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9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163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10月月考试题试卷满分值120分,其中第卷66分,第卷54分。测试时间为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黑与白,直线与斜线,点与面绘画中蕴含了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造不出好的作品的。”这一判断主要说明A哲学是一门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2、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 实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柏格森的这一思想A认识到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是科学的 B认识到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物主义现点C认为物质依赖于意识,是唯心主义观点 D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和意识,是正确的3、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地替代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这表明A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B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之科学”C真正的哲学为社会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对于日全食出现的时间,覆盖的区域,现在天文学家都能作出精确的预报,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观了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意识对物质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D思维是存在的根源5、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过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述的,人被机器人关进“动物圈”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A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体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6、2016年5月18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材料表明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的人口政策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正确的意识有时可以独立于客观存在之外A B CD7、下列与“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观点相一致的是 A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自此就有了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划分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划分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划分9、小杜不慎受凉被冻成了面瘫,眼歪口斜,这已是小杜3年来的第4次。医生表示,这与他长期熬夜导致抵抗力下降有关。这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C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偶然性D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10、党中央决定,2016年在全体觉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行的重要实践,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C在实践基础上获得正确认识是我们的目的D认识都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11、“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这一说法 A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B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 C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12、右面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 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13、圣雄甘地曾经说过:“我们所有的哲学理念,如不能即刻转化为服务于生活的某种行为,都是枯燥乏味的。”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途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4、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人口极速膨胀,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时隔30年,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此政策调整的认识论依据是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C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5、李华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王明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两位同学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老师认为,他们的说法不矛盾,他们所说“物质”和“事物”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6、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A B C D17、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 B C D 18、右边漫画揭示的哲理是A人的认识受主客体因素制约 B人的主观认识影响客观环境C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就是真理 D思想的高度决定认识的深度19、人生就是选择,选择了适合的,才是选择了正确的人生。“如果你是鱼儿,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儿,就不要痴情海洋!”汪国真的诗句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漫画乌鸦喝水(作者薛宏)。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ABCD21、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以及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人社部计划于2017年正式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并准备于2022年后实施。这样做蕴涵的哲理是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意识活动构成的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ABCD22、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在量变的过程中,事物所处状态是 A发展中断B显著变动C相对静止D非连续运动23、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开始全面推进,2020年全国统一实施新方案,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从哲学上看,考试招生制度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因是A通过认识局部,落实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B通过研究特殊案列,补充、丰富和完善考试招生制度C通过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教育改革新局面D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本质24、新农村建设要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这里着重强调新农村建设要 A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D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5、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失败是成功的前提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26、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27、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C承认矛盾的特殊性D认识矛盾的同一性28习近平总书记在作重要讲话时善于用典,他使用典故,恰当贴切、提纲挈领、深入浅出,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下列是总书记使用过的典故,其哲学寓意相近的是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A B C D 29、对一个学生发展现状的分析,有人这样概括:成功的学生大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学生各有各的不成功。这一概括蕴含的哲理是A.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C. 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惩罚D. 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30、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31、 “别因为落了一根牛毛,就把一锅奶油倒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事业扔掉。”这句俗语的哲学启示是 A要树立创新意识 B要反对唯心主义C要坚持辩证否定观 D要克服唯意志论3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句话 A包含了矛盾特殊性原理 B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C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D反映了事物联系的具体性33、3D打印参照传统打印技术基本原理,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将电脑设计好的物体直接打印成实物,制造出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奇异结构。这印证了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人们可以根据主观意愿建立新的联系创新意味着对旧事物的全部抛弃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 共54分)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材料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通俗来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相当于给传统行业加一双“互联网”的翅膀,助飞传统行业。当前,“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家居,一从最初的共享信息,逐步向消费领域、生产领域渗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模式,“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材料二:“互联网+”也不是一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筐,地方政府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时,要找到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策略,以防决策失误。(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互联网+”的发展。(6分)(2)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将“互联网+”战略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6分)35、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我国最早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叫做算筹,其运算过程称为“筹算”。到了宋、元时代,由于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商业贸易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计算任务。大量的计算问题,要求计算既要迅速又要简便。在这种情况下,古代流传下来的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筹算就演变到珠算。珠算的推广,促进了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筹算到珠算的演变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12分)36、“门前的小河里有鱼,山上的林子里有鸟,青瓦白墙的祖屋冒着炊烟,邻家大伯的笑脸透着和善”这是文人笔下对故乡的思念和儿时美好的回忆。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面对江苏城乡差距较大的实际情况,我省苏北某地区想方设法建设新农村。该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该地做法。(12分)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37“三农”问题是国家之重、社稷之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我国“三农”发展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期”。有人认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业农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滞后,农民业余生活匮乏。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大规模的机械化耕种较少,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很大,农村市场需求相对不足。为破解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协调矛盾,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十七大提出了“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中一项重大任务;十八大提出了“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功能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部署。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1)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道理,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的论断提供理论支撑。(4分) (2)运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动城乡发展向一体化目标迈进的?(8分) (3)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6分)2016年秋学期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班级: 姓名: 学号: 考试号: 座位号: 密封线 政治试卷(选修)答题纸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34、(1)(2)35、36、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37(1) (2)(3) 2016年秋学期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110 BCCAA BBDAB 1120 BDCDB ABADC 21-30 DCBCB CBAAD 3133 CCD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36分。34.、(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推进“互联网+”的发展,要将互联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1分)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我国应遵循互联网发展规律,建立新的联系,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1分)联系具有多样性,“互联网+”正在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要注重联系的多样性,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分)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既要搞好局部,又要树立整体意识。(2分)(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互联网+”战略要充分考虑本地传统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2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战略需要发挥正确的意识的作用,需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挥智慧。(2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互联网+”战略需要按规律办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要利用规律,造福人类。(2分)35、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筹算、珠算的出现都是古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产物。(3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珠算的发展和推广适应了古代经济发展的要求。(3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时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证明筹算已经不能适应需要。(3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珠算的推广,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36、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该地区面对实际,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体现了这一点。(3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在普遍性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充分借鉴了试点县的成功经验。(3分)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坚持抓主要矛盾,把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3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措并举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3分)三、探究题:本题18分。37(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3分)农业农村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分)(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根据城乡发展实际,解放思想,不断推动城乡发展向一体化迈进。(2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我国在农村建设实践中不断深入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规律,从而推动城乡发展向一体化目标迈进。(2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时期农村建设有不同特点,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战略部署,推动力城乡发展向一体化目标迈进。(2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我国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力城乡发展向一体化目标迈进。(2分)(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2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2分)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