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第一单元 猜猜猜 1.1 猜猜看教学要点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科学家猜想的途径。教学目标1、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与想象。2、能说出自己猜想的依据,初步了解科学家猜想的有效途径,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1、大胆猜想同学们,在生活中充满着神奇的科学奥秘,人们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并力求寻找到正确的答案。现在老师这有一些有趣的问题,你们想猜猜看吗?(想)课件出示问题与画面,学生猜想。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提问题,另一组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猜想。我们看一看哪一组做的最棒。(游戏活动)2、讨论猜想的依据在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起因的猜想,还是对问题结果的猜想,以及对过程的猜想,人们都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说明和解释。3、阅读科学家猜想的途径阅读海洋变成了高山。全班交流科学家猜想的途径以及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49.1.2 猜对了吗教学目标1、利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明白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致。2、学会使用酒精灯加热的技能,了解材料传热的性能。教学重点了解猜想、假设和事实的区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课件出示谜语)二、猜想和验证1、大胆猜想你们想挑战更难的吗?(想)请同学们来猜想。(课件出示猜想问题图)(1) 用酒精灯烧空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烧着吗?(2) 把空纸杯倒扣在酒精灯上,纸杯会烧着吗?(3) 用酒精灯烧装水的纸杯底部,谁能烧开吗?生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2、学习使用酒精灯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对了吗?我们要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要验证自己的猜想,就必须学会安全使用酒精灯。请同学们打开书第6页,阅读左下角的“安全使用酒精灯。”三、课外延伸我们再来进行两个猜想。1、 杯子竖直扣入水底,塞在杯底的纸团会湿吗?2、 用一张普通的纸,裁成长条,以螺旋状紧绕在一根铁棒上,然后火柴去烧铁棒上的纸条,纸条会被烧着吗?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风啊,你吹吧 2.1 起风了教学要点感受风的存在,初步练习假设性解释。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对于风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2、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风车。3、能初步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4、意识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问题接龙同学们,这节老师想让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问题接龙,大家愿意吗?(原意)不过如果接不上来的同学老师可是要惩罚的哦!你要为大家学个动物叫或拌个动物的形象。(好)二、猜想与假设大家能对这些问题作出猜想和解释吗?学生猜想。想一想,我们看不见风,怎样才能证明风的存在呢?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到室外,去寻找风的踪迹。三、设计与制作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有没有寻找到风的存在,说一说你找的风。学生汇报交流。我们还有一位好伙伴能帮助我们进一步的了解风,知道他是谁吗?对,是纸风车。纸风车能帮助我们找到风,它的形状有好多种,尽情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四、课外拓展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是怎样描述风的?留心电视或报纸等媒体,连续记录一星期风的预报,写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进行交流。教学反思: 2.2 风的观测一、设计思路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二、教学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三、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四、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五、器材准备:风向标 风车材料。六、教学环节1、导入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2、测定风的方向(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3、风力的大小(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学生回忆后发言。(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教学反思: 2.3 可爱又可恨的风教学要点风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让学生通过辩论,争取用事实说服对方。教学目标1、会在辩论会上陈述自己的理由。2、了解风的利弊,知道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防治。教学过程风是好还是坏,课下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你是怎么认为的?根据不同的意见分成两个小组,我们来开一个辩论会。准备好了吗?(好了)好,我们的辩论会现在开始!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神奇的指南针 3.1 制作小磁针教学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教具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引入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确定教室里的南北方向、学生判断磁铁的S极与N极的指向。、提出问题: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讨论、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项:实验时,周围不能有其它磁铁的干扰。、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小组实验: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观察发生什么现象?()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尝试用其他方法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水浮法、悬挂法)。、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指导填写实验记录。、组织学习“科学在线”。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提问: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他来干什么?有没有可以指南北的物体?(指南针)提出任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自制指南针二、自制小磁针、谈话:你能不能把一根普通的缝衣针做成指南针呢?组织学生交流方法。、媒体播放自制小磁针的方法,问:在制作小磁针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组织交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意别扎手。、自制指南针、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判断自制指南针的南北极:你可以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组织交流: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教学反思:3.2 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知道磁铁的性质,了解磁铁的应用。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3、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磁铁;课时一一、激活兴趣,引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来听一个。2、课件播放秦始皇利用磁石做宫门防刺客的故事。3、提问:其中的奥秘在哪里?4、引入:其实,磁铁不仅能吸铁,它还有许多重要的本领,这节课,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来进一步认识这位老朋友。(板书:有趣的磁铁)5、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6、引入: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下面我们就来认识磁铁,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二、观察交流,实验探究(一) 认识磁铁1、谈话:课前你们搜集了一些磁铁,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拿出来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2、交流:磁铁的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每一块磁铁上面都有S、N两个字母。3、引导学生给不同形状的磁铁起个名字,认识常见的碲形磁铁、柱形磁铁、条形磁铁。4、介绍磁铁的两个磁极:S极、N极。教学反思:课时二一、 探究性质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磁铁,知道常用的磁铁形状各不相同,但却都有两个极:S极、N极。下面我们就一边玩,一边探究其中的科学知识。2、说明:每个组都有一个材料盒,阶梯教室还有许多现成的材料,你都可以把它充分的利用起来。3、讨论:小组的同学先商量商量,你们打算玩哪些游戏?在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小组的同学要合作、不能抢材料、要边玩过观察现象,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等)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各组至少进行一种游戏:5、小组交流,汇报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6、师生总结出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两极磁性最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指南北,二、介绍资料,交流应用1、提问:刚才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重要本领,谁能来读一读?2、联系实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磁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谁能举个例子说明它们分别运用了磁铁的哪个性质(磁性记事板、指南针、铅笔盒、收音机、耳机、电冰箱的门等)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星期天,王小明的妈妈到河边去洗衣服,不小心把家里的钥匙掉到河里去了,你能帮她想个办法,不用下水就能把钥匙捞上来呢?2、讨论:这里有一杯水,杯底掉进两个大头针,谁想办法不接触水把它取出来?四、布置作业:这节课同学们通过玩磁铁游戏,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的本领,课后你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制作一个玩具?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交流。教学反思:3.3 磁的应用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2、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设计特点(一)活动一 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完(二)活动二 哪里有磁铁1、 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活动时间约10分钟。2、 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学生设计。3、 活动完毕,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电用了磁铁。(三)磁记忆1、 出示磁带、软盘,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2、 要学生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四)悬浮列车悬浮列车的原理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然后出示相关课件。制作磁悬浮列车注意点:1)注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同边同极)2) 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制作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水和盐的故事4.1 把盐藏起来教学目标1、对盐溶解的快慢提出假设,设计对比实验。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3、培养敢于、善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实验器材食盐、烧杯、筷子、热水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积极的验证。老师这还有更难的呢!敢接受挑战吗?二、自主探究1、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请大家分组讨论,选出我们的最佳方案(学生选择,并简单的说出理由)看来大家一致认为,盐能消失在水中,到底猜得对不对呢?想不想通过实验来验证?(想)那么,要做这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呢?(生交流)请各组组长来材料超市选择你们需要的材料。2、实验揭秘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实验用品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汇报交流。谁能根据以上小组的汇报,对加快食盐溶解的条件总结一下?三、拓展探究看来,我们大家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心细,而且聪明。故事中的小红军也很聪明,他把盐化成水藏在棉衣里带上山。那么,盐该怎样取出来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课下先进行猜想,试着探究,并记录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发现。教学反思: 4.2 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分离盐和水的方法,了解海水制盐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自主设计。【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分离出来的物质就是盐。 【教学过程】一、加水使杯底的盐溶解了 1教师出示一杯已饱和的盐水。 师导:这是一杯盐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别吗?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看谁想的方法既简单又实用?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二、盐水蒸发后留下了白色物质。 1师导:(出示已溶解的盐水)水是会蒸发的,如果杯子里的水全部蒸发完了,原来溶解在水里的盐会怎样呢?盐会和水一起蒸发吗? 2师导:同学们的猜想很不错,但科学是要讲究证据的。你有办法证明盐是不是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 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4小组内活动,用筷子沾一点浓盐水涂在手指上,轻轻吹气,加快水的蒸发。观察手指上盐水的变化。 5采用加热的方法。三、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盐吗 同学们都差不多完成了实验,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吗?盐会跟着水一起蒸发吗?(蒸发皿上留下了白色的盐) 四、海水是怎样变成盐的 刚才我们通过加热从盐水中提取出了盐。那么,我们生活中的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播放海水变成盐的幻灯片) 五、了解更多溶液的分离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离盐与水的方法”,如果遇到了其他溶液你能分离吗?课外自制一杯糖溶液或味精溶液,并能用加热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开来。教学反思:4.3 沉与浮教学目标: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备条件的猜想能力。材料准备:大玻璃缸、白菜、萝卜等常见的生活物品。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材料(木块、石头、鸡蛋、泡沫塑料、萝卜、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 二、猜想实验,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些材料也会像盐一样溶解在水中吗?师:我们猜测一下哪些会溶解在水中?你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三、感知浮力。 学生亲身体验。像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四、谁主沉浮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是太棒了,真像一个小阿基米德,那老师这还有一个问题“怎样使鸡蛋和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谁愿意接受挑战?游戏。(看谁的橡皮泥能承受更多的玻璃球)五、拓展活动在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浮力的。六、课堂小结 我们看看是哪个小组获得了“阿基米德小组”的称号?有请阿基米德小组的同学上台,我们来给他们合影留念!(教师给上台同学拍照)其实这节课每个小组的表现都很出色,都做到了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有序,相信我们班以后会出很多像阿基米德一样的科学家的。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电与我们的生活5.1 电与我们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电对人们生活的改变,能说出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2、能举例说明电与现代化生活密切相关。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良好习惯。三、教学难点:了解电的来源。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展示课本的组图,师:两幅图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生活,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请说一说电与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板书:11、电在我家中)(二)新课活动1、认识电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发明电之前,人们是怎样生活的?”(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停电之后,人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3)小组讨论:结合组图,说说电对人类生活有哪些作用?2、认识电是如何传送到各个地方的。(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各种的看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但是电是怎么来到我们生活中的?(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插图,认识电是发电厂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等)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节约用电。布置节约用电的小调查活动。鼓励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节约用电的方法。3、拓展及作业:了解近年来新型的生产电能的方法。教学反思:让灯亮起来教学目标:学生学着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科学问题,包括:根据科学现象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组织、选择材料,根据材料开展科学探究。 教学重点: 1.学生分组拼装电路。 2.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老师指着讲台上的各种漂亮的灯笼,黑板周围挂着满天星,要想使小灯笼亮起来,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二、尝试实验,开展探究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2.由组长统一到物品超市来挑选:1 )一种最好只选一件;2)各组要团结协作;3)还需要器材可以再选。3.学生分组练习。4. 给灯亮的同学发奖!尝试一下别的方法能使灯亮起来吗?不知道装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 三、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尝试 这小灯笼老是亮着,挺耗电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办法吗?大家试试。组长可以再来选材料,大家再试试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你见过哪些开关?2.老师演示声控开关,给学生展示各种开关样品,延伸到楼道的触摸开关、家用的遥控开关。3.请你想想还可以设计哪些开关?4.给有创意的学生发奖。 5.你见过哪些电池?6.用完后人们是怎样处理的? 7.电池污染严重,能不能设计出没有污染的电池,让我们在课后来设计一个电池回收装置吧。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地球真的不动吗昼夜的形成本课概述本课从“白天黑夜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引入,引导学生探究昼夜成因。活动开个学术讨论会,通过讨论引导学术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对太阳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解释,帮助学生懂得仅凭直接的观察有时是不正确的,科学是需要反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在线”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况昼夜的成因。活动模拟昼夜的形成,指导学生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假设,对昼夜的形成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本课最后的讨论意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本课的重点是激发学生探究昼夜成因的兴趣。本课的难点是模拟昼夜形成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小时。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背景资料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时间分别为时分、时和时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好奇点教学反思: 活动开个学术讨论会活动目标: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小时。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活动建议: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活动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作准备。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解释。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将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包括“科学在线”的资料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巨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巨大贡献。“科学在线”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教学反思: 活动模拟昼夜的形成活动目标: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模拟实验的方案,并能正确操作。能够较清晰地向其他同学解释自己的模拟实验的结。能积极寻找证据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实施建议:本活动是在学生已经知道昼夜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模拟昼夜的成因,如何分工合作等。要注意引导学生交流实验计划,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准备好所需材料后,再开始实验。实验时用遮光窗帘将教室变暗,以保证实验效果。学校如没有地球仪,可用学生自制的地球模型代替。以下具体实验步骤供参考: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旋转(逆时针方向),在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在正对地球仪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确定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小纸人投向地球仪表面影子的位置和变化过程与一天中我们实际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一致,从而确定地球旋转的方向。这一教学过程重点是让学生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平时观察到的地球上的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自西向北再向东的变化过程来解决这一问题。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为了帮助学生强化探究中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实验结束后各组分别向全班介绍模拟实验的结果。教材最后的讨论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漂移的大陆教学目标:1.能对地图上相对的海岸线能拼接的现象做出猜想,并能想出办法去验证。2.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仔细地观察、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3.了解大陆飘移学说,理解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教学重点: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品质。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及黑白复印、剪刀、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质疑: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海陆分布。今天我想追问一个问题: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一直就是这样的吗? 讲解:1910年,生病卧床休息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望着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之间,相互对应,简直就可以拼合在一起。顿时他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提问: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你知道魏格拉产生了什么猜想吗? 学生回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新授:活动1.拼图与猜想提问: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是否真的如我们所想能拼在一起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呢?学生回答讲解: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将南美洲和非洲从地图上剪下来,然后拼凑到一起试试看。为了不浪费,我给大家准备了复印的地图。学生剪、拼图交流发现。讲解:是不是所有的大陆都能象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一样接在一起呢?(学生观察片刻)教师演示:将事先剪好的各大洲拼凑到一起。质疑: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想的?活动2.魏格纳的猜想讲解:其实魏格纳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当它发现南美洲东岸与非洲西岸可以很好地拼凑在一起时,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很多年前,这两块大陆是接合在一起的。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大家都不承认这一说法,甚至嘲笑他:这么坚固的大陆怎么会漂移呢?在一片反对声中,魏格纳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不顾危险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说法寻找有力的证据。例如,他发现南美洲和非洲都能见到的具有相同骨骼构造的动物化石,而这些动物是不可能游过大洋的。两年后他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在三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几块大陆,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播放多媒体动画演示大陆漂移的过程)可惜魏格纳还没来得及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在一次实地考察中由于气候恶劣和食物缺乏而牺牲。质疑:从魏格纳发现并验证大陆漂移说的过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课后拓展:搜集资料解释大陆漂移的原因。想象100万年后,中国大陆还会在现在的位置吗?你认为是怎样的情景呢?教学反思:科学下册复习题一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2、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3、猜想只是一种可能的答案,它和事实并不总是一样。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4、恐龙属于爬行动物。5、科学家是用化石来研究恐龙的。6、恐龙出现于中生代早期。7、空气流通形成风。8、风看不见摸不到,但能被感觉到。9、空气流动所形成的动能称为风能。风力发电站将它转化为电能。10、气象上把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向用风向标来测量。11、风的力量叫风力。风的大小用风力来表示。风力用风力计来测量大小。12、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不花钱的天然环保能源。13、龙卷风是一种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14、在高山和深谷,白天风由深谷吹向高山,夜晚风由高山吹向深谷。15、有破坏力的风有: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台风。16、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17、指南针的发明是我过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队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18、指南针有南极和北极两极。19、磁铁的两端(磁极)磁性最强。20、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21、磁铁的南极指向地理方位的南极。22、我国是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23、1874年铁矿“咬”住客屋里学家斯米尔诺夫的指南针。24、像盐那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叫溶解。25、水能溶解很多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鱼就是依靠水中溶解的氧气而生存的。26、水在大自然中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这是那种状态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7、物质由气态变化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就是液化。云、雾就是水蒸气在空中的液化。28、海盐的生产时利用日照在滨海滩蒸发海水,得到析出的盐。29、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现象叫熔化。30、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冰点是0。31、像木块这样,浸在水里的物体,会受到水对它向上的托力,这种力叫浮力。32、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的有关规律。33、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子里,鸡蛋会下沉;在水中加入盐搅拌,一会儿鸡蛋会上升。34、突然停电了,原因是电路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35、电是一种重要能源,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可以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36、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干电池、发电机、蓄电池等。37、最简单的电路是指由一个电源、一个电路元件、一个开关及导线组成的电路。38、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铜、铝、铁等。39、极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科学下册复习题二一、填空1、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有磁性的石头做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仪器,叫 。2、大自然中的水有三种状态: 、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 、 、 。4、磁铁指南的一端叫 极。用字母“ ”来表示。磁铁指北的一端叫 极。用字母“ ”来表示。 5、空气流动形成 。6、 可以测出风向, 可以测出风力。7、拿不同磁铁相接触,我们会发现:同极 ,异极 。8、地球自_向_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大约_。9、科学家们根据研究,认为 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10、1805年,英国海军大将 ,把风力按 方式分成不同等级,用风力测量标准图表示。 11、像盐这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就是 。12、 水是最常见的。常见的固态水有 、 、 等。气态的水又称 ,是我们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空气中的云和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13、通常把水加热到100时的温度叫做水的 。水受冷温度降到0时会开始结冰,所以0是水的 。二、单向选择题1、巧拣大头针的游戏应用了( )的原理。 A、同级相斥 B、磁铁能吸起铁质物品 C、异极相吸2、 猜测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 )。 A、 肥皂 B、 木块 C、 糖块3、在自然界,通常水受冷,温度降到多少度时会开始结冰?A、 0 B、 100 C、 50 4、风的大小用( )表示。A、风力 B、风向 C、风速5、利用指南针可以辨别( )。A、方位 B、重量 C、体积6、蒸发在( )下可以发生。A、一切温度 B、高温 C、低温7、科学家是用( )来研究恐龙的。A、照片 B、远古资料 C、化石四、简答题1、水能溶解哪些物质?不能溶解哪些物质?请你列举出至少3种例子。2、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与风和平相处?科学下册复习题三一、填空:(每小题1分,计10分)1、磁铁有南北极,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极_,异极_。2、西北风是指从_方向吹来的。3、空气流通形成_。 4、恐龙属于_动物。5、指南针的前身是_。6、像盐那样“消失”到水里的现象叫_。7、水有三态变化,这三态是指_、_、_。8、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昼夜交替一次的时间约为_。9、_绕着_公转一周约为_天。10、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如:_、_。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_,如:_、_。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1分,计10分)1、大自然中的水有( )种变化。A、一 B、二 C、三2、磁铁的哪一部分吸的曲别针最多?( )。A、中间 B、两端 C、南极3、蒸发在( )下可以发生。A、一切温度 B、高温 C、低温4、风能发电站是将风能转化为( )。A、太阳能 B、电能 C、机械能5、风力有( )个等级。A、十 B、十二 C、十三6、恐龙从外形上看像( )A、鸟 B、鳄鱼 C、A和B7、( )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罗盘 B、指南针 C、刺绣8、我国是第( )个掌握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国家。A、一 B、二 C、三9、下列科学家中,其发现与浮力有关的是( )。A、伽利略 B、牛顿 C、阿基米德10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反映了( )。A、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在公转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计5分)1、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2、纯净水是绝缘体。 ( )3、汽水是将氧气溶解在水中制成的。 ( )4、风的大小用风速来表示。 ( )5、台风至少有九级。 ( )四、操作题:(每小题5分,计10分)1、用导线、开关、小电珠、电池连成一个简单的电路,把电路图画在下面的方框里。五、问答题:(每小题5分,计10分)1、电线为什么既能导电,又不会使人触电?2、指南针有哪些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