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24631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句子的分类,句子的分类方法很多,用不同的标准分出的句子种类是不同的。按谓语性质的分类是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按谓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来分类,可以分为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否定句等。各种之间有交叉。判断句古今有明显的变化,所以需要重点学习。,一、古汉语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的比较,1、不用判断词“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直接作谓语构成,靠主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判断。,2、主语后常出现“者”,谓语后常出现“也”。“者”是代词,复指主语,引出谓语,并能舒缓语气;“也”为语气词,表达判断语气。,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现代汉语不用“是”例:,今天星期一。,老王山东人。,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二、古汉语判断句的形式,1、肯定形式,无“者”、“也”句(基本形式):,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有“者”句:,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传),兵者,不祥之器。(老子),有“也”句:,张骞,汉中人也。(汉书张骞传),王,人君也。(战国策齐策四),有“者”、“也”句(完美形式),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2、否定形式,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三、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是”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上),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墨子非攻),“是”与“此”的比较:,1、古汉语判断句中“是”的性质和作用,2、“是”由指示代词演变为判断词,古汉语判断句中的“是”,指代的是前文的内容。当其指代的内容减少时,其指代作用降低,判断作用增强,进而演变为判断词。,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韩非子五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是”在汉代演变为判断词(王力1958年著汉语史稿认为西汉末年就有了判断词“是”),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是是帚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是是苦慧。(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彗星图),关于先秦汉语中是不是有判断词“是”,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王力先生发表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以来至今,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五、六十年代曾掀起对系词“是”产生年代的讨论,以王力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先秦没有作判断词的“是”,“是”作判断词是六朝以后的事情,另一派认为先秦就产生了作系词的“是”,南京大学洪诚先生论南北朝以前汉语中的系词一文,举例甚多,论证充分,后来王力先生也采纳了他的意见,将系词的起源提到西汉末东汉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又陆续发表了不少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其中中山大学的唐钰明教授的上古判断句的变换考察,利用出土文献,使用变换法对上古汉语判断句作动态分析,证明先秦就有作判断词的“是”:1)此必豫让也。(战国策赵策)2)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3)韩,魏之县也。(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家书)4)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5)是是帚彗。(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是是”连用的情况在出土文献中颇多见,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是是烈鬼”,天水放马滩日书乙种“是是水火之贫。”等。唐文认为“是是”的第二字是判断词。但现在又有文章提出第二“是”是副词,表示“确实”意,又有文章对这种看法提出修订,认为判断句中的“是是”中的第二个是判断词,叙述句中的是副词。文章分别见2003年的中国语文和2004年第4期古汉语研究。,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是”在先秦就有作判断词的用例,但“是”的这种用法还不普遍,正出于萌芽阶段。“是”作判断词大概到六朝才在口语中取代了旧的形式。一般认为“是”作判断词由指示代词演变而来,但也有人认为还受了作副词和形容词的“是”的影响。,在文言文中,“是”字作判断词的句式始终没被普遍采用,甚至到明清以至近代,文言中的判断句,绝大多数仍然采用先秦的形式。如: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然则变化无穷者,地利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总叙)例一的“是不得已也”就是“此不得已也”,“是”为指示代词,复指句子的主语;例二是典型的先秦判断句“者也”式,不用“是”字。,四、“为”、“惟”、“乃”、“即”在判断句中性质和作用,1、为,是普通动词,表达“成为”、“作为”等含义。,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劝学),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而使归其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借用来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的“是”,但不是专职的判断词。,余为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论语微子),2、惟(维),常用在判断句主谓之间,不是判断词,是语气词,作用是引出谓语。多见于先秦。,尔惟旧人。(尚书大诰),我马维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蚩尤惟始作乱。(尚书吕刑),陈述句用例:,3、乃,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是乃狼也。(左传宣公四年),访之,乃是逸少。(世说新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胜起义),陈述句用例:,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修饰判断词例:,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副词,加强肯定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4、即,陈述句用例:,贱即买。贵即卖。(盐铁论本议),修饰判断词例:,枯体即是荣体。(范缜神灭论),五、判断句的活用,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非判断的内容,就是“判断句的活用”。,1、表达比喻内容,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荀子王制),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2、表达因果关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托),非下也,权重也。(韩非子五蠹),3、表达条件关系,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百乘,显使也。(战国策齐策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