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8143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北大宝坻附属实验学校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卷(选择题,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有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 B、 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按唐制,中男(16岁以上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有大臣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3、“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此现象出现在A、西汉初年 B、西汉武帝以后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年4、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劝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 B 、雅典 C 、罗马共和国 D 、罗马帝国6、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 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最终确立 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7、有学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以下制度最符合这位学者观点的是A、唐代羁縻府州 B、 美国联邦制 C、 清代密折制 D 、西周的分封制8、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体现了A 、法律至上 B 、分权制衡的原则 C 、两党政治 D、 联邦制9、 孙中山说“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可以说就是民权。”下列事件符合孙中山的“政权”思想的是A 、成立同盟会 B、 建立湖北军政府 C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D 、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0、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迫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主因,应负绝大责任。“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 、促进了中华民国的觉醒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D、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1、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A 、民族独立和富强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扶清灭洋 D、 建立社会主义12、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A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C 、大总统宣誓的照片 D 、五四运动的有关报道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的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采取了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A、 B、 C、 D、14、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15、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该诗高度评价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16、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巴黎公社如建立了工农联盟就一定能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17、“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欧洲政治家们清醒的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C、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D、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18、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限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限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19、200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是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A 、 B 、 C、 D、 20、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尼克松对这次访问非常重视,对访问细节做了精心的安排,临行前,尼克松和夫人阅读了不少介绍中国的书籍,学用筷子,还专门学习了中文。他特别吩咐秘书要选好赠送毛主席的国礼。经过多次精选,尼克松选定大型烧瓷天鹅艺术品作为国礼。尼克松这样做意在A、承认以前封锁中国政策的错误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缓和中美关系,联华抗苏21、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苏联和东欧国家支持中国 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 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 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22“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 A.小农经济很完善 B.小农经济比较封闭 C.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相对稳定23、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发明和采用先进的耕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唐朝时期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B、东汉时,赵过推行当时最先进播种法代田法C、战国时人民开始采用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D、两宋时期出现了稻麦轮作制度24在广东省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于件。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青瓷 白瓷 彩瓷 青花瓷A B C D25、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其它的重要现象还有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城市贸易打破坊和市的界限C传统的“重农抑商”逐渐废止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26、 对比下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北宋东京城布局示意图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监管27. 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贸易。这种贸易的目的不包括A. 宣扬和炫耀国威 B. 加强与各国联系 C. 广采异域珍宝特产 D. 获取最大经济利益28、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 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 A、 B、 C、 D、 29、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税制改革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 各诸侯国通过变法确立新的土地制度30对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31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已经开始了”在当时主要指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互相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D西欧开始了殖民扩张32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为“新 * *”的地名,如新法兰西、新荷兰等。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C殖民扩张的进行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33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34、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35下列是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国家总人口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1年)约1800万48%52%法国(1851年)约3600万75%25%美国(1850年)约2300万87%13%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大企业的出现推动人口流动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真正开始工业化进程 A B C D36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作为新能源得到广泛使用 B内燃机驱动的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石油化工工业兴起 D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 37、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必然结果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3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D.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39、有人说洋务运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40、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4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42、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4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4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吸取历史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拨乱反正,纠正重大冤假错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的主要方面是 A、生产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 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 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 B、 C、 D、47、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 B、 C、 D、 48、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后顺序是 沿海经济开发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边、沿江地带直至内陆省会城市、地区A B C D 49、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A电话 B汽车 C电报D火车50、漫画吃的变迁,反映了建国60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生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D我国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第51题18分,第52题19分,第53题13分。51、(18分)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级到多级化的演变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4分)材料三: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3分)(4)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1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52、(19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18951900100450016.7750190l1911300560031510191191960013000751625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分)(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4分)(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3分)(4)阅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6分)53、(13分)1500年前后,近代社会的曙光已出现,世界逐步走向一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材料二:下图为两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件事情有关?(1分)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2)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的地位如何(1分)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1分)(3)材料二中的部分工业成果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关系?(4分)(4)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