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20009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横峰中学、铅山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B C D2、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3、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4、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教育不应分类别 D不问出身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5、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6、“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7、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春秋大一统”8、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 ) 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9、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 A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B穷理的方法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10、“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11、 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2、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孔子 李贽 王夫之 B墨子 王阳明 王夫之C孔子 王阳明 顾炎武 D墨子 李贽 顾炎武13、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14、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 )A.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B.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C. 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D.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15、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1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束缚了人的思想B树立了人的尊严C限制了人的自由 D否定了人的地位17、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 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 康德强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A B C D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有必要C、信徒能否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19、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20、“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思维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21、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22、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A天赋人权说 B人民主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学说23、17世纪时,人们由举起人文精神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其根本原因是()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B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C仁人志士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D人文主义自身的魅力24、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25、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说:“世界历史都是人类各种文化的传记”;“每个文化都以其原始的力量从故土上生成起来,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植根不移”;“每个文化都有它自己的观念,它自己的爱好,它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情感,以及它自己的死亡。”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文明都存在生命周期 B人类的历史是文化兴衰史C人类的文明都是相同的 D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二、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27、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材料三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6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目的有何不同?(6分)28、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材料二: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4分)(2)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6分)(3)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影响上有何异同?(6分)铅山一中横峰中学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答案1、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CDBADBBCCDD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ACBDCBDDCBDC2、 材料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答案:(1)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4分)(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发现内心的良知。(4分)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4分)(3)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经世致用)(6分)27、(1)主张: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2分)苏格拉底:善是人的内在灵魂,知德合一。(2分) (2)途径:孟子:实行仁政扩充人的善性。荀子: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苏格拉底:美德由教育而来。(6分)(3)共同问题:道德问题。(2分)目的:东方思想家主要是为了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社会。苏格拉底主要是为了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的城邦制。(4分)28:(1)中国:王夫之,顾炎武;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4分)(2)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文化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6分)(3)共同之处: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做了思想准备(2分)不同之处:中国的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则推动了法国大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