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735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5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你我。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觉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惜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感。(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1.下列有关“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其他艺术方面的趣味相比较,“谐”最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B“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C谐的对象主要有三个方面:容貌的丑拙、品格方面的亏缺、人事的乖讹。其中,容貌的丑拙最为常见。D“谐”就是“说笑话”,开玩笑。如果人们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古代社会中,以“谐”为职业的“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初的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曾经是优。B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活跃气氛。C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不完全是美感的。D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B品格方面有亏缺的人常常成为谐的对象,在这方面,人们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C一个人如果尽善尽美而没有缺陷,或者一个人穷凶极恶,都不能成为人们谐的对象。D谐能给人们带来快感;同时,谐又给人们带来不快,因为嘲弄的对象毕竟带有人生中的一种缺陷。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苏武,字少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稍迁至栘中厩监迁:升任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 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 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正面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从侧面烘托了苏武的气节。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4分)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3分)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8.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9.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 , , _ 。(杜甫登高)乙: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 (辛弃疾水龙吟)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念去去,千里烟波,_。 (柳永雨霖铃)人生如梦,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你忘了小时候冻过的那双手马诗墨腊月里的一天午后,室外。雪后,寒风刺骨。他要走,母亲蹒跚地送出来。“儿啊,你冷吗?”说完,母亲一把攥住他的双手。母亲的手是热的,他的手也是热的。他觉得母亲的这个动作有些古怪。看来,母亲是上了年纪,活得有些糊涂了。刚从屋里出来,怎么会冷呢?更何况,局里的车就等在外面,司机早把暖风开得足足的,等着他呢。“不冷,这不,手热乎着呢。”他顺势推开母亲的手,要和母亲告别。“不,儿啊,你看这风多硬,割人的脸呢。娘给你拿那副大皮手套去。”母亲颠簸着脚,扶着墙,摸索着,一转眼进了屋里。他站在那里,觉得有些好笑。母亲真是糊涂了。工夫不大,母亲出来了。他一看,笑了。母亲拿出来的,竟是父亲在世时用的那双狗皮里子手套。这手套,暖和是暖和,只是戴过后双手就会有一股难闻的狗腥味。“快,娘给你戴上。”母亲不由分说,抓起他的胳膊,把手套戴在了他的手上。霎时,他仿佛感觉到狗毛上的腥味,正顺着他皮肤的毛孔往里钻。“娘,我不冷,我真的不冷。”他顺势一抽胳臂,逃也似的将手从手套里抽出来。“你怎能不冷,娘都冷呢。”母亲再次抓起他的胳膊,顽固地把手套戴在他的手上。他有些不耐烦,他觉得狗毛的腥气这次不只是弥漫在了他的手上,而且还侵入了他的心。“我说不冷,就是不冷!”他一甩手,啪,手套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母亲僵在那里,他也僵在那里。寒风,在僵持的母子间,呼啸着。很快,母亲蹲下身子,摸索着掉在地上的手套。母亲的眼睛瞎了,是父亲死的那年哭瞎的。那年他7岁,父亲下煤窑,去了之后,就没有再回来。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母亲的天也塌了,母亲一哭就是三天。母亲冻得红红的手,在地上摸索着,划拉着,一下,又一下。他的心猛地一紧。他赶紧蹲下身子,抓住母亲的手。母亲已经泪流满面。“儿啊,你忘了小时候冻过的那双手啦。”母亲的声音不大,但一字一句,像从岁月深处扬起的雪粒,打在他的心上。“小时候,你的手冻得像馒头,咱家穷,娘用破布给你缝了个手套。你放学回来,冻裂的手流出的脓血和手套粘在一起,手套脱不下来,你疼得哇哇地哭,娘也跟着哭”他突然跪在母亲面前,一把抱住母亲,喊声“娘”,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往下掉。是的,那些年的冬天,他的手一直冻得鲜血淋漓的。家里倒是有一副手套,狗皮里子的,那是专门给父亲干活用的。然而,这些痛苦,他已经忘得干干净净。那双狗皮里子手套竟一直被母亲保存着!“娘,我戴。”他把双手伸出来,伸给母亲,那情形就像小时候,他坐在炕沿边,无数次安享母爱的沐浴。母亲的手,颤巍巍的,她把手套整了又整,再次递给儿子。这是一次最庄重的沐浴母爱的仪式,因为在这一刻,他觉得,他找回了自己。 (选自中外精短小说100篇,有删改) 1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中儿子拒绝母亲给自己戴上手套的几点“理由”。(4分) 12依据小说相关内容,试分析文中母、子的形象特点 。(6分) 13试从刻画人物的方法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1)母亲僵在那里,他也僵在那里。(2)“儿啊,你忘了小时候冻过的那双手啦。”14如何理解“因为在这一刻,他觉得,他找回了自己”?当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一股难闻的狗腥味”的父母之爱?(8分)第卷(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宣泄 挖墙脚 指手画脚 明火执仗 B、冒失 影碟机 寥若辰星 山清水秀C、坐镇 发祥地 兵慌马乱 两全其美 D、峻工 下马威 蛛丝马迹 声名鹊起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从纯粹制度理性来看,公车改革不应留漏洞,不能给既得利益者钻空子。问题是,绝对完善的制度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B目前很多电视台明年的剧排都已经排满,如何“消化”协调这些广告,寻找一种利益平衡是电视台目前的当务之急。C.东汉后期的袁绍,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D.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18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19.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_(只填序号)(5分)徽州民居,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徽州古民居以清新淡雅为基本色彩。_,_,_,_。_,白墙、黑瓦这样单纯质朴的颜色,与当地清幽秀丽的山川景色,丰富多样的自然植被,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特有的人性的美感。墙脚多采用灰色的条形青石或鹅卵石堆砌它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充分发挥其本身的不同色泽、质感和特征来构筑黑、白、灰组成了古民居建筑的主色调 房舍都是白色粉墙、黑色瓦片和灰色青砖徽州古民居建筑没有艳丽的色彩正确顺序:_20.2014年3月11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先生接受了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以下是相关文字片段,请你根据交谈的内容,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每问不得超过20字。(6分) 记:(1) 史:和以往相比,这次中国之行,学生的热情尤其高涨,他们好奇的不仅仅是中国历史,还有讲述中国历史的方式。 记:你对中国哪个时期的历史最感兴趣? 史:我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尤其是十七世纪七八十年代和十八世纪的历史最感兴趣。 记:(2) 史:还原历史的真相是研究历史时的一个大难题。 记:你的历史研究着力关注的是什么? 史:我认为关注个人是考察历史的很好的方式。 记:你用“史景迁”作为你的中文名字,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史:(3)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计划。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的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很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 B (“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引起人们谐趣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人们对被讥刺的对象还带有爱的成分。)2. D (因果关系错,据原文可知,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是因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3. B ( “最喜欢通过民歌这种形式进行嘲弄”无中生有,原文只是举了一首民歌的例子而已。)4D(应做“招供”讲。)5B(A项做“用来”讲;B项上句做“趁便”,下句做“于是”讲;C项做“替”讲;D项做“他”讲。)6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7(10分)略8、(4分)(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2)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9、(4分)(1)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2)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意对即可) 10、(6分)略11(4分)刚从屋里出来。局里的车就等在外面,司机早把暖风开得足足的。手套戴过后双手就会有一股难闻的狗腥味。气味顺着他皮肤的毛孔往里钻,而且还侵入了他的心。(前两点共2分,第三点2分。总共4分)12(4分)母亲是个经受生活磨难的盲人。父亲下煤窑遇难, 母亲因悲伤痛哭而瞎了眼;母亲对儿子充满爱。母亲怕儿子受冷,执意要给儿子戴手套的一举一动,显示出母亲对儿子的挚爱。儿子做官后差点忘了本,他在母爱的沐浴下找回了自我。 (1个要点2分,共6分)13(6分)动作描写(答“神态描写”亦可),写母亲给儿子戴手套被拒时的疑虑,吃惊;也表现儿子对自己重重拒绝了母亲给予关心、爱护时的惊异。 (手法1分,赏析2分,共3分)语言描写,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既疼爱又责怪的复杂感情。母亲一方面提醒儿子记住苦难的往事,同时埋怨儿子不该忘本。 (手法1分,赏析2分,共3分)14(8分) “这一刻”是指“娘,我戴。”他把双手伸出来,伸给母亲。是“安享母爱的沐浴”;“ 找回了自己”是指自己做了领导,忽视了母亲对儿子的爱,重新认识到:人,不管何时何地,都不能忘本,都要好好接受这人间至爱母爱。(3分)“难闻的狗腥味”代表一种粗陋的、难以让隔代人接受的爱。“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乃人间至爱,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这种爱有时虽迂腐、粗陋,“有一股难闻的狗腥味”,但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呵护;那是不需任何回报、不带任何杂念的爱,“百善孝为先”,你惟其接受并转化为生活的动力,才是最好的“反哺”,才是最好的“尽孝”。(只要言之成理,视理解情况酌情给分。)(5分)15.A 16. D 17、A(B、成分残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前缺少必要主语“报告”;C、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D、不合逻辑,“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种属概念并列不当,“和”当改为“等”)18、(4分)答案示例:速度极快、价格合理、计费灵活、易于覆盖(覆盖面广)(1点1分共4分)19、(共5分,排序有错不得分)20.(6分)(1)你这次来中国讲学发现学生有怎样的变化?(2)你研究历史时遇到的最大困难(问题、障碍)是什么?(3)在史学研究上,我景仰司马迁。(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1、(60分)【思路点拨】这则寓言分两个层次:第一层讲一只蜗牛好高骛远,立志大而不当,结果两次计划都因不切实际而没有实现;第二层讲这只蜗牛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中。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造成蜗牛悲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立志不切实际,二是不肯脚踏实地,不肯从干好平凡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