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8887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2,8,10,112.群落的结构及演替3,4,12,143.综合5,6,7,9,13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A.现有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现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D.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解析:预测种群数量的应是年龄组成,A正确。现有的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预测将来的人口数量,B错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C错误。性别比例是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D错误。2.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图所示曲线。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和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别是(B)A.衰退型和B.增长型和C.衰退型和D.增长型和解析: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由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可知,该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3.(2016河南南阳联考)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它自身却不能消化木纤维,但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十年前,欧洲的一种百灵鸟被引进美洲,这种鸟的生活习性与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后来发现草地百灵鸟绝迹了;捕蝇草的两片叶子呈蚌壳状张开,当小虫进入,触动腺毛,两片叶子便合拢,将虫体消化,吸收营养。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欧洲百灵鸟与美洲百灵鸟的关系,捕蝇草与这种小虫的关系,依次是(C)A.寄生、共生、捕食B.竞争、竞争、寄生C.共生、竞争、捕食D.捕食、竞争、捕食解析:鞭毛虫能把白蚁所食的木纤维分解成营养成分,供白蚁吸收,白蚁为鞭毛虫提供了生活场所,因此两者属于共生关系;欧洲百灵鸟的生活习性与美洲当地的草地百灵鸟相似,因此两者属于竞争关系;捕蝇草可将小虫虫体消化,吸收营养,因此两者属于捕食关系。4.(2016黑龙江大庆期末)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B)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演替达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处于动态平衡。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统计所得数值可能比实际数值偏大的是(C)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液体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B.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D.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未统计在样方线上的个体解析:A、B、D三项的结果都偏低,C项中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可知,如果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结果偏大。6.(2016黑龙江双鸭山期末)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图中0a阶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层现象B.图中ab阶段,物种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C.图中bc阶段,物种比物种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一定是乔木解析:0a阶段,群落中存在分层现象;ab阶段,物种种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说明物种能耐受较弱光照;群落演替的结果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若环境条件适宜时,c点后,该群落中最终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是乔木,否则可能仍是灌木。7.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C)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保持不变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C.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人类活动一般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解析: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内会有变化但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因杂草种类很多,不属于同一种群,B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D错误。8.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鱼类捕捞中在B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解析: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鱼类捕捞中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值左右,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9.(2016湖北荆州月考)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不考虑每株作物所结种子数量的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甲、乙两种作物最可能是竞争关系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小于其环境容纳量C.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播种数量比例约为28解析:环境容纳量(K值)表示某一自然条件所能容纳该种生物的最大种群数量,因此即使该植物单独自然生长,也能达到它在该种自然条件下的K值;播种比例为82时,甲的种群数量(对应产量)比64时有所下降,而此时乙的种群数量比64时更少,即种间斗争在减小,可见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不是种间斗争,最可能是种内斗争;题中混种和间作类似,间作总产量最大的播种数量比例参图可知是28,此时两柱之和最大。10.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D.田鼠种群的K值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解析:乙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年龄组成处于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基本不变,A正确;阴影表示环境阻力,因此图中的c点环境阻力并非最小,B错误;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果统计数目中有死亡的酵母菌,统计结果会偏高,C错误;K值与生物生活的环境有关,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K值较小,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11.(2016甘肃天水期末)(12分)将少量酵母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其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如图,a表示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b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一段时间内的培养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a表示种群呈“”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等。(2)曲线b表示的增长为“”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田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田鼠,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则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只,该方法为,适用于的动物。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解析:(1)由图可知a曲线没有最大值,应是“J”型曲线,出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b曲线有最大值,应是“S”型曲线,其增长速率是先增加到K/2时达到最大,然后下降。(3)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3236/4=288(只),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果田鼠捕捉后很难再被捕捉,则可能会导致分母变小,故总数会比实际值偏大。答案:(1)J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先增大,后减小最大(3)288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大12.(12分)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有一种雀鸟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等鸟类总是在森林的中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雉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的苔藓和昆虫。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森林中共同生活的各种生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如煤山雀、黄腰柳莺间的关系是,血雉和昆虫则是关系。(2)在这个森林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生物外,还有一类生物没有提到,它们主要是各种,这类生物主要生活在里,这里所有的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3)上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 。解析:从题中可以得到信息,煤山雀和黄腰柳莺都生活在森林的中层,两者之间的食物会有重叠,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血雉以苔藓和昆虫为食,所以它跟昆虫存在捕食关系。在生物群落中还有各种微生物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包括各种细菌和真菌,主要生活在土壤里。河谷森林里面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题述各种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1)竞争捕食(2)细菌、真菌土壤生物群落(3)群落的垂直结构13.(12分)过量紫外光是一种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动植物健康的光污染物,某研究小组对“紫外光辐射量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结果如下:培养皿编号紫外光辐射剂量(J/m2)实验后酵母菌数量(个/mL)A10.227104A20.826104A3X14104A42.010104A52.66104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X的值应为,原因是 。(2)该实验还需增设一个辐射剂量为J/m2的培养皿。(3)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无关变量有(至少写出两个) 。(4)若将酵母菌置于培养条件适宜、容积恒定的某种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稳定在16104个/mL左右,则该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5)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紫外光辐射量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紫外光辐射量,因变量为酵母菌的生长状况,以实验后酵母菌的数量为检测指标。实验过程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性原则(即设置辐射剂量为 0 J/m2 的培养皿)及等量性原则(即保证无关变量相同)。实验结论依据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得出。答案:(1)1.4各实验组的紫外光辐射剂量应保持相同剂量梯度(2)0(3)紫外光辐射时间、酵母菌培养液的体积(酵母菌的培养条件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8104个/mL(5)在一定范围内,随紫外光辐射剂量的增加,对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14.(14分)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山坡上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生物种类草蕨类灌木松树落叶树地点A(山腰)3种7种15种0种20种地点B(山腰)5种5种4种2种5种地点C(山腰)9种8种2种0种0种非生物因素风速距地1.5 m的光强土壤湿度/%土壤中有机质/%土壤深度/cm土壤氨量/(mgkg-1)地点A(山腰)低低486.53009.4地点B(山腰)高中353.81004.5地点C(山腰)高高152.5152.3(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2)如果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演替。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为止。(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处的植物群落,原因是 。(4)当土壤缺氧时,将抑制根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据此可知根吸收无机盐离子的方式为 。(5)落叶树在地点C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说出不少于两个原因)。解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比较A、B、C三处的生物种类并进行统计后可得出A处生物种类数最多,物种丰富度最大。(2)遭遇火灾,山坡上的植被被彻底烧光,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着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而将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在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总是朝着生物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至达到稳态为止。(3)在地点A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而更能充分利用光能。(4)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答案:(1)A(2)次生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稳态(3)A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分层多、土壤中水和养料丰富(4)主动运输(5)土壤中缺少相应的水分和养料;土壤浅不足以维持高大植物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