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2月单元练习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63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12月单元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12月单元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物理12月单元练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12月单元练习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24分) 1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倒车雷达 B用声呐探测海深 C用B超做体检 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2小明同学在一根注满水的铁制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了一下水管,张浩同学将耳朵贴在自来水管另一端,可以听见敲击声的次数不可能是()A1次 B2次 C3次D4次3我国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11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4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 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C.有水滴产生前,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5.通过下列活动及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得出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 A.晴天,洒水车洒水时看到的彩虹 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彩色的光带C.白天,看到彩色焰火 D.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观察到彩色的鹦鹉6.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发现红外线的存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呈现效果,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在三棱镜放一张红色的滤色镜 B.将白屏换成红色的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D.再增加一只三棱镜7.如图所示,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 m处,从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2 m远处 B应前进到距镜05 m远处 C应后退到距镜4 m远处 D无论前进后退都不能实现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8.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A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色散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如图所示,画中的人出现了错误的判断。以下四幅光路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10.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AfBfc B、fcfAfB C、fAfBfc D、fBfcfA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11.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度高低顺序为()At甲t乙t丙 Bt甲=t乙=t丙 Ct甲t乙=t丙 Dt甲t乙t丙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二、解答题(除题后特别说明外,其余没空1分,共计76分) 13.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次声波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km/s14.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传播到我们的耳朵;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反射光(填颜色)人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见螃蟹,这是一种光的现象,如将螃蟹拿到紫光照射的房间内,看到它是色。15.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图第15题图16.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17.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如右图所示的纸锅,盛放一定量的水后, 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水沸腾了,但纸锅却并没有被点着。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选填“上升”、“下降” 或“不变”)。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因为(选填“低于”或“高于”)着火点而不会燃烧。第16题图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19题图第20题图18.仪征夜晚当景观河边上的灯光开亮时,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该“倒影”相对于实景是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已知河水深为3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8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河水雨后上涨0.2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19.在探究固体熔化特点实验中,我们用如图实验装置给萘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的好处是:。图中实验装备所需测量仪器、;如图是某同学根据此实验绘制的温度和时间的图像,已知当地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萘的熔点是80.5,标准大气压下沸点218,请问BC段的温度是,DE段的温度是。20.夏天,小林与小欣一起到餐厅,小林要了一杯热咖啡,小欣要了一杯冰柠檬茶,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们各自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但出现的部位不同,请指出两只杯子中,水珠出现的部位在杯外侧的是的(选填“小林”或“小欣”)21.(1)在儿童乐园,摄影师给卡通人物照相,在对焦时,发现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毛玻璃上卡通人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摄影师应将镜头适当地向 并且向移(选填“上”、“下”、“左”、“右”)。第21题图(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A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选填“太阳”或“孔”)的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B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小华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C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小华所画光斑中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有哪些?(填序号)22.(1)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根据已知光线画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2分)(2)小阳同学到水族馆参观,透过玻璃看到水中的一条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如图所示,请画出他看到鱼的光路。(2分)(3)图中,OA是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第22(1)题图第22(2)题图第22(3)题图2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当物体在图中A点位置移至B点位置时,物距u(选填“变远”或“变近”),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如图,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中,照片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第23题图24.小明用图中所示的器材做“水的沸腾”实验时(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甲图中所示,他们实验中错误、(2)实验时,通常用温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目的是;(3)小明认真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可知,水沸腾前温度上升的速度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慢后快再慢 D均匀的(4)你认为产生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现象的原因是(选填序号);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5)由图乙中图象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要继续热,但温度(6)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的“白气”并不明显;如果突然停止加热,水面上很快出现很多“白气”,这是因为水持续沸腾时,水面上方温度,水蒸气较多,所以看到的“白气”并不明显,停止加热后,水面上方的温度,大量水蒸气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白气”(7)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8)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t(min)0510152535455565温度t()1007155453528242222请在如下图的坐标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2分)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推知,小明在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应在左右根据图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无法确定25.如图,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甲乙(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调整“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是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选填“虚”或“实”)像。(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 (选填“厚”或“薄”),直至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4)使凸透镜成为(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选填“上”或“下”)移动。(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6)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若将烛焰遮去一半,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原来一半”或“仍完整”)。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2)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3)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用L0、L表示)八年级物理单元练习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计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选项DDBBCCDABBBC二、解答题(除题后特别说明外,其余没空1分,共计76分)13、0 等于 310514、空气 红 漫反射 黑15、丙 甲 乙16、同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 倒立17、吸收 不变 低于18、倒立 8 15.619、均匀受热 温度计 秒表 80.5 10020、小欣21、下/右 右/下 远离 直线传播 太阳 甲丙丁22、略23、10 变远 变小 B24、自下而上 温度计玻璃泡触底 读数时视线错误 缩短加热时间 C D 吸 不变 较高 降低 液化 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从中吸热而沸腾 图略 22 A25、凸透 物 实 厚 6-12mm 目 直线 水平 虚 大 倒立 顺 上 远视 26、倒立 原来一半 上 缩小 L02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