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5975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基 础(24分)1、默写。(10分)(1) ,猎马带禽归。(野望王绩)(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3)黄鹤楼中哪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 , 。(4)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波撼岳阳城。(5)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z ( )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2)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j gng( )。(3)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zhng hun sh cu( )。(4)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n rn w cn(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B. 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C. 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D. 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某小学校长兑现诺言,当众亲吻小猪,以此教育鼓励学生。这一行为真的出乎该校绝大多数师生的意料之外。(“出乎意料之外”改为“出乎意料”)B.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删去“切忌”或“不要”)C.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开通,使广大群众的许多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如今,“12345,服务找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改成“由于”)D. 在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删掉“尤其”或“更”)5、仿照下列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欣赏高山,你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 , ; , 。二、阅读理解(46分)(一)桃花源记(10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A.寻向所志/寻病终 B.渔人甚异之/父异焉 C.乃不知有汉/蒙乃始就学 D.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二)孝丐(9分)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母食尽,然后他求。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有沈孟渊者,哀而与之食, 丐宁忍饿,终不先母食也。如是者数年,母死,丐不知所终。丐自言沈姓,年可三十。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吴:古地名,今江苏苏州一带。媪:o,老妇人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行里许( ) (2)将以遗之( ) 10.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俟 母 举 杯 乃 起 唱 歌 为 儿 戏 以 娱 母11文章通过哪些事例表现了这个“孝丐”的“孝”?请简要概括出其中两个事例。(4分) (三)芦花荡选段(10分)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2.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4分)答: 13.赏析第段划线句子。(3分)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答: 1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说明老头子碰上鬼子时内心非常害怕,并且因年老了,所以动作不灵便了,才让鬼子紧紧追追上了他。B、“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写出了水特别清澈透明,水底的水草能看得一清二楚,烘托了鬼子们高兴过头、忘乎所以的情态,以至没发现有木桩有钩子。C、“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老头了敲打鬼子的动作敏捷而有力,表达了老头子对鬼子的憎恨。D、选文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四)翻浆的心(17分)毕淑敏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注释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15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答: 16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答: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答: 17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4分)答: 18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答: 三、作文(50分)19、请以“他/她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等,否则会扣分。(3)字数不少于500字。附加题(10分)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尔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你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我略略一想,记得的,虽然是七八年前的事。那时是子英来约我的,说到横滨去接新来留学的同乡。汽船一到,看见一大堆,大概一共有十多人,一上岸便将行李放到税关上去候查检,关吏在衣箱中翻来翻去,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便放下公事,拿着仔细地看。我很不满,心里想,这些鸟男人,怎么带这东西来呢。自己不注意,那时也许就摇了摇头。检验完毕,在客店小坐之后,即须上火车。不料这一群读书人又在客车上让起坐位来了,甲要乙坐在这位上,乙要丙去坐,揖让未终,火车已开,车身一摇,即刻跌倒了三四个。我那时也很不满,暗地里想:连火车上的坐位,他们也要分出尊卑来。自己不注意,也许又摇了摇头。然而那群雍容揖让的人物中就有范爱农,却直到这一天才想到。岂但他呢,说起来也惭愧,这一群里,还有后来在安徽战死的陈伯平烈士,被害的马宗汉烈士;被囚在黑狱里,到革命后才见天日而身上永带着匪刑的伤痕的也还有一两人。而我都茫然无所知,摇着头将他们一并运上东京了。徐伯荪虽然和他们同船来,却不在这车上,因为他在神户就和他的夫人坐车走了陆路了。(节选自朝花夕拾)1. 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3分)答: 2.文中划线句“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3分)答: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范爱农是个怎样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月考参考答案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牧人驱犊返。(2)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气蒸云梦泽(5)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2.阻遏、鞠躬、张皇失措、荡然无存(每个词0.5分,每词错一字不给分)3.D 4.C 5. 示例:欣赏大树,你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你会在小草的蓬勃中汲取执著与希望。二、阅读(46分) (一)(10分)6. (1)B7. (1)(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8、B(二)(9分)9. (1)左右,上下 (2)送给 10. 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11每次乞讨到食物,自己不吃,把它储存在竹筒中带给母亲吃。整理乞讨来的食物,恭恭敬敬地捧给母亲并伺候母亲吃。唱歌、像小孩子游戏那样闹着玩,逗母亲开心。为母亲能吃饱,到处乞食,不惧疲惫。宁可忍受饥饿,也不在母亲吃之前吃讨来的食物。把母亲住的破旧小船收拾得干干净净。【参考译文】 一个乞丐的生活状况不如他的同乡人。明孝宗年间,这个乞丐曾经在吴地行乞。每次乞到的食物多数都不吃,把它储存在一个竹筒中。看见的人都对这件事感到很 奇怪,时间长了,就有人问乞丐这是为什么,乞丐说:“我还有老母亲在世,但是已经命在旦夕。”有好事的人想知道究竟,于是跟着乞丐走了一段路到了河边,在 一片柳阴下系着一叶小舟,虽然很破落的小舟但是很干净。有一个老妇人坐在里面。乞丐到了以后拿出储存的食物整理一下,然后端到船上,等母亲吃的时候,他唱 歌作乐,使母亲高兴,等母亲吃完了才作别的。有一天乞丐什么也没有乞到,很郁闷,有一个叫沈孟渊的看他可怜给他食物,但是乞丐宁可饿着也要先给母亲吃,这 样过了多少年后,乞丐的母亲去世了,以后也再看不到乞丐了,听说乞丐说自己姓沈,当年三十岁左右。(三)(10分)12.鬼子掉以轻心,加上天气闷热,鬼子肯定会到淀里洗澡,洗澡时不能带枪,而水里则是老头子的天下,这样选择是为了扬长避短。(2人)画线句子不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神秘的气氛。(2分)13.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老头子把敌人置于死地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报仇后的轻松、愉快的情绪。14.A(四)(17分)15(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16.(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相近即可)17(4分)参考示例1: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先前“青年”一系列“偷东西”的行为最后却发现是“青年”的善举,“坏人”原来是好人,结局出人意料,而细节的交待又和前面相照应,使结局又在情理之中。参考示例2:结尾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赏析角度正确计2分,分析恰当计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8(4分)主题:小说嘲讽了当今社会“人心惟危”的现象,呼唤社会相信善良,彼此信任。(2分)看法:(3分)参考示例:社会的和谐需要信任和真诚。虽然当今社会确实存在很多积弊,“农夫和蛇” 的故事时有发生,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怀疑善良和美好,拒绝信任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好。(主题归纳正确计2分,意思相近即可;结合现实谈看法计3分,言之成理即可)19.作文(50分)附加题(10分)1.同乡会争执,酒楼叙事,报馆案风波。2.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2.范爱农是一个孤傲、正直、倔强、追求革命的爱国者。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