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453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和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月考试题历 史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1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梭伦改革中,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 )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设立四百人会议A. B. C. D.3、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4、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5、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是()A.贵族与工商业者 B.贵族与平民C.工商业者与平民 D.“僭主”与雅典公民 6、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前提、结论皆正确 D.前提、结论皆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9、“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这是商鞅变法中哪一条法令的规定( )A.奖励军功 B.废除“世卿世禄制”C.连坐法 D.“燔诗书而明法令”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11、“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法令严酷 B.体恤百姓 C.改革彻底 D. 影响深远12、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13、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耕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14、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周流,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钱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 )A.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B.北魏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使一度萎缩的商业得以恢复 D.南北对峙阻碍了商业发展15、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彘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繁荣16、下图反映的信息是( )A.北魏农业发展 B.北魏资本主义萌芽C.北魏手工业发展 D.北魏商业发展17、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 )A.战乱不休 B.统治者的腐朽 C.鲜卑族的落后 D.汉族的反抗1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移风易俗 D.颁布均田令1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如下图。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20、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 ( )A.增加赋税 B.澄清吏治 C.培养人才 D.充实边防21、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2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 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23、王安石变法中,能起到“治安、御外、节支”三种功效的军事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更戍法24、北宋初年出现了“将不识兵,兵不识将”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 )A.养兵政策 B.守内虚外政策 C.更戍法 D.一职多官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材料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公元前6世纪,梭伦在雅典实行改革,公元前4世纪,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可以说,这是东西方不同国度在几乎相同历史时期实行的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的诗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梭伦改革。(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无敌于天下”。(10分)3.两次变法都涉及“法治”,两者内涵有何不同?(2分)各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氏、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3)孝文帝时期面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6分)27. (20分)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材料二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传家集材料三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前北宋面临着什么严重后果?(8分)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8分)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