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161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34 探究世界的本质【梳理夯实基础练习】课前填写落实温故知新一、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_,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 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_。【答案】意识 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共同本质 物质形态 【易错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一特性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中规定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易错提醒】(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存在的基础看: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3)世界物质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_。 【易错提醒】 (1)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答案】物质世界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性物质 物质性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_和_。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_和_,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特别提示】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注意二者的区别。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区别于意识而言的唯一特性,后者是指物质具有的属性中固有的属性。【答案】变化 过程固有属性 存在方式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绝对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_的、_的和绝对的。(2)相对静止: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_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_。 静止是_、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_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错误倾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_,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和_。 【易错提醒】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前者承认运动是绝对的,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后者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答案】无条件 永恒根本性质 参照系 特殊的运动 相对的相对静止 不变论 诡辩论 相对主义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必然的、_联系。 【易错提醒】 (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 (3)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 (4)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5)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答案】本质的 稳定的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_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_,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_,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易错提醒】 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肯定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与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完全一致的。【答案】人的意志 创造认识和把握 利用规律【易错全面排查练习】易错清零演练修正思维【易错点1】不能准确理解物质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答案】B 【解析】物质不同于具体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外延。【易错知识点分析】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物质的内涵是客观实在。物质不同于具体物质形态。 【易错点2】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2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该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答案】 B 【易错点3】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所犯的错误认识不正确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答案】A 【解析】“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选A。【易错知识点分析】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是相对主义或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 【易错点4】对规律的理解有误 4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答案】C 【易错点5】正确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5.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分解物质,使物质变成极细的结构,由于结构变化导致物质性质的改变。这说明( )A物质具有客观性B人们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C物质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答案】D【解析】A不体现,B、C观点错误。 【易错知识点分析】(1)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物质形态,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改造自然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易错点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6.“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答案】A【解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遵循各自的特殊规律。因而,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故选择A。【易错知识点分析】(1)规律是可变的。规律也是变化的,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2)人有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制定和修改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制定和修改,也不能被消灭。【典题探究变式练习】课堂讲解针对提高训练(考虑讲练结合,所以这个环节的题在讲部分也有,老师们可以灵活使用)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典题探究】 【例1】(2015大庆模拟) 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B C D【答案】A【变式精练】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两个观点()A.前者揭示了物质的属性,后者揭示了世界的特征B.前者概括了物质的本质,后者概括了世界的本质C.前者指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指出了世界的属性D.前者揭示了物质的特性,后者阐明了世界的本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第一句揭示了物质的特性;第二句意思是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都统一于物质,这揭示了世界的本质,D项符合题意。2(2015太原模拟)近日,一个日本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地幔的上层与下层物质构成不同,更深处的下地幔是由含硅的矿物质形成的。这有力地证明了()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答案】C3.(2015长沙质检) 有人认为,物质是永恒的,它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也有人认为,宇宙中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两种认识并不矛盾,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哲学上的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物质及物质具体形态关系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哲学上的物质是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因此它是永恒的,而物质具体形态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事物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故选。考点二 哲学的运动概念【典题探究】【例2】(2015长春模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就是认识物质运动的形式,认识了物质运动的形式,也就认识了事物本身。”这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答案】B【变式精练】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答案】A【解析】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5(2015汕头模拟)任何物体在占据一个与自身体积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飞着的箭在任何一个瞬间都占据着与自身相等的空间,所以它是静止的。下列说法中,与此哲学观点对立的是()A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B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力、我的经验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D体现了唯物论中运动和静止的观点,故与之对立的是D;A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属于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考点三 物质运动的规律 【典题探究】【例3】(2015豫西名校高三冲刺热身演练)4G网络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传输速率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M)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从哲学角度看,4G通讯的出现 ( )A是对客观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表明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利用 D表明创新能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C【变式精练】6. (2015长春模拟)医学专家认为:多吃盐容易使人患高血压、心肌梗塞,但没有盐的食物又寡淡无味。为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研制出了“保健盐”,其特点是调整了盐的化学成分,使其既能满足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表明()A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B规律是可以改变的C人们对规律的认识程度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大小D人们能够创造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答案】D【解析】“保健盐”的研制过程说明人们充分考虑到盐对人的作用,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观点错误,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选项B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规律;选项C观点错误,规律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2015赤峰模拟)天有不测风云,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对天空颜色的观察,来预测天气的变化。比如天空呈血红色,是阴雨天的先兆;如果天空呈黄色,预示着大风的影响。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天气变化莫测但有其规律可循 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能预测天气预测天气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上 事物的复杂性制约了对天气的预测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揭示了天气变化的规律性,且人类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天气变化,符合题意;要预测天气需要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而不是目的性,说法不当;材料揭示的是人类成功预测天气,而没有反映人类难以预测天气,不符合题意。8(2015洛阳模拟)我国沙漠的表面土壤普遍含有两种成分:砒砂岩和沙子,它们一个保水,一个漏水,一个板结一个透气。据此,我国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和田间实验研究基础上发明了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砒砂岩与沙组合配方,将沙漠改造出大片良田。沙漠变良田的成功佐证了( )人能够依据自身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的联系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可通过实践让世界满足自身需要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本不存在的客观事物A B C D【答案】D9世界旅游胜地敦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党河、疏勒河下游断流,湿地萎缩,树林锐减,沙化面积平均每年增加近2万亩。“沙进人退”趋势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月牙泉也将不复存在。上述材料说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选,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背景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就要遭受规律的惩罚,本题答案选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