液不倒流。(二)血管血管类型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主要功能动脉厚、弹性大小快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较薄、弹性小大(瓣)较慢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毛细血管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最小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九、教学反思学习血细胞的功能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如在讲述血红蛋白的特性时,可先演示已凝固的新鲜血块,让学生观察血块在接触氧的部分,颜色鲜红;不接触氧的部分,颜色暗红,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和红细胞运载氧的功能。白细胞则可联系伤口感染细菌而化脓的现象。而血小板则可联系平时受伤出血时(小伤口)能自然止血的现象,指出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心脏和血管是运输血液的器官,心脏和血管的结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便于了解瓣膜的作用,看清瓣膜开关的情况,可演示:准备好一个新鲜、完整的猪心,先将连于心脏上的肺动脉和主动脉剪短,短至从剪口处可以看到三个袋状的动脉瓣为宜;剪掉左右心房,以暴露二尖端瓣和三尖瓣。观察时,将解剖好的心脏放入水槽浸没于水中,当用手挤压心室时,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水从心室经过动脉流出;在把心脏提出水面的过程中,水注入动脉时,动脉瓣的三个半月形袋因兜满了水而关闭,同时房室瓣被注入的水冲开,水流入心室。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瓣膜对于控制血液方向的作用,明确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本节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方式,通过介绍途径使学生熟悉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教学效果较好。在观察课件时,应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要编写导学提纲加强引导:(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通过让学生画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加深理解和记忆,最好把流动脉血的部分用红色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部分用蓝色笔来表示 (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的介绍,让学生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过程是艰辛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历历代科学家积极探索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