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8002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翻开教材4页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课后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2、翻开教材第6页,看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 (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课后反思: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翻开教材第9页,看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课后反思:平均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31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课后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8页,例4。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一、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看18页情景图。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 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 应用,加深理解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课后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9页例。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观察19页情境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2、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课后反思:用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3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观察23页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小结。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课后反思: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4页例2。教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 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看活动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2、指名汇报。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 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 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4、 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课后反思: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29页例3。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3、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观察29页情境图(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课后反思: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1页例4。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翻开教材31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4。(1)、看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课后反思: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教学过程: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 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1、38页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 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1)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2) 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 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A、用角描述图形。如:红领巾是有2个( )和1个( )组成的。B、用同样的方法描述教室里的物品。如:黑板是有4个直角组成的。(小组自由发言,限制发言的时间为1分钟)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四、总结。 、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课后反思:第二课时 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143页。 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二、综合练习1、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2、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3、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课后反思:第一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4850页,例1 。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 口算练习45 5 8 7 9 9 4 7 3 6 8 9 5 8 8 7 8 3 6 9 9 6 7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 )八五十六 三( )二十七 六( )五十四七( )六十三 二( )一十八 ( )七二十八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3.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二.教学例1。(1)、观察情境图。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课后反思: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456页例2、3。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知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2.(1) 54页。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 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5) 总结,引导列式。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6) 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1.教学例3.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课后反思: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6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教学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二、讲授新课1、出示主题图。(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3、教学例1。(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课后反思: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9页例2,练习十五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中间有“0”的千以内数的读写。2、发展学生的数感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 75 86 90 100 51二、讲授新课教学例2。1、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2、教师拨出126。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师:这是几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是哪位?师:怎样读这个数?学生读,师板书:读作:一百二十六。3、教师拨出304。让学生讨论该怎么读?怎么拨?小组合作学习。 请1人表演,看有什么发现? 把这个数的读作写出来。 师:这里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表示什么?4、教师拨出580。 请全班学生在练习上下班写出这个数的读法。 请学生核对。师:说一说这个5表示什么,8又表示什么。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引导小结:像304这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像580这样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几十,末尾的0 都不读。5、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 806 480 521 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四、巩固练习1、完成第69页的“做一做”第1、2两题。同桌互相练习第1题,再请学生读。各自独立完成第2题,请两学生板演核对。2、说一说:806和480的“0”能不能不写?为什么?在读数时这两个零有什么不同?2、 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课后反思: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0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 或 ( ) ( )205 306 402 ( ) ( ) ( )二、新课教学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观察例8的主题图。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小组汇报: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个别汇报: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课后反思: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 教学目标:1、 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 加减的方法, 经历交算法的过程。2、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二、教学新课1、观察主题图, 引导学生看图。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问: (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三、 教学新课,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板书算式:20001000=(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 )个百加( )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个千减( )个千是( )个千,也就是(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用这些整百、整千数来进行一次编题口算的活动 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整百、整千的数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2人一组,从整百和整千数中任意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3、出示:8050 = 13050=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4、出示900600= 9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