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考前突破.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650257 上传时间:2020-04-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考前突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考前突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诗鉴赏考前突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考前冲刺,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今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58-96字)、长调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就体裁来分分为律诗和绝句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等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等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文后的问题。(8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4分)_(2)在历代诗评家眼里,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认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两联名句在写景方面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在情景交融方面哪一联写得更出色?为什么?(4分),更多资源,(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正话反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2)这两联诗都表现了天高地远、水天一色的壮阔之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联,上句写夜空浩瀚,星辰高悬,由岸边望去旷野开阔。一个“垂”字,便将天地的距离拉开了,诗人只身一人的孤独感也由此增强。下句写月光倾洒,大江奔流,月影随水起伏。一个“涌”字,便将动荡沉浮的意境表现出来,诗人漂泊无依、心绪难平的情感也显露出来。通过这两句的描写,塑造了一个长夜难眠、心潮澎湃的失意者形象。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只是较为形象地反映出景物的特征,客观地表现出边塞景色的壮美,未能注入诗人的主观情感与生命体验,所以王诗的两句不如杜诗。,阅读下面唐诗,完成23题。(9分)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它的联和联都必须是对仗句。(3分)3.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山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以为如何?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6分)答:,五言律诗颔(第二)颈(第三)(1)概述:王维不仅是诗人,同时又是画家。他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感受、和表现手段来传达山水诗的诗情画意的。(2)诗中有画意:空山新雨、晚秋天气是在勾远景、定色调;月照松间、石上清流,景色开始由高向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浣女归舟、竹喧莲动等,由静及动、由景及人,呈现出一幅山村傍晚恬淡自然、优美宁静、美妙和谐的诗画。(3)画中有诗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在为画面题诗,点明此画所营造出的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便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这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寄托了诗人心怀高洁,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的情趣。评分说明:概述1分;内容两个层次各2分,要求有内容有评价,分析中肯,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语句通顺1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独坐敬亭山江雪李白柳宗元众鸟高飞尽,千山鸟飞绝,孤云独去闲。万径人踪灭。相看两不厌,孤舟蓑笠翁,只有敬亭山。独钓寒江雪。(1)简析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答:(2)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不同类别的“独者”形象。如“凌寒独自开”、“独怆然而涕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言独上西楼”等。请分析这两首诗中的“独者”形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4分)答:_,(1)都是借景抒情(或寄情于景)(1分),前两句均写景,铺设出高远、空寂的背景,后两句写人,但仅点到为止,让读者去想象诗中的形象(1分)。(2)独中的“独者”与敬亭山遥遥相望,默默交流(1分);江中的钓者固守一江寒水,与世无争(1分);他们的形象代表了传统文化中的诗人闲适恬淡的审美追求和远离俗世、回归自我的人生理想(2分),(全国)阅读下面一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南宋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荆州,在宋、金对峙时期,是南宋的国防要塞。本词作于张孝祥知荆州时。(1)“霜日明霄水蘸天”一句是词人登楼所见。试简析本句所展现的意境。答:(2)“澹烟衰草有无中”一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试对这一艺术手法作简析。答:(3)与张孝祥同一时期,有一位词人,在一首登楼赋怀词(见高中课本)中,也抒发了与本词类似的情怀,这位词人是,这首词叫,(1)“霜日明霄”写秋高气爽、天空晴朗。“水蘸天”,既说蓝天如同蘸着水洗过一般地清澈透明,又写远眺长江,似乎蘸着了天空。(结合具体诗句想象具体画面)从而写出了一个天高云淡、波光接天、水天一色的开阔、宏大的境界,表达了作者阔大的胸襟。(指出图景或意境和表达的情感)(3分。答案包括三点,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3分。)(2)淡淡的轻烟,连天的衰草,隐现于辽阔的蓝天之下,这里写出了眼前景象的荒凉凋零。(点是景)同时也是词人面对朝廷孱弱、北伐无期的现实的一种悲凉情绪的流露。(点是情)(3分。答案包括三点,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三点得3分。)(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温州)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浦歌(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注释:1、秋浦,在今天安徽省贵池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2、赧,这里指脸被炉火映红。(1)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一种场景?(2分)(2)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赧郎”形象的特征。(4分),(1)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2分)(2)“赧”指炉火映红了工人的脸庞。嘹亮的劳动歌声使寒冷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作者通过对冶炼工人脸色和歌声的描写,表现出他们健美强壮的体魄、勤劳朴质的品质和热情豪爽的情怀。(4分),(宁波)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完成下面题目。(6分)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请写出你对“落花时节”的三种理解。(3分)_(2)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3分)_,(1)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2)运用对比手法。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和江南;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于四十年后;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4个对比写出得4分),(启东)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苏轼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_和_。(2分)(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答:_(2分)(3)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就是让你鉴赏最后两句)(4分)答:_,(1)疏林黄叶村(2)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3)在景物中融入人情(融情于景),“一棹扁舟”引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家在江南黄叶村”又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似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原先寂寥的心情也畅适起来。,(深圳)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锦薛莹轧轧弄寒机,功多力渐微。惟忧机上锦,不称舞人衣。(1)试分析“寒”“微”二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寒”“微”突出了_(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3)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_,(1)夜深天寒,心中苦痛,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的痛苦(2分)(2)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奢糜生活的愤怒(2分)(3)反衬或对比(答对其中一点即给满分)(2分),更多资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少年游.早行林仰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1)诗题为“早行”,诗人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3分)答:(2)诗人写“啼鸟两三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1)描写特征性的景物表现“早”:早霞已散,晓月犹明,残星未落,寒霜犹重,山径人稀。(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如仅抄写开头两句,未加说明,得1分)(2)清幽静谧(清静),以动衬静,更突出了山林的寂静。(2分,每问1分)(3)诗人的心境是轻松愉悦。有直接表现:尽管霜重天冷,但诗人心情轻松,便觉马行轻快。间接表现:以景写情,心情愉悦,便觉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3分。“心境”1分,直接写心情1分,间接以景写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