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邓稼先》教案4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926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邓稼先》教案4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邓稼先》教案4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邓稼先》教案4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稼先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教学重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 引入新的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深刻而伟大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制。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板书课题)二 了解背景及作者1 学生读注释,了解杨振宁、邓稼先。2 师补充相关资料。作者介绍: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邓稼先同是大学教授的孩子,很小就一同玩耍,结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对爱国的感情这一共同点把他们紧紧联在一起。本文即是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追忆他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介绍: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指导人。1924年生于安徽怀宁县,是清代著名金石书法家邓石如的第六代孙,出身书香门第,其父邓以蛰曾流学日本、美国,任北大教授。邓稼先在战乱中读完高中、大学,1948年到1950年赴美留学,学成之后,毫不犹豫的回国报效,他先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和核武器的研究,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的奠基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永久纪念他对中国国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3 传记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在,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不能捏造。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三 学习生字词1 读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补充:邓稼ji先 元勋xn 至死不懈xi 选聘pn 无垠yng 殷红yn2 根据下面的词义说出成语(1)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可歌可泣)歌:歌颂,赞叹;泣:流泪。(2)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3)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之无愧)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4)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家喻户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5)比喻人的锐气、才能完全显露出来,多用于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锋芒毕露)毕:完全断然(6)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7)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马革裹尸)(8)接连不断地出现。(层出不穷)层:重迭,重复;穷:穷尽。作业:从以上词语中任选三个写一段话,要求主题集中明确三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 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教师指导:概括文段的内容可以用下列形式;(1)用文段的中心句;(2)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话连缀成句子;(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完全用自己的话概括。(此教学环节通过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具体内容,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各部分的内容,培养概括能力。教师在解答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恰当的形式来概括文段的内容,不宜参照“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2 分组讨论: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中心内容的关系并不紧密,能否去掉?明确要点:(1)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2)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3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归纳:第一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最后两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九、十自然段,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部分,这些部分都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通过找抒情的语段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最简单、最直接,学生最易掌握,此教学环节不但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而且教会学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小结: 本文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四精读第三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说说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记叙语段和议论、抒情语段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有什么好处?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借鉴意义?或者:找出九、十两小节中的关键性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讨论23分钟)归纳:(1)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2)“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好处: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五 总结人物形象,学习他的伟大精神。1 杨振宁饱含深情地借中国男儿来赞美邓稼先是奇丈夫,结合课文及你收集到的材料说说邓稼先“奇”在哪儿?(1)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变,邓稼先“奇”在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政治最动荡的年代,在条件下极艰苦的情况下,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奋战28年,将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2)邓稼先“奇”在功绩举世瞩目,名字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无私地献给了科学,献给了祖国。(3)“奇”在他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立即”一词写出他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急切心情和炽热的赤子之心。(4)“奇”在他是“两弹”元勋,却不要引人注目,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5)“奇”在在“文革”初期竟能说明两派继续工作,成功制成氢弹;他和同事们在遭受“四人帮”的围攻时,他去讲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他毫无私心,受人信任。2 说话训练:(1)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围绕“爱国、奉献、纯朴忠厚等谈)(2)对邓稼先的照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提示: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神州五号”飞天成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圆,面对早已长眠于地下的邓稼先,我们应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的热情)第二课时一 美点赏析文章说邓稼先是一位奇丈夫,邓稼先这篇文章也是一篇奇文,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细读文章后思考讨论:1 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六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讨论后归纳:这篇课文的形式非常奇特,全文采用小标题的样式。小标题简洁凝练,提纲挈领,使全文思路清晰、意蕴丰富。 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让人仰止。2 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3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4 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4 朗读第五段,说说文中两段引用各有什么作用。文中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是突出邓稼先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和意志,增加悲壮色彩,赞颂只手撑天空的响当当的中国男儿的高尚品格。5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有特色,排比的运用,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气势: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有感情地出声朗读,然后说说你的阅读感受。二 总结课文: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