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681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试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 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2.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3.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B.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C.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4.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5.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6.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监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7.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即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最能证实这一承诺的是 ( )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而且以抽签方式产生 B.运用“陶片放逐法”给予部落贵族势力以打击 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8.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们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 )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B.绝对服从城邦的需要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9.六世纪的法学阶梯认为,如果路边修剪树枝的人无意将树枝落下砸死了你的过路的奴隶,必须要赔偿;但如果发生在远离道路的地方,或者剪树枝的人事先有高声喊叫,则他没有过失。这说明罗马法 ( ) A.从属人原则发展为属地原则B.缺乏对人身安全的有效保护 C.对侵害行为的归责标准较严D.维护奴隶主阶级贵族的利益10.“罗马法中体现和包含了可以适用于全部人类社会的、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的人文思想、行为规范和交往规则,这就是罗马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生命活力之所在。”此语评论罗马法的视角是( ) A.道德标准B.文明传承C.社会变迁D.阶级分析11.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即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D.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12.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分权原则13.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干涉14.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15. 有学者说:“它(领事裁判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此观点主要说明“领事裁判权” ( )A.严重破坏了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C.使近代中国直接进入了法制社会D.促成了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6.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 )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17.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B.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18.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19.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粱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B.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D.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20.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下图所示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人民规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等。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 ) A.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B.确立人民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C.以法律形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D.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2.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对太平天国的惋惜B.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C.对民主政治的担忧D.对革命思想的反思23. 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下表中第一阶段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第一阶段 1924-1927年 第二阶段 1927-1937年 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第三阶段 1937-1945年 团结抗战,驱除倭寇 第四阶段 1946-1949年 转战陕北,进京赶考 A.五四风雷,声振华夏 B.建党大业,面貌焕新 C.打倒列强,消灭军阀 D.国共合作,革命成功24.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见如图),其昭示的主题是()A.抗战是一场持久战争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D.民族觉醒,抗战必胜25.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具体革命对象 革命结果 指导思想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A.B.C.D.第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们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在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与渐进的制度改革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从1689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并在以后的几十年里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三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是怎样一步步确立并完善的。根据材料概括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有何特点。(8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以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4分)27. (16分)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借鉴、汲取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 ,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想。(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2分) (3) 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2分) 并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4分) 28.(16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强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南京条约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1900-1901年德国等8国辛丑条约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2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结合材料三说明。 (8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6分)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D2.C3.D4.B5.A6.A7.C8.A9.C10.B11.C12.B13.D14.D15.B16.D17.C18.C19.C20.C21.C22.C23.C24.D25.D二|材料解析题26. (18分)(1) 有利于选拔人才;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避免盲目决策。(6分) (2)过程: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将国王行政权转移给内阁,国王“统而不治”;实行两党制;1832年进行议会改革,扩大了民主的范围,使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任意3点6分)特点:采用和平与渐进的方式。 (2分)(3)美国:联邦制原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妥协;国会参众两院议席的分配体现了大小州之间的妥协;宪法关于黑人公民权的规定体现了南方与北方的妥协。(任意两点4分)27、(16分)(1) 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每点2分,共6分) (2) 政治设想: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分)主要原因: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2分) (3)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2分) 说明:政治角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思想文化角度: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分) 28、(16分)(1) 马关条约)(1 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2) 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6分)不全面。(2分)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2分) (共10分)(3)意义:是中国人民在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或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任意两点分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