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75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4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手机呼叫B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C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5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无关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7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开水煮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8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9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10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11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气”;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周围也有“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主要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B前者主要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D后者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1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的烫伤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13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4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块用塑料袋封装好的冻肉放在台秤的秤盘中,过一会儿,此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冬天,戴眼镜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1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17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A170米B340米C510米D680米18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A就是39B可能高于39C一定低于39D可能低于3919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ABCD20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31分)21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由于被敲击的钻杆而发声,且传声效果好22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小刚同学寻声而去,其不变,但 越来越大,(选填“音调”或“响度”)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23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106410831515259(1)固态的金熔化成液态的金时,它的熔点是;(2)氢在260时是态,在255时是态(3)钢水凝固成钢块时要,此时的温度(4)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水银温度计(填“能用”或“不能用”)(5)用钢做成的锅冶炼金,这是因为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填“高”、“低”或“相同”)24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其中属于放出热量的是25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26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27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沸腾,理由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填“能”、“不能”)28“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是、29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三、解答题(每空1分,计29分)30如图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支笔,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 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3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房间壶嘴的上方较多,判断出房间的气温较高,你的判断理由是:3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说明3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34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35周末,小明在家里帮妈妈烧菜时,发现妈妈从市场上买来的大豆油味道不太对,小明怀疑可能是地沟油于是,他找来小宇同学,想和他一起用物理方法来鉴别该大豆油是否是地沟油物质沸点凝固点大豆油23018地沟油20068经过一番讨论,小宇提出方案A:可以用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小明提出方案B:可以用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恰好,小明家中有一支温度计(量程:10100),他们又一起上网查找到了相关资料见表,然后他们一起利用家中的其他器材进行探究若让你来鉴别,选择的是方案(A/B)你否定另一个方案的依据是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36xx晚报xx年x月x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本报讯:昨晚,xx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昨晚l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的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有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里液态氮是形成(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时冒出“白烟”,这一过程包括和物态变化(3)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指出来:、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故选C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不符合题意;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符合题意; 故选D3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下面解释错误的是()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不会听到流星撞击月球的声音故选C4下列实验与实例中,能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A用手机拔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显示手机号码,却听不到手机呼叫B往正在发声的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见到泡沫屑在不停地跳动C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流【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解答】解:A、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当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是振动的,所以鼓面上的泡沫塑料屑会不停的运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此选项符合题意;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人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不能够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交谈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接触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无关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此选项正确;B、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音调高低无关此选项错误;C、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此选项错误;D、“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此选项错误故选BCD7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开水煮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是3542在给体温计消毒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解答】解:A、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其量程为3542;由于开水的温度为100,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B、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远远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也会损坏体温计,故B错误;C、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虽然不超过量程,但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C错误;D、酒精有杀菌消毒作用,故可以使用,D选项正确故选D8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具有较小的()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解答】解: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次声波的频率较小;故选D9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速;音色;声与能量【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2)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无关(3)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解答】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声音越洪亮,声音的响度越大,但在空气中的传播的快慢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10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让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可以减弱噪声,但不适用与实际情况,故A错误;B、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禁止跳广场舞,也是不适用与实际的,故B错误;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既能锻炼身体,又不影响别人,故C正确;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噪声,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先C11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有“白气”;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周围也有“白气”关于“白气”的形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前者主要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B前者主要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C后者主要是由冰转变成的水D后者主要是空气中水蒸气变成的水【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生活中的“白气”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态;水蒸气是无色无嗅,看不到【解答】解:水被加热烧开后,水面上方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是由水壶中的水转变成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炎热的夏天,冰块的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块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气中,是空气中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选D12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A水蒸气的烫伤面积一定比沸水更大B水蒸气的温度比沸水温度高C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100的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变成100的水,由于多了水蒸气液化放热这个过程,所以,100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故选C13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之间有温度差时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水的凝固点为0【解答】解: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后,热量会由水传递给冰块,水的内能减小,温度下降,水的温度低于0,所以水会结冰,故冰的质量会增大;故选C14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块用塑料袋封装好的冻肉放在台秤的秤盘中,过一会儿,此秤的示数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冻肉的质量是否会发生变化主要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因为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与周围环境温差较大,此时周围水蒸气会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塑料袋表面,从而增加了它的质量【解答】解:因为闷热的夏天空气中充满了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温度很低的冻肉会很快发生液化,从而在塑料袋表面形成一层小水滴,使冻肉的总质量增大,台秤的示数变大故选A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冬天,戴眼镜的人刚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B在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D冬天的早晨,屋顶上常常会有一层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解答】解:A、冬天,戴眼睛的人刚从室外走到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小水珠,因为室内有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而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镜片上不会出现小水珠,符合题意;B、有风的夏天,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到“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可以出现,不符合题意;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鸡蛋会“冒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鸡蛋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可以出现,不符合题意;D、冬天的早晨,屋顶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屋顶凝华成小冰晶,出现霜,不符合题意故选A16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冰与盐混合后,冰的熔点降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解答】解:往冰上撒盐,使冰中参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底部形成霜故选:A17坐在岸边的小明同学看到河对岸的修桥工地上有工人用手匀速上下挥动铁锤,每隔1秒钟敲打钢轨一次当铁锤碰到钢轨时,小明听到敲击声,而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米/秒,则河的宽度大约是()A170米B340米C510米D680米【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t;(2)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河的宽度【解答】解:(1)工人每隔1s敲打钢轨一次,工人停止敲打以后,小明又听到了两次敲击声,则声音传到小明处所需要的时间t=2s;(2)声音的路程,即河的宽度为s=vt=340/s2=680m故选D18某护士随手取了一支体温计,此体温计曾给一个体温为39的发烧病人测量过该护士对体温计作了消毒处理,但忘记了甩几下,直接用来给另一个人测体温,结果示数为39,该人的体温()A就是39B可能高于39C一定低于39D可能低于39【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原来的读数是39,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不高于39,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现在体温计示数为39,则病人的体温可能是39或低于39,故D正确;故选D19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ABCD【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故选:B20小明和小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明说:“我的弹性比你的好”小华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小明可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A两球向墙扔去,比较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解答】解:A、两球向墙扔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球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这种办法是合理的此选项符合题意D、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31分)21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米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由于被敲击的钻杆振动而发声,且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工人敲击钻杆,使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答案为:振动;固体比气体22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小刚同学寻声而去,其音调不变,但响度 越来越大,(选填“音调”或“响度”)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以及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来传播【解答】解:钢琴声是通过琴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寻声而去,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变了,音调是不变的,响度变大;我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答案为:音调;响度;空气23根据下列物质的熔点,填写下列问题: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固态氢熔点/39106410831515259(1)固态的金熔化成液态的金时,它的熔点是1064;(2)氢在260时是固态,在255时是液态(3)钢水凝固成钢块时要放热,此时的温度保持不变(4)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填“能用”或“不能用”)(5)用钢做成的锅能冶炼金,这是因为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低(填“高”、“低”或“相同”)【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1)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2)固态氢的熔点是259,表明当温度高于259时(但低于液氢的沸点),氢呈液态;当温度低于259时,氢呈固态;(3)液态的晶体物质在凝固时的特征是: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那么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也是39;气温可达到50左右,比液体水银的凝固点还要低,此时水银已凝固为固态,温度计不能使用了;(5)从表中可知:金的熔点比钢的熔点低,则当金熔化时,温度保持在1064,没有达到钢的熔点,钢不会熔化,可以用钢锅冶炼金【解答】解:(1)金属于晶体,固态的金熔化成液态的金时,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故金的熔点是1064;(2)氢在260时,温度低于其熔点,呈固态;氢在255时,温度高于其熔点(低于其沸点),呈液态;(3)晶液态体凝固,放热、温度不变;(4)在冬季的北极气温可达到50左右,此时的液态水银已呈固态,温度计不能使用;(5)因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变,金熔化时,温度保持在1064,低于钢的熔点,钢不会熔化,可以用钢锅冶炼金;故答案为:(1)1064;(2)固、液;(3)放热、保持不变;(4)不能用;(5)能、低24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吸热,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放热,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吸热,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吸热,其中属于放出热量的是b【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是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此过程吸热;b、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此过程中放热;c、秋天,雾散去是发生了汽化,汽化吸热;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其中属于放出热量的是b故答案为:a、吸热;b、放热;c、吸热;d、吸热;b25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降落下来形成雨【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水蒸气变为小冰晶,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凝华26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问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加快沙中水的蒸发(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考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沙漠冰箱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来降低食物温度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围绕如何加快水的蒸发来展开的【解答】解:(1)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2)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故答案为:加快沙中水的蒸发;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对食物可起到保鲜的作用27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如图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内的水不能沸腾,理由是能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填“能”、“不能”)【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解答【解答】解: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不断的有水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答案为:不能;能;不能28“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和“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的原因分别是熔化吸热、汽化吸热【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分析两种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熔化和汽化的定义,以及熔化和汽化时吸热和放热情况进行判断【解答】解:(1)“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是利用了冰棒的熔化吸热;(2)“夏天游泳后上岸被风一吹感到凉快”,是因为水的汽化吸热故答案为:熔化吸热;汽化吸热29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能量(“信息”或“能量”),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分析】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解答】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音色;能量;响度三、解答题(每空1分,计29分)30如图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支笔,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 振动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频率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音调也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解: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受到力的作用振动发声;用相同的力拨动宽窄不同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的音调不同,是由于此时橡皮筋振动的频率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频率,音调3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判断出乙房间的气温较高,你的判断理由是:“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多,而乙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较少;“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白气”多,表明房间温度低;“白气”少,表明房间温度高故答案为:甲;“白气”;乙;“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3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D(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A,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说明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1)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由此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所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说明吉他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所以:(1)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B和D;(2)A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现象说明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1)B;D;(2)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3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机械闹钟;(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B你不选择另一种方案的理由是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后退,直至听不见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距离较长长短响度较响较响弱(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泡沫塑料【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根据声源应该选择声音稳定,有节奏的声音进行解答;(2)实验方案中要能直观的比较,靠听到声音的响度来直观感觉不恰当,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3)根据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距离越长说明隔音效果越差,距离越短说明隔音效果越好【解答】解:(1)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声音较为稳定,适合做实验声源;(2)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方案不适合,而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具有可靠性;(3)由表格数据可知,泡沫的距离最短,说明隔音效果最好;锡箔纸的距离最长,说明隔音效果最差;故答案为:(1)机械闹钟;(2)B;靠听到声音的响度判断材料的隔音效果不是太直观,具有很大的误差;(3)泡沫塑料34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象并回答:(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190;(2)这种合金是晶体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3)合金的熔点是210;(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首先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这种晶体的熔点晶体完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解答】解:如图,合金的初始温度是190,吸收热量,合金在B点时,温度升高到210,不断吸收热量,合金开始熔化,温度保持210不变,到C点时,合金全部变为液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又不断升高因为合金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合金是晶体,合金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答案为:190;晶体;210;固液共存35周末,小明在家里帮妈妈烧菜时,发现妈妈从市场上买来的大豆油味道不太对,小明怀疑可能是地沟油于是,他找来小宇同学,想和他一起用物理方法来鉴别该大豆油是否是地沟油物质沸点凝固点大豆油23018地沟油20068经过一番讨论,小宇提出方案A:可以用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小明提出方案B:可以用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恰好,小明家中有一支温度计(量程:10100),他们又一起上网查找到了相关资料见表,然后他们一起利用家中的其他器材进行探究若让你来鉴别,选择的是方案B(A/B)你否定另一个方案的依据是两种油的沸点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图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分析】(1)根据表格可知,大豆油和地沟油的沸点、凝固点不同,根据温度计的量程确定选择的方案和否定另一方案的依据;(2)认清每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及数字的正负【解答】解:(1)因两种油的沸点都大于等于200,而温度计的最大示数为100,所以A方案不可行,应选B方案;(2)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且有液柱的部分是数较小的一边,故甲的示数为18,乙的示数为16故本题答案为:B;两种油的沸点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18;1636xx晚报xx年x月x日A4版报道了一则新闻(标题:氮气泄露,夏现冬景)本报讯:昨晚,xx市建宁路上一停车场内发生氮气泄露事故,现场周围“寒气”逼人,车厢挂起冰柱,地面结了厚厚一层冰昨晚l0点左右,建宁路上一家名为“的士”的休闲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停车场里的一辆大型槽罐车尾部不断冒出白烟,并且越来越大,当他走过去一看,被现场的情景吓了一跳,只见车尾部开始结冰,车厢下端已有10cm长的冰柱,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原来,这辆属于南京气体产品公司的槽罐车满载液态氮,车尾部冒出的白烟就是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的表现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如果有足够多的氮,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周围气温降低到零下50,情况比较危险小盼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阅读了这则新闻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你能帮她解答吗:(1)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可槽罐车里液态氮是液化形成(2)车罐内液态氮发生泄露时冒出“白烟”,这一过程包括汽化和液化物态变化(3)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文中似乎有两处不妥,请你指出来: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降低温度、压缩体积;(2)所谓“白烟”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3)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根据所学到的热现象的相关知识从文中找出不妥之处【解答】解:(1)车内压强比较大,气态氮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到了车内液化成氮水,这样将气体进行液化是减小了氮气的体积,便于运输;(2)液态氮在漏出后,迅速汽化成氮气而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即是“白烟”;(3)“而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氮水泄漏后立即汽化,而无液体流到地上;“据介绍,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液氮具有快速制冷效果而非氮气故答案为:(1)液化; (2)汽化; 液化;(3)液体刚滴到地面上就开始凝固; 氮气具有快速制冷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