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4266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数据和结论符合实际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通常情况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m/sC人感觉到温水的温度大约为4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进入教室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4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8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拍照时,来自物体的光能够在底片上成像,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B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说明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C通过放大镜观赏邮票起到放大的作用,说明凸透镜能成正立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11下列图象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象B乙图中A光是紫光,其外侧不可见光具有荧光效应C丙图中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更容易看到碘的升华现象D丁图表示物体此时处于静止1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13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半程的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B24m/sC25m/sD50m/s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5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击琴弦使其发出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夜深后不能随意弹琴是在控制噪声16梅园里的红梅等花开了,游客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朵红梅花,原因是光的现象,红梅花能反射色光1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8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1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20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选填“实像”或“虚像”)21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一点好(选填“大”或“小”)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趋于一致22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透镜成倒立、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图B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24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乙中是某次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情景,其读数为(2)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当绝对湿度较大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较(选填“大”“小”)25小明坐在一列从惠山开往上海的动车上,他透过玻璃窗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这是光的现象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s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按对应要求作答,共44分)26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鱼缸的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度数(2)在如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27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请你指出图丙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上面戊图中的(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有同学认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填“高”或“低”)(3)生活中使用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融合物或冷却后的固态如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中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金属铁铜锌银金熔点15351083419.59621064沸点2750256790722122807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3)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选填“A”或“B”)处(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得出的结论2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根据如图所示的情形,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5cm B10cmC15cm D20cm(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些通过实验观察可知,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填“ABCD”对应的符号)(3)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近视眼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实验中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某同学却发现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看到了烛焰正立放大的像对此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B因为烛焰有一定的宽度,实际上它的某些部分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小于焦距C这是烛焰发出的光经凸透镜表面反射形成的像(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6)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B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C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D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30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5mm高的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1)小明小组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中,请你从实验数据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备用区留下数据处理的方法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表一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10203040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4.99.814.819.6数据分析处理备用区(表格或坐标纸(如图2)可以自由选择使用或不用,但要在空白处留下分析过程)(2)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中尽量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均分的距离稍大一些B实验中小气泡从0点开始运动到40标记处的平均速度为2m/sC为了更准确的了解气泡运动的情况,在处理数据中间隔区间应选择更大一些D为了充分利用玻璃管,实验中气泡应该从底端开始运动时计时(3)小明小组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的较快表二: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020406080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3.67.110.814.4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03.46.810.213.6(4)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表三所示观察数据可知:随角的减小气泡运动速度是表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度857565554535251550平均速度v/(cm/s)0.931.501.962.402.592.542.402.071.541.20(5)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测量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建议:31某小组同学在探究“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同学们于是选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m(g)255545小球半径r(m)0.050.050.100.250.15小球的收尾速度v(m/s)1640101.6?【得出结论】(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拓展应用】(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m/s(3)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数据和结论符合实际的是()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5cmB通常情况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340m/sC人感觉到温水的温度大约为40D正常人心脏跳动1次时间约0.2s【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声速【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食指宽度在1cm左右,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超声波也是声音,所以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是340m/s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到的温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C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进入教室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由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音色是辨别声音的最主要的特征(2)振幅的大小影响声音响度的大小(3)次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解答】解:A、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进入教室严禁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响度的大小,故B错误;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波传播很远,故C错误;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水面折枝,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D、花在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4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液化是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液化的方法有两个: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发动机排出的暖湿热气体遇到高空冷空气,使暖湿热气体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白色雾气,此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选B5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考点】熔点和凝固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选择温度计的原则是:温度计内的测温物质的凝固点应该比被测温度低,沸点应该比被测温度高【解答】解: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一般选酒精温度计,而水银的凝固点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液化及液化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的反射【分析】(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4)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解答】解: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B错误;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C错误;D、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7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人眼睛和被看的物体之间如果有障碍物挡住,人就看不到物体了;如果由于反射或折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人就可能再看到物体【解答】解:硬币反射出的光线被陶瓷茶杯侧壁挡住,人看不见硬币了,这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倒入一些水后,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像所以看不见是光的直线传播,又看见了是光的折射故选A8下列关于生活实际应用的描述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照相机拍照时,来自物体的光能够在底片上成像,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B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远处的物体是倒立的,说明凸透镜能成倒立的实像C通过放大镜观赏邮票起到放大的作用,说明凸透镜能成正立的虚像D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解答】解:A、用照相机照相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底片上能成像,说明是实像,故A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都是倒立的,成虚像时是正立的故B正确;C、通过放大镜观赏邮票起到放大的作用,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C正确;D、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使用投影仪时,看到屏幕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D9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10如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BC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记录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没有从零刻度线处开始,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A错误B、图中刻度尺放置方向与被测长度一致,且刻度紧贴物体,所以B正确;C、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刻度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所以C错误;D、图中刻度尺方向与被测物体方向不一致(倾斜了),所以D错误故选B11下列图象与描述的物理量间的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象B乙图中A光是紫光,其外侧不可见光具有荧光效应C丙图中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更容易看到碘的升华现象D丁图表示物体此时处于静止【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生活中的升华现象;速度与物体运动;光的色散【分析】(1)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即为光是色散现象;(3)碘从固态变为气态,叫作升华;(4)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解答】解:A、由图可知,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持续吸热,故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正确;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最下面的为紫光,紫光由于杀菌的作用,故B错误;C、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碘会很快升华,不易观察,应采用水浴法,故C错误;D、由图可知,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A1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根据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匀速直线运动【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一是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二是运动方向不变(2)正确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特点后,就能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物体的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解答】解:A、物体的路程s=vt,即距离是由速度和时间共同决定的,故本选项错误B、在平直公路上说明是直线运动,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并不能说明该汽车为匀速运动,有可能在这一分钟之中,前半分钟行驶800米,后半分钟行驶200米,则不是匀速运动故本选项错误C、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无关,故不符合题意D、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所需时间越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越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故选D13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半程的速度为30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m/sB24m/sC25m/sD50m/s【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设总路程为s,根据公式v=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则总时间为t=t1+t2,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v=,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物体全程时间t=t1+t2,全程平均速度:v=24m/s故选B1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情景,下列有关设计和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装置的应用是照相机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C若在透镜前佩戴一个近视眼镜,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靠近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根据光路可逆分析;(3)凹透镜对光线右发散作用;(4)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体移动的速度【解答】解:A、因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故A正确;B、根据光路可逆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互换后,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故B正确;C、若在透镜和蜡烛之间放一近视镜片,近视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折射光线延迟会聚,故保持光屏不动将蜡烛远离透镜后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D、烛焰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以速度v从1.2f处匀速运动到1.9f处(f为焦距),这段时间内像移动的速度为v,则vv,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28分)15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击琴弦使其振动发出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夜深后不能随意弹琴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演奏钢琴时能听到声音是琴键敲击琴弦使其振动发出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夜深后不能随意弹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源处16梅园里的红梅等花开了,游客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朵红梅花,原因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红梅花能反射红色光【考点】漫反射;物体的颜色【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以下两点:当一束光射到凸凹不平的物体时,它的反射光线是射向不同的方向的,不是平行的,所以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个物体,而这种反射方式称为“漫反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有颜色的不透明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被它吸收【解答】解:我们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到同一朵红梅花,说明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的都有,是发生了漫反射现象;因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且有颜色的不透明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色光被它吸收,所以红颜色的梅花只能反射红颜色的色光,红色光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梅花是红色的故答案为:漫反射;红17“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其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出热量【解答】解:雪和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凝华;放出18歼15战机从航空母舰的甲板起飞,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是运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解答】解:以战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以地面(航母)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故答案为:战机;地面(航母)19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红外线,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反射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考点】红外线;光的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分析】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可以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的三原色:红、绿、蓝【解答】解:电视遥控器前端的发光二极管,能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遥控,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有时遥控器并没有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沿某一合适的方向对准墙壁按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颜色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答案为:红外线;反射;绿20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球形鱼缸起到了凸透镜或放大镜的作用,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选填“实像”或“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放大镜实质上就是凸透镜,通过放大镜我们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2)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解答】解: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小丑鱼被鱼缸放大了,所以球形鱼缸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或凸透镜我们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故答案为:凸透镜或放大镜,虚像21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萘的颗粒小一点好(选填“大”或“小”)加热过程中,用搅拌器不断地搅拌,目的是使萘各处的温度趋于一致【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在加热固体时,为了使固体均匀受热,固体体积不要过大,并且需要不断搅拌【解答】解:在探究萘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时,为了使萘受热均匀,更能准确测量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使用的萘颗粒不能太大;加热过程中要不断使用搅拌器进行搅拌故答案为:小;温度22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解答】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故答案为:凸;缩小;变大23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2.64cm;图B中,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2.5m/s【考点】长度的测量;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解答】解:(1)由图A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在3.6cm和3.7cm之间,估读为3.64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64cm1.00cm=2.64cm;(2)s=450m,t=20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22.5m/s故答案为:2.64cm;22.524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1)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图乙中是某次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情景,其读数为39.6(2)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体温计(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绝对湿度计测量的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当绝对湿度较大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较小(选填“大”“小”)【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点和凝固点【分析】(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得出示数;(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处于液态;根据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要结论温度值进行分析;【解答】解:(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9.6;(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低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因为绝对湿度是用一定体积内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来衡量的,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相反,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39.6;(2)低;体温计;小25小明坐在一列从惠山开往上海的动车上,他透过玻璃窗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50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23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知道大桥的长度和通过大桥的时间,根据v=求出动车速度;动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是动车长度与桥长之和,求出动车的路程;已知动车速度,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解答】解:透过玻璃窗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首先树反射的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光从玻璃射入车内,属于光的折射动车的速度:v=50m/s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s=s桥+s车=1000m+150m=1150m由v=得,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t=23s故答案为:折射;50;23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按对应要求作答,共44分)26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甲所示,有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光斜射入鱼缸的水中,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请你大致画出折射光线的路径,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度数(2)在如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注意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的标注(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些关系作出物体AB的像(3)先确定所给的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解答】解:(1)过入射点做法线,由于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做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60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2)根据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点的对称点A,同理作出B点的对称点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下图:(3)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7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图乙中BC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选 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不变(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请你指出图丙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数据记录如表:时间/min012345678温度/9092949898989898第3min温度计示数如图丁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96;上面戊图中的a(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有同学认为为了方便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将温度计从沸水中拿出来进行观察读数,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低(填“高”或“低”)(3)生活中使用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是一种合金所谓合金就是不同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融合物或冷却后的固态如表列出了几种金属的熔点和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其中难以与表中其他金属形成合金的是锌金属铁铜锌银金熔点15351083419.59621064沸点2750256790722122807【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物体吸热,内能增加;(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最后破裂;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示数会下降;(3)根据题中合金形成的信息和表格中金属的熔、沸点,判断不能形成合金的金属组合【解答】解:(1)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是熔化过程;晶体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内能增加;(2)由图知,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高;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b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温度计从水中取出读数,示数会下降,导致所测温度偏低;(3)合金是不同种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即两种金属都成为液态时进行混合;由于金属锌的沸点低,小于其它金属的熔点,因此锌和其它金属无法完成液态时混合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不变;(2)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96;a;不变;低;(3)锌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现有茶色玻璃板和透明玻璃板,实验时应选择茶色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会变大C移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A的像D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3)在实验中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图乙所示,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A(选填“A”或“B”)处(4)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如图甲小华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接着她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存在(选填“存在”或“不存在”),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结论【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找到蜡烛A的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可知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4)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是利用反射光来成像的,透明玻璃透光性好,蜡烛的光几乎全部透过玻璃,发生反射的光很少,成像不是太清晰,而茶色玻璃可以反射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效果好一些,所以应选择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选择两支等长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通过测量可知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