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11884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群体行为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群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理解群体及其分类、群体发展的阶段群体规范及其形成、功能、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产生的原因、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群体决策的利与弊、群体决策技术重点:群体的分类、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规范的功能、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群体决策技术难点:群体的分类、群体发展的阶段基本概念:群体、群体规范、从众行为、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抑制作用、群体凝聚力、人际关系,本章内容与结构,第一节群体的概念与分类第二节群体动力理论第三节群体决策第四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一、什么是群体指组织中由两人以上组成、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并相互依赖而形成的集体。群体的特征:相互意识到对方的存在;相互作用;共同目标。,二、个人为什么会加入群体?,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社会需要。具体说来,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如下需要和满足。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力需要6、实现目标需要,三、群体的分类,(一)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正式群体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及行为分工清晰、成员地位及角色明确、群体规范相对完善的群体。非正式群体建立在某种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群体。,(二)按群体性质划分,1、命令型群体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2、任务型群体为完成某相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但任务型群体不一定是命令型群体。3、利益型群体基于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形成4、友谊型群体基于成员共同特点形成,(三)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组织行为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四)按发展水平分: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3、集体群体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成员之间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其存在具有更广泛的社会价值。,(1)先进集体型(2)一般集体型(3)中间型(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5)黑社会团伙型,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五)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六)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七)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八)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2、一般群体。,四、群体发展的阶段,(一)五阶段模型1、形成阶段(forming)群体目的、结构、领导不明确,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2、震荡阶段(storming),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是对群体加给他们的规范,仍然予以抵制。而且,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这个阶段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就相对明确了。,3、规范化阶段(norming),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并会产生强烈的群体身份感和友谊关系,当群体结构稳定下来,群体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4、执行任务或发挥作用阶段(performing),在这个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经试图从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手头的任务。,5、终止阶段(adjourning),对于长期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执行任务阶段是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等工作群体而言,因为这类群体要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因此,还有一个止终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群体开始准备解散,高绩效不再是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注意力放到了群体的收尾工作。这个阶段,群体成员的反应差异很大,有的很乐观,沉浸于群体的成就中,有的则很悲观,惋惜在共同的工作群体中建立起的友谊关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继续下去。,二间断平衡模型,群体在其长期的依惯性运行的存在过程中,会有一个短暂的变革时期,这一时期的到来,主要是由于群体成员意识到他们完成任务的时间期限和紧迫感而引发的。,工作绩效,高,低,A,B,(A+B)/2,阶段1,阶段2,结束,飞跃,第一次会议,第二节群体动力理论,一、群体动力的概念群体动力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首先提出的,他运用物理学中“场”理论,分析研究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公式:B(群体行为)=f(P,E)群体动力理论涉及到群体活动的基本规律、规范的形式以及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影响,是群体研究的重要内容。,二、群体规范,(一)群体规范的概念-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如职业道德手册),也可以是不成文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群体的规范是否与组织目标一致,因为规范对成员行为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二)规范的形成,1、规章制度2、领导者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做的明确规定3、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4、私人友谊5、过去历史中的保留行为,(三)群体规范的功能,1、导向功能2、评价准则的功能3、对成员的约束功能4、行为矫正功能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工作群体形成积极的群体规范,克服消极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在于其效率。,三、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P204,(一)从众的概念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随群体的倾向。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中多数人不一致时,一般会感到一种心理紧张,心理上产生一种压力。这就是群体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人与群体主流的行为和意见趋于一致。人在群体中的这种要求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一致的现象,称为社会从众行为或倾向。,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行为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ABC,x,对于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7%的人产生了从众行为。,(二)从众行为的不同表现,1、表面从众,内心接纳。“表里如一”、“口服心服”。2、表面从众,内心拒绝。“表里不一”、“口服心不服”。3、表面不从,内心接纳。4、表面不从,内心拒绝。“表里如一”、“口不服心也不服”,(三)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1)智力因素智力越低越易从众;2)情绪的稳定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易从众;要么极端地拒绝从众;3)自信心自信心差的人易从众;4)个性特点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易从众;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易从众,2、环境因素,1)群体的气氛鼓励群体行为一致性的群体易从众2)群体的竞争性内部竞争程度越低越易从众3)群体凝聚力凝聚力越高越易从众4)群体成员的共同性共同性越多越易从众5)群体目标目标越一致越易从众6)群体的规模,四、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一)社会助长作用-指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活动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出现提高的现象。1、出现原因:1)个体希望从群体中得到尊重、赞许、以及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2)个体从群体中可以得到其他成员工作上或心理情绪上的帮助;3)个体可以从群体的反馈了解到自己工作的状况,而不断作改进,以调整到最佳状态。,2、决定社会助长作用的因素,1)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2)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3)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二)社会抑制(惰化)作用,-个体活动的效率因为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而受到减弱。1、出现原因:1)付出的相等性(“别人都游手好闲,为什么我不能呢”);2)个人责任心的丧失(“在这个大集体中,没有人会注意到我”);3)奖励分享所导致的付出减少(“所有的人都得到相同的报酬,为什么我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呢?”);4)大的群体中管理协调的复杂性;5)工作并不重要、令人厌倦或太简单了。,社会懒惰现象,一人单干,小群体,大群体,低,高,每人努力程度,活动方式,2、如何减少社会懒惰行为,1)关注工作任务中有趣和有意义的方面,来增加小组成员的工作参与程度2)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个人的贡献是可鉴别和有意义的3)告诉小组成员他们不应该容忍那种不充分的努力和工作4)告诉小组成员应该使自己的工作表现受到评价5)确保小组成员获得的部分奖励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表现给予的,(三)社会助长/抑制作用的启示,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根据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工作场地的可能条件,妥善地安排群体或个体工作以充分地利用社会助长作用,减少社会抑制作用。,五、群体内凝力(凝聚力),(一)群体凝聚力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群体与其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领导方式2、成员的同质性3、外部的威胁程度4、规模与地位,加入群体的难度5、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6、信息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奖励方式7、空间与时间上的接近程度,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绩效规范,高,低,群体凝聚力,高生产率,高,低,生产率中等,低生产率,生产率水平中等,群体凝聚力、绩效规范与生产率的关系,增加凝聚力的因素及其结果,增加凝聚力的因素,高凝聚力的结果,低差异的群体组成成熟的发展阶段相对小的群体规模经常性的相互交流群体的成功,目标的达成成员的个人成就和满意成员相互交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小团体意识,降低凝聚力的因素及其结果,降低凝聚力的因素,低凝聚力的结果,高差异的群体组成不成熟的群体发展阶段相对大的群体规模物理上的分散群体的失败,目标达成困难增加了群体解散的可能成员间更少的交流个人主义,第三节群体决策,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二、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三、群体决策技术,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一)群体决策的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二)群体决策的缺点,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三)群体与个体决策的比较,群体群体个体时间长短精度高低创造性高低被接受高低,二、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一)群体思维指这样一些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1、表现:P241,(二)群体转移,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观点和立场,在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三、群体决策技术,(一)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即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这是创造观念的一种程序。,(二)命名小组技术,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优点:允许群体成员正式地聚在一起,又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地思维。,(三)德尔斐技术,与命名小组技术相似,只是从来不让群体成员面对面地聚在一起。优点:能保证群体成员免于他人地不利影响。不足:占用大量时间,(四)电子会议,优点:匿名、可靠、迅速。,第四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二、人际关系的意义,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士气和生产效率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内聚力与职工的满意度。3、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三、人际反应特质,心理学家舒尔茨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因而每个人都有人际关系的需求,这些需求可分为三类:1、包容的需求2、控制的需求3、感情的需求,包容的需求,希望与别人来往、结交,想与别人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其行为特征是:主动型:主动与他人交往、沟通。被动型:希望他人与自己交往、沟通。,控制的需求,在权力上有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其行为特征是:主动型:影响、控制、支配、指挥他人。被动型:愿意接受他人的影响、控制、指挥、支配。,行为类型,感情的需求,在感情上有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其行为特征是:主动型:对他人表示亲密、照顾等。被动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热、照顾等。,四、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容貌(二)个性特点1、热情的中心性品质效应:阿希实验:认为热情与人类的其他人格特性(聪明、熟练、勤奋、坚决、实干、谨慎)紧密相关。,(2)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心理学家阿诺森等人1978年做过一项“犯错误效应”实验证实该结论。给被试呈现四种人,让其评价哪一种人最有吸引力:a.才能出众而犯了错误的人;b.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c.才能平庸犯了错误的人;d.才能平庸未犯错误的人。,结果表明:,1)才能出众但有错误的人最有吸引力;2)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3)才能出众但没错误的完美者吸引为第二位;4)平庸但没有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三位;5)小过错会使才能出众的人吸引力更增一层。犯错误效应还受性别角色和自尊心的影响:男性更喜爱犯了错误的才能出众的男性;女性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犯错误的男性和女性。自尊心极高或很低者更喜爱完美无缺的人。,(三)相互性原则1、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因为愉快、友好、肯定、回报低自信者需要别人的肯定。2、我们更喜欢喜欢我们的程度增加的人心理学家阿诺森和林德(E.AronsonandD.Lingdy)1965年的实验:被试为大学学生,分为四组。让各组被试“无意中”听到别人对他的一系列评价,然后让被试对他的评价者的喜欢程度打分。,结论:喜欢导致喜欢,甲组:受到“否定到肯定”评价的得分最高,为7.67分;乙组:一直受到“肯定”评价的得6.42分;丙组:一直受到“否定”评价的得2.52分;丁组:受到“肯定到否定”评价的只得0.87分。,分析:,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不断增加的人,尽管他人起初时对自己并不喜欢,但只要后来确实表现了喜欢自己,这种人就会倍受欢迎。人们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程度逐渐减少的人,即使他们当初的确喜欢过自己,但只要后来变得不喜欢了,那么这种人就比那种一贯不喜欢我们的人更加不为我们所喜欢。,(四)距离的接近。在地理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形成彼此之间的密切关系。(五)交往的频率。彼此有更多机会相互沟通,容易形成共同话题,共同经验和感受。(六)相似因素。特别是年龄、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的相似。(七)互补性。如需要上的互补,即双方均能满足对方的需要;性格上的互补,即性格上的适当反差。,五、人际关系的社会测量理论,人际关系测量是由美国学者莫雷诺(Moreno)提出的,这种方法将人际关系这一定性问题运用社会测量的理论方法加以图表化、定量化,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创举。有关社会测量理论的应用举例如下:,某群体中人际关系调查结果如下表:,按上图可以做出人际关系社会测量图,即:,该图中可以明确显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最好,其次是,他们可以作为群体的核心和领导者,而在群体中是受孤立者和被排斥者,需要找出原因,改善人际关系。,六、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1、缺乏人际吸引力的个性特征,社会心理学家通过一项对人际关系的跟踪调查结论: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自我中心主义强的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只能与人建立一般的人际关系。对人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取一切手段处处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和好处,并以此为前提和他人交往。,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的人,过分惧怕权威而又不关心他的同事或部下的人。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的人。妒忌心强的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的人,怀有偏激情绪的人,容易与他人的关系陷入僵局。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的人,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人,对他人批评过分敏感的人以及完成工作任务后又过分自夸的人等。情绪孤立、性格羞怯,不喜欢与人交往的人。怀有偏见、固执又不愿接受他人规劝的人,过分使用防御机能的人,报复性强的人等。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苟求他人的人。,2、阻碍人际吸引的心理障碍(1)嫉妒心理障碍。个体私欲得不到满足时,对造成这种不满足的原因和周围已得到满足者产生不服气、不愉快等情绪。特性:临时指向性:大多指向周围与自己相似而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的人;潜隐伤害性:嫉妒心理可以深藏于一个人的心底而不为任何人所察觉;个体差异性:是否产生嫉妒以及体验强弱等因人而异。诸如自私心、虚荣心以及能力缺陷等。,(2)自我意识障碍。自傲心理者过高地看待自己,自命不凡,其所作所为难以为社会和他人所接受;自卑心理者则过低地估计自己,自惭形秽,怀疑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畏畏缩缩。(3)羞怯心理障碍交往时产生的紧张、拘束、尴尬和局促不安的情绪反应,其原因是个体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4)猜疑心理障碍总以怀疑、戒备的眼光看人,戴着面具与人交往。不以诚待人,别人也相应地不会以诚待之,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虚假、无聊。,七、人际关系改善技术1、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第一印象主动交往共情帮助别人2、维持友情的方法谈话符合别人的兴趣避免评论积极反馈避免争论尊重别人的意见坦率承认自己的错误有批评的艺术,3、人际关系行为疗法,人际关系不良多由双重不信任引起,不良心态有:1)认为自己必须给人留下好印象,赢得尊敬喜爱,取悦他人2)认为别人能洞察你的心事,认为害羞和焦虑不好。3)害怕当众出丑,成为笑料。4)不会说不,缺乏自信,一味迁就妥协,不会表达愤怒。5)认为别人不喜欢真实的你,懦弱无能。6)感到成为众夭之的,别人都会议论你。自我暴露技术:有勇气公开承认表达自己的不足、不安焦虑幻想害怕技术:角色扮演,请一个朋友来扮演你,而你扮演嘲笑别人的人,请朋友自由作答。你会发现作为嘲笑者很无聊,对方没有什么可嘲笑的。羞辱攻击术:在公众场合大胆暴露自己的弱点,你的焦虑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而你看得那么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