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一)精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6938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一)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一)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 议论文阅读(一)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议论文阅读(一) (一)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2016年遵义市第53中学模拟)傅国涌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古代背景下的尊严和近代以来的尊严,便有着许多不同的内涵。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异国超过十五年,归国之初,他曾感慨地说:“在这十五年中,中国的变化从物质到精神,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一百五十年。”其实,一部中国史从秦汉到清末,两千年只是“立于不进不退之域”,直到戊戌以后的十五年,才由静而动,跌宕起伏,从古代迈入近代,十五年的变化之大又何止是超过一百五十年。1928年冬天,一身戎装的蒋介石,挟北伐余威,大江南北,无不望风而拜,让他尝到至高权力的滋味,没想到安徽大学主持校务的刘文典教授,竟然没把他放在眼里,当面顶撞他。恼怒之下,蒋下令将刘文典关起来。在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等人的奔走呼吁下,刘文典被关押了七天后获释。病中的老师章太炎听说此事,想起三国时代祢衡击鼓骂曹操的典故,大为振奋,抱病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这位当年的学生:“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刘文典虽然被迫离开了自己创立的安徽大学,但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请他担任国文系主任。值得留意的是,蒋和国民党当局没有干预,刘一直在名牌大学做教授,讲庄子,一样头角峥嵘,桀骜不驯。尊严往往体现在这些真实的故事当中,活的事实要比任何抽象的说辞更有说服力。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可以傲对强权,显示个性,那就是尊严。“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向长城以内推进,占领了河北北部,成立伪“自治政府”。并鼓吹推行华北“自治”。在这一紧急关头,北大教授联名发表宣言,誓死反对所谓的华北“自治运动”,北大校长蒋梦麟也是签名者之一。一天下午,日军要他去“谈谈”,他虽深知其中危险,但毅然独自前往日军兵营。在日寇军营里,他从容坦然地面对日军的威胁,做到“临难毋苟免”。什么是尊严,这就是尊严。从这些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任何尊严,都离不开有血有肉的独特的个体生命。一个由许许多多这样的个体所构造的民族自然也是有尊严的。1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尊严,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段的论据。_刘文典当面顶撞蒋介石,被关押、释放后依然在名牌大学做教授,保留尊严。_3分析文章第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_举例论证,举了北大教授和校长蒋梦麟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可以傲对强权,显示个性,那就是尊严的力量,从而使人更容易理解、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_4第段“任何尊严”一句中,“任何”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不能删去。“任何”准确地论证了尊严都离不开有血有肉的独特的个体生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_(二)涵养人格的魅力(2016年遵义市第42中学模拟)据载,唐代天德军判官任迪简一日赴宴,倒酒的侍卫一时马虎,误把醋壶作酒壶,给任迪简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简一喝,酸不可耐,但他知道军使李景略治军极严,部下稍有过失便遭重咎。于是,他咬牙饮尽,结果“吐血而归”。这件事情传出去后,军中闻者皆为感泣,任迪简也因他宽厚仁恕、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日益受到官兵爱戴,后人誉之为“呷醋节帅”,旧唐书亦为他作良吏传。人格魅力是什么?就是人的信仰、气质、品德、才智等汇聚而成的感召力量。心理学家称之为冬天里的火把,夏日里的清风;管理学者言其为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凝心聚力的吸引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于从政为官者而言,它就是感人、服人、率人的软实力。崇高的人格成就伟大的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工农群众文化不高,对马列原理知之不深,但为什么共产党人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对此,小平同志曾一语道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当年,面对众多佃农,澎湃毅然烧毁地契,抛却“鸦飞不过的田产”;面对反动派的屠刀,夏明翰舍身昭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掌管数百万革命经费,自己却身无分文读懂了革命先烈的人格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带领群众革命的魅力所在、成功所能。领导者的人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种超然于权力之上的影响力。它蕴于内而显于外,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才智与情愫的融合,行为与修身的统一。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领导者,言之足以服人、召之足以率人、行之足以示人、德之足以化人。考究一些优秀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个性或千差万别,但共性却多有可循惟其平民情怀,故能赢得民心;惟其清正廉明,方能受到信赖;惟其心胸博大,才能凝心聚力。人无贵贱之分,但人格有高下之别。高尚的人格能让权力者信而有威,卑劣的人格会使权力者“威”而无信。权力者失去公信力,纵使他吐直言、为善行,社会也会给予负面评价。当下,一些党员干部缺的不是文化水平,而是精神境界;浅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道德修为;弱的不是工作能力,而是人格力量。有的人感叹官不聊生,抱怨群众工作难做,解决问题难成。究其症结,原因之一就是为官失去了人格底蕴。倘若讲信仰的丧失信仰,怎能信服群众?做“公仆”的热衷官威,怎能贴近群众?为官的不思作为,怎能激励群众?喊操守的自己缺德,怎能感召群众?领导干部若表里不一,患了“人格分裂症”,即便位高权重也难以服人率众。播下一种人格,收获一种命运。党员干部能否收获人民感念、青史留名的灿烂人生,就看他是否播下了信仰坚定、品高行端、亲民为民的人格种子。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_涵养人格的魅力,(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或:涵养人格的魅力,才能收获人民感念、青史留名的灿烂人生。)_2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_举例论证。例举“呷醋节帅”任迪简的故事,引出“人格魅力”这一话题,增强论证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_3文章第段引用邓小平的话属于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_道理论据。例举有力地论证了“崇高的人格成就伟大的事业”,具有权威性、富有说服力。_4第段“领导者的人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中的“极其”能否删去?为什么?_不能删去。“极其”形容非常、极端地去做某事,若删去,则显得不够严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_(三)(2016威海中考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5题。谈独立思考茅盾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1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对比论证_。2第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_赞扬模仿自己的幼儿与批评渐臻成熟少年的矛盾。少年能够独立思考时,大人应该表扬与骂他们不肖之间的矛盾。_3请用一句话写出第段的主要观点。_“诗礼之家”的培养方法培养不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_4请举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的事例。_爱迪生善于独立思考,爱问为什么,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_(四)(2016连云港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近日,动物博物馆科普策划人张劲硕发微博抱怨来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缺乏基本礼仪,点名批评北京一所小学该校学生随地乱扔垃圾。该条微博在网上引发很大反响,被点名的小学公开道歉。这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子不教,父之过。孩子世界是成人世界的镜像,他们的行为更多的是社会秩序的投射,公共场所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公德教育的学校。比如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在飞机上有一个孩子尿急难忍,由于飞机临近降落,厕所关闭,家长当众脱下孩子的裤子让其方便,招致网友一片指责。公德规范的问题不能置换为道德滑坡,梁启超说:“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有“私德”而无“公德”,才是问题所在。可能在多年以后,对于闹出风波的孩子们来说,早已不记得在博物馆看到了什么,但这场公德教育课是不会忘记的。公德教育没有比公共场所更好的学校了,公共场所是孩子们体会群己边界最直观的场合。试想我们置换场合,孩子们在自己的房间里乱丢垃圾,可能是一个“不讲卫生”的私德评价;孩子随地方便,如果事发突然恰又在荒郊野外,甚至不会有道德评价。可见,没有一个规则明确的公共场所,公德规范和公德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解决好法律、权利、公平等重大课题之后,公德规范的紧迫性才会凸显出来。落实公德教育,法律法规要找到可操作的落脚点,个人的道德约束要找到可以契合的标准,让公德在道德和法律之间,成为更具有界定与实践意义的行为标准。当前的关键,是给公共场所赋权,让公共场所具备更明确的规则,具有更多对公德行为进行裁量的空间。以博物馆为例,除了微博声讨,用舆论监督这种不道德行为,有没有其他约束机制,比如对团体、个人采取黑名单制度,限制甚至禁止他们来访参观。观察发达国家的公德规范,大多是标准更细致,执法更有力,公共场所更具权威性,而且更大地发挥社会团体作用。(选自201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略有删改)1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_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_2请简述本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_首先从北京某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后乱扔垃圾这个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分析公共场所缺少公德的原因,最后指出规范公共场所公德行为的具体方法。_3文章第2段写家长在飞机上让孩子当众方便的事有什么作用?_举例论证,从反面阐述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公德缺失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公共场所是公德教育最好的学校”,更有说服力。_4怎样理解“公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奢侈品”?_人们偏于“私德”,缺少公德意识;公共场所没有明确的规则;只有在法律、权利、公平等课题解决之后,公德规范才会引起人们重视。(答出两点即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