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123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白水高中上学期高二历史12月月考(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 D.人的生命2论语中孔子认为西周继承发展了夏、殷两代的制度,开创了辉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三代文明对儒家思想的主要影响在于A构建了信而好古的历史观 B塑造了敬天远神的天命观C形成了尊卑有序的礼文化 D树立了修己安邦的责任感3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4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 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材料表明顾炎武A.正式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B.批判程朱理学的佛学化C.主张废除传统儒家思想 D.意识到王阳明心学遇到危机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7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8苏格拉底受审时所作的申辩:“雅典人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我自己申辩,我是在为你们而辩因为你们要杀死我的话,就很难再找到一个像我这样的人;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反映了苏格拉底A崇尚理性的生活观念 B好奇多思的智慧特征C探究事物的创新精神 D怀疑现实的批判意识9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 D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存在冲突10“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11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12“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之中的道德法则。”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A.伏尔泰 B.苏格拉底C.康德 D.牛顿13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此可以得出A.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B.启蒙思想家是以道德为核心的C.理性主义是康德的核心思想D.德意志启蒙运动强调道德14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智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16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说17康熙年间,我国开始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全国性的地图三角测量,绘制皇舆全图时,吸取了欧洲制图理论中考虑大地是球面的优点,实测并采用经纬图法比例,而且还采用了地图投影方法。由此可知A.西学东渐影响中国传统科技 B.新航路开辟冲击了传统科技C.康熙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康熙年间尚未实行闭关锁国18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资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B.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C.文化专制开始影响了市民生活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19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结。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20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21“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A.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 达尔文的进化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2在物种起源发表后不久,一些学者就以达尔文理论为依据,批评现代社会庇护“不适应环境”的成员,使他们免受自然选择。进化论的法则甚至曾经被解释为胜利属于最强者,它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说明进化论A. 其进步意义超出生物学领域B. 可用于解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 无益于其他科学领域的进步D. 在社会科学领域被曲解和误用2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A. 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B. 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C. 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24“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A. 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B. 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 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 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25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是中国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A BC D26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毛泽东主张中国最终走新民主主义道路B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应该“毕其功于一役”C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两步走”战略D新民主主义论使毛泽东思想上升为指导思想2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28被称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29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3019 世纪英国一位诗人在诗中写道:“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下列绘画艺术风格与这位诗人的创作艺术风格类似的是31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古代中国长期占据强势地位,曾以“中学西传”著称于世;但中国在近代前夜却裹步不前,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出现了“西学东渐”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大概时间造纸术12世纪指南针13世纪初火药13世纪下半期活字印刷术15世纪初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东西方之间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德意志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三 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代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概括了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一些表现。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中国社会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18401919年)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主要特点。32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所在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三个国家进行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的共同的根本性原因。(2)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3)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4)三个国家的改革的结果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选择:1_5BCBCD 6_10BCAAD 11_15CCACA 16_20BAAAD 21_25CDACC 26_30CBCAB解答题:31(1)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有促进作用。(或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4分答四大发明的具体作用也行)(2) 背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至少二点4分)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2分)(3)“五四”以前,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批评或赞赏西方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2分)“五四”以后,用西方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2分)(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从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到思想文化学习的历程,有明显阶段性;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学习的范围和参与的阶层众多,具有广泛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32(1)三个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本国的社会制度产生了矛盾。(注:要点出资本主义2分)(2)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2分)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2分)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亡。(2分)(3)俄国:沙皇直接发动、领导了改革(领导)。(2分)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支持)。(2分)中国:光绪皇帝支持并主持改革,但无实权;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改革(阻碍)。(2分)(4)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2分)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2分)中国:加深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