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748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试题研究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体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体知识梳理),) 人教八上P28 “学习阅读记叙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背影一文:时间推算为六年前,即1919年;地点南京车站;人物父亲和“我”;起因“我”去北京念书;经过父亲车站送别;结果怀念父亲。 人教八下P45“记叙的线索” 情感2012.14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如:黄蓓佳心声中以主人公李京京参加公开课朗诵前后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材料。事件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如:孙犁芦花荡中以老头子大意失败到快意复仇这一线索来安排材料。某物以某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如:张之路羚羊木雕中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人物以人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连接在一起。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时空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展开。如:鲁迅藤野先生中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等地展开。第一人称2010、2008特点:以“我”的口吻展开记叙。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特点:用“你”“你们”来叙述。作用: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特点:作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用叙述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转述给读者。作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形式较灵活自由。插叙作用交代了内容(概括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示例朱自清背影,开篇点题后,插入对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了铺垫。倒叙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呆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示例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后凭借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终写它的胜利。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给人很深刻的印象。示例鲁迅藤野先生就是以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读来条理清晰。文中也有很明显的日期作为提示。 人教九上P274276页“常用修辞格简表”比喻2012、2007作用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示例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朱泳燚看云识天气)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特点),表现了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拟人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示例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答题格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情感。夸张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示例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描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运用极尽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皇帝的穷奢极欲。答题格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的特征,烘托了的气氛,增强了渲染力,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示例刘成章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壮阔、豪放的特点。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了表现力。反复作用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示例刘成章安塞腰鼓中“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反复强调舞姿带给人的感受,抒情强烈,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震撼。答题格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设问作用引人注意,引发思考,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示例“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茅以升中国石拱桥)答题格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引发读者对的思考。反问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示例“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都德最后一课)答题格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引起读者反思。对偶作用句式整齐,结构相同;形式优美,音韵和谐。示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1)人物描写:分类特点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或特征性动作、行为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体现人物情感、特征、精神状态神态描写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意象、愿望、内心思想斗争等)的描写,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揭示人物思想品质,精神风貌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独白、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且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答题格式运用了(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手法,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人物)的情感。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环境描写:分类作用示例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空间、场景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鲁迅社戏)渲染环境气氛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揭示人物身份,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鲁迅故乡)结构上,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莫怀戚散步)社会环境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对比2014、2012作用运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的特点。示例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铺垫2007作用使得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示例鲁迅孔乙己中“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做了铺垫。伏笔2015、2011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合理的效果。示例鲁迅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照应作用与相互照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示例朱自清背影中的一句话“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与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二者前后照应。抑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丰满,更鲜明。示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开始写对阿长“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的讨厌,后面写她买来山海经,作者心生敬意。这样欲扬先抑,给人意外的惊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悬念作用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以达到表达主题的目的。示例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总是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了悬念。象征作用使抽象事物具体化/鲜明地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之意, 表达了的情感。示例宗璞紫藤萝瀑布由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感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紫藤萝即象征着困难与挫折。衬托(正衬/反衬)作用突出表现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性格或特点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示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渴慕得到绘图的山海经,用远房叔祖的疏懒,别人“不肯真实的回答我”衬托了长妈妈主动来问并神奇地买到了,突出了长妈妈的善良和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作用通过描写(景物)来表达的情感,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示例朱自清春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情致,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托物言志作用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画,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或意愿。示例鲁迅雪中作者借“北方的雪”表现一种不甘沉沦、昂扬向上、执着抗争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