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3065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 卷一 (15分) 本卷共8小题,第一小题1分,其他小题每题2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选择题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秦始皇死后最小儿子胡亥继位 B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长孙继位 D清朝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2.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C.“国人”多数是诸侯的同族人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3.春秋末期某人,祖先是贵族,到他这一代时己无法享有食邑、俸禄,沦落为平民,以教书为业不再享有世袭特权。他面临此困境时的时代背景是()A周天子废除贵族特权B学校制度兴起C宗法制度废除 D“封建制度”逐渐解体4.汉代皇帝诏书先下御史大夫,然后转给丞相,丞相上书也由他转达。御史大夫一职多由皇帝的亲信充任,如景帝时的晁错、武帝时期的张汤等。可见御史大夫A对丞相具有监督与制衡作用 B是内外朝制度的具体体现C实际上掌握着朝廷行政大权 D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5.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 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6.“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7“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争霸战争是()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 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8.明史记载:“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该制度()A.提高了内阁行政效率 B.直接导致地方割据C.保证了地方整治廉洁 D.有利于加强监察权卷二(共35分)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5分。二.选择题(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10.西周时期,诸侯国掌握的人口称作“公民”,卿大夫控制的人口称作“私人”。春秋时期起,各诸侯国纷纷将居民纳入国家控制之下,消除“公民”与“私人”的分别。到战国中期,诸侯国的民众陆续变为统一的编户民。由此产生的影响有()加速了分封制的瓦解 提高了普通民众的地位 消灭了卿大夫阶层 强化了诸侯国君的权力A BC D11.据左传记载:“宣公三年,楚国兼并了陈国,就以陈为县;昭公二十八年,晋国魏县子当政时,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舍氏之田为三县。”根据材料,以下对县制判断正确的是()A县的出现时间比郡的时间更早 B春秋时期已经设立县管辖地方C以陈为县标志我国县制的开始 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2.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 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第”束缚 B.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C.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 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13.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殷周之际文化“兴废”主要表现在()A家族文化取代部族文化 B理性文化取代巫觋文化C专制文化取代分权文化 D人本文化取代鬼神文化14.唐法典仪制令规定:“行路,贱避贵,来避去,少避老,轻避重,违者笞五十”,这表明唐朝时()A礼让行人是法律的强制要求 B法律制定凸显三纲五常思想C严刑峻法是立法的指导思想 D社会生活全面体现等级观念15.“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1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17.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三.非选择题(15分)19.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丁曰昌(1823.7.71882.2.27),字持静,号禹生(作雨生),广东丰顺人。 1862年积极参加洋务运动,被李鸿章视为左右手。1863年2月,丁曰昌改任直隶知州,推举唐廷枢等创办开平煤矿,开发矿藏,兴办开平矿务局,后扩展为开滦煤厂。1864年,任苏松太道,苦心筹划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新式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次年,成立上海机器制造厂总局,推荐容闳赴美购机器、聘技师,制造厂逐步扩大为江南造船厂。同时还在上海 浦东设立炮兵学校,培养炮兵人才,加强防务。 1870年,丁日昌上条议海防奏折,提出海洋水师章程,建议设立北洋、东洋、南洋三 支海军和把台湾建制为行省。他还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主张,诸如整饬吏治、简兵厚饷、屯军要镇、设立舶司、举办报馆等,多被清廷采纳。丁日昌从政不忘育才。在潮州先后募款扩建金山书院、韩山书院和榕江书院;在丰顺倡 办蓝田书院、鹏湖书院,促成同治九年第一批学生留美和光绪三年第一批学生留欧,造就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 洋务运动的风云人物丁日昌 材料二 1875年,丁日昌继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次年兼署福建巡抚,并赴台巡视,主持建造新式炮台,训练洋枪队和洋炮队,架设海底电缆以密切海峡两岸联系。 1879年后在籍养病期间,继续关心海防建设,指出日本将南侵台湾,北图朝鲜,以期引起朝野重视。 据近代军事人物:丁日昌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的主要活动。(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日昌在台湾建设上的贡献,并分析其多种活动的出发点。(7分)卷三(共50分)本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四.选择题(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稳定了西周的政治秩序 B.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 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2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 D.君主专制22西汉丞相公孙弘在自己的府邸里建造“客馆”,以招揽才学之士。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麓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麓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脾(婢)室矣!”这段材料客观上反映出了()A.中央与地方斗争激烈 B.西汉时丞相更替频繁C.丞相有任免官员权力D.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23.刘邦称帝后,大封刘姓子弟为王,“自为枝辅,以卫王室”,允许后代继承封号,并规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由此可见当时存在着()分封遗风宗法观念皇权思想世袭制度A. B. C. D.24(汉初)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C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5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消失了。”这一制度()A.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C.导致了知识阶层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26“(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们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27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 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入仕途径科举制入仕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门荫入仕入仕途径不详人数54034416292306比例37%24%11%7%21%这说明(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8.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A.西汉设置刺史 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军机处29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30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 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 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31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A. 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 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 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 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32.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 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 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五.非选择题(24分)33(24分)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相比秦朝的三公制,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有何创新?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8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1 选择题(15分) 1-5 CCDAC 6-8 BAD2 选择题(20分) 9-13 BDBBB 14-18 ABCAB三非选择题(15分)19(1)参与洋务运动军用、民用企业的创办和发展;积极筹划海防,加强东南防御;改革军备,建设新式军 队;创办炮兵学校和各种书院,选派留学生,培养军 事、民用人才;提出一系列富国强兵的主张并多被采 用。(8分,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2)贡献:倡议台湾建制为行省;加强台湾军备建 设;架设海底电缆加强两岸联系;指出台湾面临日本 侵略危险。(4分,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出发点:维护清朝统治;推动国家富强;抵制外来侵 略;推进社会进步。(3分,任答三点、言之成理可)4 选择题(26分) 20-24 BCDDC 25-29 AACBC 30-32 DDB五非选择题(24分)33. (1)不变:最高统治者仍世袭;(2分)变: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2分)“不变”成因: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2分)“变”的成因:政治形势由分裂到统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法家思想地位的上升;分封制的弊端。(4分)(2)创新: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互为补充、相互牵制。(2分)评价:通过分权,利于防止大臣专权以加强君权;有利于完善管理体制,减少了君主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3)观点: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不变,但不同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创新。(2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创立以来其本原精神不变,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制度,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汉朝内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道、洲、县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和路、州、县制,并实行重文轻武等制度;元朝的行省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地方上是省、道、府、县四级制。(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