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256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球体的形状使地球各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不一样,从而产生对气候的影响(2)学会分析地球的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使一天中的天气发生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不同,使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使得地球中纬度地带产生了四季的更替,寒带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热带产生了太阳直射现象,也有了地球五带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太阳辐射会不一样,经过分析得出是地球的球体形状所致。(2)通过观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自传会影响一天内的天气变化;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及地球上五带的产生,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见到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第一幅: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第二幅: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第三幅: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差异?气候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出示生活中的地理现象1.早晨与中午比较,中午热2.夏季与冬季比较,夏季热3.赤道与两极比较,赤道热提问: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的直射与斜射观察:同一束光线散布的面积有亮度有何不同?(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明确:斜射:光线散布面积大,亮度小直射:光线散布面积小,亮度大。展示图片:提问: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什么?(学生回答:太阳高度)提问: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太阳高度的不同导致光线散射的面积和接受太阳光热有何不同(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明确:太阳高度小,面积大,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少;太阳高度大,面积小,单位面积获得光热多。展示图片:思考:A、B两处哪一处的太阳高度角大?哪一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读图回答)明确:A处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比较:两幅图的太阳高度有何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一样多吗?(学生对比分析回答问题)明确:第一幅图太阳高度角相同,光热散布面积相同;第二幅图太阳高度角ABC,获得太阳光热ABC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思考: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有何变化?2.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有何变化?从而导致世界气温有何变化?(学生讨论回答进行小结)明确:1.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太阳高度角由大到小递减。2.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提问:一个地方的黑夜和白昼为什么会交替出现?(学生回答:地球自转)展示图片,教师补充: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线只能照亮一半,这就会出现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出示动画:提问: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换个角度,从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分别是什么方向?(学生观看动画,回答问题)明确: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转,从北极上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学生观看动画和图片,找出下列问题:地球自转:旋转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现象明确:旋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现象:昼夜交替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拓展延伸: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白天还是黑夜?(学生分析回答)明确:当北京是中午12点时,美国纽约是黑夜。由此可见地球的自转不但造成了昼夜交替,还带来了时差的变化。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旋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时间一天(约24小时)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差提问: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学生看图回答)明确: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转,且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展示图片: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讲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度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地变化。出示图片: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活动:观察四幅图,找出太阳直射点分别直射在赤道、南北回归线的日期(学生找图)明确:春分日(3月21日)和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在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拓展延伸:思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地方是哪里?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有几次太阳直射?(学生看图回答)明确: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均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有一次太阳直射。提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学生读图回答)明确: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提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5ON),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提问: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北极圈内出现什么现象?明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23.5OS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二分二至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以及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春分3月21日赤道(0度)昼夜平分夏至6月22日北回归线(北纬23.5度)昼长夜短秋分9月23日赤道(0度)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南回归线(南纬23.5度)昼短夜长思考:1.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哪一天?2.你所居住的地区5月1日和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2.河北省保定市5月1日位于a和b之间,昼长夜短;10月1日位于c和d之间,昼短夜长。小结:地球的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时间一年产生的现象四季的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 拓展延伸:地球公转顺口溜倾斜身子绕日转,春夏秋冬逆时针;白昼长短在变化,夏长冬短春秋分;直射点,在移动,往返南北回归间;太阳高度昼长短,四季变化因此来。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提问: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读图活动1:出示地球上的五带图,让学生找出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学生找图)热带( 23.5ON )至(23.5OS )北温带( 23.5ON )至(66.5ON )南温带(23.5OS )至(66.5OS )北寒带(66.5ON )至(90ON )南寒带(66.5OS )至(90OS ) 提问: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哪个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个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哪个带?(学生读图回答)明确: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北温带和南温带。读图活动2:提问: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 (学生读读回答)明确: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读图活动3:提问:五带中,你所居住的地方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直射现象吗?哪一个季节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夜长短情况如何?(学生读图回答)五带中,我们河北省属于北温带,这里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夏季,昼长夜短,此时,澳大利亚昼短夜长。连连看: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一年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差四季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有规律地变化。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B.自转的周期约为一天24小时 C.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D.地球自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2.地球公转产生了( C )现象A.昼夜交替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昼夜长短 D.地轴的倾斜3.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C )自东向西转 B. 逆时针转C. 顺时针转 D.自西向东转4.里约奥运会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B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5.元旦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 )A.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 B.白昼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C.出现极夜现象D.昼夜等长五、作业布置1.识记本课知识点2.同步练习册有关本节内容练习题低纬度:太阳高度大,获得热量多【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与气候高纬度:太阳高度小,获得热量少气温和降水地球自转:方向、周期、现象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公转:方向、周期、现象、五带的划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提出关于阳光直射与斜射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抽象的地球自转与公转引起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联系如今生活中发展速度很快的太阳能热水器来理解太阳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热量的关系,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有趣和有用。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抽象,采用了大量的图片、动画与视频,鼓励学生读图、讨论、合作探究,随着教师的提问,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