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4040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 (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 (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 (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2小题,24分)1下列事例,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B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2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不正确的是()A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30B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左右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D兴化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03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4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等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6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水中的“蓝天白云”C潭水底部的游鱼碎石D阳光下人的影子7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D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10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小D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11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D先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测101枚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12关于铝块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公式=可知,质量大的铝块比质量小的铝块密度大B由公式=可知,体积小的铝块比体积大的铝块密度大C铝块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铝块的密度大小取决于铝块的质量或体积大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填“具有”、“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填“听不到”或“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控制噪声14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测定海底深度若某次测量时从发射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此过程中声音所通过的路程为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15为研究碘的升华现象,如图两种加热方式中应该选择(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不选择另外一种方法的原因是:(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25)16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的眼镜走进浴室,镜片模糊了,这是由于温暖的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发生了现象,此过程要(选填“吸热”或“放热”)他立即擦干镜片,可不一会儿又模糊了,为使镜片不再模糊,结合自身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小明可以采取的最方便快捷的办法是:17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m,像到人的距离是m,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后,像与人的距离是m18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选填“偏向”或“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铅笔的虚像在真实铅笔的(选填“上”或“下”)方,所以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19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从大到小的顺序是20如图,一束来自某物体的光经人眼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这个人是(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患者21如图,机械秒表的读数为s;电子秒表的读数为9mins2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是(选填“向东运动”、“向西运动”或“静止不动”)的23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80s则火车运行的速度为m/s,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s24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如果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的情况,他应25如图A、B分别是从一块厚薄均匀的铜皮上剪下来的两块铜片,其中长方形铜片A的质量为53.4g,椭圆形铜片B的质量为160.2g,A的长和宽分别是20cm、5cm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则该铜皮的厚度为cm,椭圆形铜片B的面积为 cm2三、解答题26根据要求作图(1)如图1所示,一物体AB放住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如图2,一束激光照射在长方形玻璃砖的左侧,请大致画出这束光穿过玻璃砖的光路(3)在图3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27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G7145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刻表站名南京镇江丹阳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到站时间17:1217:3318:0018:1718:3118:52发车时间16:5217:2017:3518:0218:1918:33路程/km6491175217251301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17:33至17:40间,火车做运动(匀速/变速)(2)列车由南京驶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1)a物质的密度;(2)若用b物质做成质量为2kg的实心物体,其体积多大?(3)若用c物质做成体积为4103m3的实心物体,其质量多大?29为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2)如图所示,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后,拨动钢尺,小华清晰地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她逐步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小华的眼睛应该注意观察,耳朵应该注意聆听,小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华本次实验探究的结论应该为:3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平面镜M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通过测量发现BONAON,若增大AO与镜面间的夹角,则反射角(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让光线沿纸板F逆着B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表明(2)如图乙,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转折,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不同)平面内;此时,反射光(选填“依然存在”或“不存在”)31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实像415倒立放大实像55正立放大虚像(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的原因:,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上/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下)移动(5)小明所在班级拍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选填“远离“、”靠近“)同学,同时还应(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32自制水滴显微镜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直到可以看到黑色箭头成(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止思考:若不能看到这样的像,则可以调节(选填:黑色箭头或人眼)与水滴间的距离,或调节,直到观察到这种像为止步骤二:再用一个(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33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让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如图(1)测量的原理是;(2)为防止下落时间太短,不便测量,应选择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或从较(选填“大”或“小”)的高度开始下落;(3)小明实验小组测量一个纸锥的下落速度,三人同时测量时间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数据记录表,请你帮他完成表格所有空格下落距离s/m下落时间t1/s下落时间t2/s下落时间t3/s下落时间平均值t/s1.801.41.61.534小明为了测量兴化特产“难得家酿”米甜酒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然后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选填步骤序号)(3)由图可知待测米甜酒的密度为 g/cm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2小题,24分)1下列事例,可以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A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B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故A错误;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B错误;C、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故C错误;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故D正确 故选D2下列关于温度的估计不正确的是()A家用普通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30B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左右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左右D兴化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0【考点】温度【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家用普通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18左右故A错误;B、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B正确;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正确;D、兴化地区夏天最高气温在40左右故D正确故选A3体温计的玻璃泡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一管径更细的弯管,可以让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在每次测量前必须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一粗心护士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位病人测量体温,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和,乙的体温一定是38.4【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原来体温计的示数是37.9,甲病人的体温如果不高于37.9,体温计显示的甲病人的体温就是37.9,所以甲病人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9;再测量乙病人的体温显示是38.4,说明体温计中的水银在37.9的基础上上升了,所以测量是准确的,即乙病人的体温一定是38.4故选D4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考点】物体的颜色【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据此分析答题【解答】解: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绿色的只能反射绿光,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鹦鹉的尾部是黑色的,红色的只能反射红光,白色的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故选D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等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分析】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射在半透明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有关,若像距等于物距,像等于物【解答】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像到小孔光的距离b等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等大的像故选D6下列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日食B水中的“蓝天白云”C潭水底部的游鱼碎石D阳光下人的影子【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解答】解:A、日食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在地球上形成了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水中的“蓝天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C、潭水底部的游鱼碎石,是由于它们反射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人的眼睛形成的,故C正确;D、阳光下人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7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是由于()A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分析】人眼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正常人的眼睛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可以使不同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解答】解:人眼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当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焦距变长,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也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正常的人眼,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由于不断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故选A8小莉和外公视力都不正常,小莉看书总把书放得很近,而她外公看报纸时却把报纸放得很远,小莉和外公应分别戴什么样的眼镜矫正视力()A都是凸透镜B都是凹透镜C凸透镜和凹透镜D凹透镜和凸透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远视眼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答】解:小莉看书时却把书放得很近,说明她的眼睛是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小莉的外公看报时,总是把报纸放得离眼睛很远,说明外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因此是远视眼,需要戴凸透镜故选D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1cm处的过程中,所成像的大小一直变大D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解答】解:A、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16cm,所以f=8cm故A错误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到8cm以内时,成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D、当u=20cm时,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关于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C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小D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解答】解:A、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A错误;B、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B错误;C、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小但C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C错误;D、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越快表示速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11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D先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测101枚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考点】累积法测量微小质量【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查出个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解答】解:AB、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放在天平上测是测不出质量的,故AB不正确;C、先称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大头针的个数100就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C正确;D、由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所以用天平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和测101枚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D不正确;故选C12关于铝块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公式=可知,质量大的铝块比质量小的铝块密度大B由公式=可知,体积小的铝块比体积大的铝块密度大C铝块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铝块的密度大小取决于铝块的质量或体积大小【考点】密度及其特性【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跟物质种类有关,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没有关系【解答】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3环保部门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噪声监测仪自身不具有(填“具有”、“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物理学中用分贝作为描述声音强弱的单位,把人耳刚刚能听到(填“听不到”或“刚刚能听到”)的声音定为0分贝的声音如图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考点】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设置噪声监测仪,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自身不具有降低所在路段噪声的作用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阻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答案为:自身不具有;刚刚能听到;传播过程中14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测定海底深度若某次测量时从发射声波到接收到回声所用时间为4s,那么此过程中声音所通过的路程为60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此过程中声音所通过的路程【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由v=可得,此过程中声音所通过的路程:s=vt=1500m/s4s=6000m故答案为:600015为研究碘的升华现象,如图两种加热方式中应该选择方法一(填“方法一”或“方法二”、),不选择另外一种方法的原因是:用方法二加热,碘会熔化然后汽化成碘蒸汽(而不是升华)(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碘的沸点为184.25)【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确定原来的状态,然后确定最后的状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同时注意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答】解:方法一,“碘锤”在水中加热,热水的温度约为1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所以碘不会熔化;碘颗粒吸热会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则该物态变化为升华,故方法一更好;方法二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高于碘的熔点113.7,碘吸热可能熔化;故答案为:方法一; 用方法二加热,碘会熔化然后汽化成碘蒸汽(而不是升华);16寒冷的冬天,小明戴着的眼镜走进浴室,镜片模糊了,这是由于温暖的水蒸气 (选填:“水蒸气”或“空气”)遇到冷的眼镜片发生了液化现象,此过程要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他立即擦干镜片,可不一会儿又模糊了,为使镜片不再模糊,结合自身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小明可以采取的最方便快捷的办法是:用热毛巾擦眼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解答】解: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模糊;擦干净,不一会儿眼镜片又再次模糊了,此时在眼镜片上,水蒸气又液化变成小水珠,眼镜重新变得模糊;为了使镜片不再模糊,可以提高镜片的温度如用热毛巾擦眼镜;故答案为:水蒸气; 液化; 放热; 用热毛巾擦眼镜17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1.6m,像到人的距离是1m,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后,像与人的距离是5m【考点】平面镜的应用【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解答】解: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跟平面镜的大小和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没有关系,所以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像高1.6m,远离平面镜,像高还是1.6m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0.5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是1m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人远离平面镜运动了1m/s2s=2m,人离平面镜2.5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像与人的距离是5m故答案为:1.6;1; 5;18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的部分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选填“偏向”或“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铅笔的虚像在真实铅笔的上(选填“上”或“下”)方,所以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水中物体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我们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物体”是实际物体的虚像,物体的虚像在实际物体的上方,物体看起来变浅【解答】解:筷子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偏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会看到筷子的虚像在真实筷子的上方,所以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故答案为:偏离;上19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个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从大到小的顺序是f乙f丙f甲【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物距相同,甲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甲,所以f甲=6cm;乙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乙;所以f乙u=12cm;丙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丙uf丙,所以12cm=uf丙=6cm;所以,f乙f丙f甲故答案为:f乙f丙f甲20如图,一束来自某物体的光经人眼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这个人是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患者【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故答案为:近视眼21如图,机械秒表的读数为337.5s;电子秒表的读数为9min33.12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要注意观察指针所指的位置及分度值电子表所显示的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直接读出即可【解答】解: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7s电子秒表显示时间的格式是:00:00:00,即9min33.12s故答案为:337.5;33.12;22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是向西运动(选填“向东运动”、“向西运动”或“静止不动”)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故答案为:向西运动23一列长为3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2100m的大桥,测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需要80s则火车运行的速度为30m/s,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为60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火车要完全通过大桥需要行驶的路程是大桥长加火车长;知道火车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火车运行的速度;火车全部在大桥上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大桥长减火车长,知道火车通过的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解答】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是:s1=s+s车=2100m+300m=2400m,火车行驶的速度:v=30m/s火车全部在大桥上的路程:s2=ss车=2100m300m=1800m,由v=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时间:t2=60s故答案为:30; 6024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向左调节平衡螺母;如果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的情况,他应取下最小砝码再调节游码(或向左调节游码)【考点】天平的使用【分析】根据指针向左偏就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就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在称量中,千万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当指针向哪侧偏,说明哪侧的物体质量重,故只能靠增加或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解答】解: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应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当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右偏,说明砝码的总质量略大于物体的质量,所以,他应取下最小砝码再调节游码(或向左调节游码),使横梁平衡故答案为: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取下最小砝码再调节游码(或向左调节游码)25如图A、B分别是从一块厚薄均匀的铜皮上剪下来的两块铜片,其中长方形铜片A的质量为53.4g,椭圆形铜片B的质量为160.2g,A的长和宽分别是20cm、5cm已知铜的密度为8.9g/cm3则该铜皮的厚度为0.06cm,椭圆形铜片B的面积为300 cm2【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到V=,求出铜片的体积再根据体积公式,求出铜片的厚度;由V=,可得椭圆形铜片B的体积,再根据体积公式,求出椭圆形铜片的面积【解答】解: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到V=6cm3,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得,h=0.06cm;根据密度公式,=,可得到椭圆形铜片B的体积VB=18cm3,根据椭圆形铜片B的体积公式VB=Sh得S=300cm2故答案为:0.06;300三、解答题26根据要求作图(1)如图1所示,一物体AB放住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如图2,一束激光照射在长方形玻璃砖的左侧,请大致画出这束光穿过玻璃砖的光路(3)在图3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2)这束光通过玻璃砖要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会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第二次是光由从玻璃砖内部斜射到玻璃砖的左表面,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从玻璃砖射出的折射光线;因为玻璃砖左右表面平行,所以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一定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这样玻璃砖左右表面外侧的光线一定平行(3)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1)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下图所示:(2)第一次折射在玻璃砖内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交玻璃砖下表面于点O;过O垂直下表面作出法线,在玻璃砖表面右侧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画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特别注意折射光线与左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27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时代已经来临下表为G7145次高铁列车从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刻表站名南京镇江丹阳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到站时间17:1217:3318:0018:1718:3118:52发车时间16:5217:2017:3518:0218:1918:33路程/km6491175217251301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17:33至17:40间,火车做变速运动(匀速/变速)(2)列车由南京驶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考点】速度的计算【分析】正确解答本题要掌握:明确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从图表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1)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因为在17:33至17:40间,火车速度没有保持不变,故为变速运动(2)南京到上海的路程s=301km,列车运行的时间s=16:5218:52=2h,列车由南京驶往上海的平均速度v=150.5km/h故答案为:(1)变速;(2)列车由南京驶往上海的平均速度是150.5km/h28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1)a物质的密度;(2)若用b物质做成质量为2kg的实心物体,其体积多大?(3)若用c物质做成体积为4103m3的实心物体,其质量多大?【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b、c物质的密度;(2)已知质量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V=可求体积;(3)已知体积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m=V可求质量【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a=0.5103kg/m3,b=1103kg/m3=1g/cm3,c=2103kg/m3;(2)b物质做成质量为2kg的实心物体,由=可得,物体的体积Vb=2103m3;(3)用c物质做成体积为4103m3的实心物体,由=可得,物体的质量mc=cVc=2103kg/m34103m3=8kg答:(1)a物质的密度是0.5103kg/m3;(2)若用b物质做成质量为2kg的实心物体,其体积2103m3;(3)若用c物质做成体积为4103m3的实心物体,其质量8kg29为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小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钢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压紧钢尺;(2)如图所示,纠正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后,拨动钢尺,小华清晰地听到了钢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她逐步减小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中,小华的眼睛应该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耳朵应该注意聆听声音音调的高低,小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得出普遍性的规律(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华本次实验探究的结论应该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此实验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频率和钢尺音调,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同时结合题目中的研究对象分析,可得出此时的操作错误(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为了得到普遍性的规律,要进行多次实验;(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1)实验研究对象是钢尺,之所以听到尺子拍打桌子的声音,是由于手没有压紧钢尺与桌子边缘接触的地方造成的(2)实验目的是探究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小华的眼睛应该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耳朵应该注意聆听声音音调的高低,小华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找到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得出普遍性的规律(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华本次实验探究的结论应该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故答案为:(1)没有压紧钢尺;(2)钢尺振动的快慢; 声音音调的高低;便于找到音调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得出普遍性的规律;(3)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30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E、F是两块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平面镜M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通过测量发现BON等于AON,若增大AO与镜面间的夹角,则反射角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让光线沿纸板F逆着B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表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如图乙,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转折,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同一(同一/不同)平面内;此时,反射光依然存在(选填“依然存在”或“不存在”)【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关系进行分析,使光屏不在一个平面内,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BON=AON若增大AO与镜面间的夹角,则入射角减小,所以反射角减小;如果让光线沿纸板F逆着B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E上可以看到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表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反射光线依然存在故答案为:(1)等于;减小; OA;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2)同一;依然存在31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实像22516.732020倒立等大实像415倒立放大实像55正立放大虚像(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倒立、缩小、实像,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30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点燃蜡烛后,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的原因:uf或u=f,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上/下)移动,或将光屏向上(上/下)移动(5)小明所在班级拍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选填“远离“、”靠近“)同学,同时还应缩短(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2)在实验前要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若物距大于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凸透镜所成实像是倒立的,要使像向下移动,应使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5)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实验前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3)实验序号2中,物距u为25cm,2f=210cm=20cm,则u大于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的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实验序号1中,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是15cm,所以,实验序号4中,当物距为15cm时,像距是30cm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像将远离透镜,则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4)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可能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或者烛焰位于焦点处,凸透镜不能成像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使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若蜡烛不动,则应使凸透镜向下移动;(5)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师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故答案为;(1)10;(2)同一高度;(3)倒立、缩小、实像;30;远离;(4)uf或u=f;下;上;(5)远离; 缩短;32自制水滴显微镜的过程通常分为两个步骤:步骤一:首先通过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直到可以看到黑色箭头成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像为止思考:若不能看到这样的像,则可以调节黑色箭头(选填:黑色箭头或人眼)与水滴间的距离,或调节水滴的焦距(凸度),直到观察到这种像为止步骤二:再用一个凸(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解答此题:显微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