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和认知》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151093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知觉和认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社会知觉和认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社会知觉和认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知觉和认知,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一、自我知觉二、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三、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四、归因问题五、社会认同,一、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自我概念和自尊两个基本成分,我是谁?,请尽可能多地写出答案。,(一)自我概念,一、自我知觉,1、定义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一般自我概念,一般社会自我概念,学校社会自我概念,家庭社会自我概念,同学学校社会自我概念,教师学校社会自我概念,兄弟姐妹家庭社会自我概念,父母家庭社会自我概念,(一)自我概念,2、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反馈,(2)反射性评价(库利“镜中我”),(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贝姆),(4)社会比较(伍德)社会比较的动机不同社会比较的策略、方式也不同),(一)自我概念,3、自我概念的作用及测量,(1)作用:影响个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2)测量: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自我表现描述问卷。幻灯片11,就做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个人主义文化:人应当在一套中心性格的基础上行事,忽视情景,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反映一个人独特的、正向品质的方式行事。,集体主义文化:自我是由情境中的关系所界定的,并且自我批评的取向可帮助一个人适应情境。,可能自我:将来可能或应该变成怎样的人,请预想20种可能自我,能预想多个自我的人比只有一个自我的人能更好地面对挫折幻灯片8,许三多:士兵突击,(二)自尊的建构及其作用,1、定义自尊: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情感),2、影响自尊高低的因素,(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3)自己的内部标准:希金斯的自我差距理论:理想自我一现实自我(抑郁)应该自我与实际自我(焦虑),2、自尊的作用和测量,作用: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是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测量: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泰克塞斯社交行为调查量表幻灯片15,自尊高通常是有益的,低自尊会削弱身体的免疫系统,而自尊心强有助于防止传染和疾病。,罗杰斯的心理疗法:提高自尊和减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矛盾:给予患者无条件的尊重,给予正向的评价。,3、如何确立自尊,(1)学会向下比较(自我提升),(2)选择性遗忘(对消极事件比对积极事件遗忘的更快),(3)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4)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5)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三)与自我有关的其他概念,1、自我监控:个体根据社会情境的需要及据此采取相应行动的能力,受自我监控水平而定。,高自我监控的人往往会根据情境的需要而采取相应的行动,低自我监控的人根据自己的内心态度和自己的性格行动,在不同的场合行为一致。,2、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或克服障碍的信心,高自我效能对学业、体能锻炼、健康、政治行为以及避免越轨行为等各色各样的任务的成功完成是关键的。,二、对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1、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2、印象的组织结构3、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4、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1、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外表,(2)非语言线索,(3)行为幻灯片22,外表(表情:微笑),培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永远的介绍信。”,西塞罗:“脸是灵魂之像”,非语言线索,空间距离,身体姿势(文化背景),眼神(目光语),言语表情(节奏、声调)幻灯片20,艾伯特梅拉宾(1968):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握手,2、印象的组织结构,(1)维度观评价维度(好坏维度)、力量维度(强弱)活动水平维度(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2)类型观外向、成熟、忧郁,3、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2)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以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这种模型是加权的平均模型,也即对所有特质平均前,对人们认为非常重要的特质赋予较大的权重。,(2)布鲁尔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把个体当成是某一类别群体的成员,根据对此群体具有的看法形成对个体的印象。以个体的特征为基础的加工,综合个体的各种信息来建构印象。,4、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规律,(1)不同的特征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吉姆是一个聪明、灵巧、勤奋、热心坚定、实际而且谨慎的人。你认为他最有可能具有以下哪些特征:大方小气不快乐快乐易怒的脾气好幽默乏味,(2)信息出现的先后对印象形成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因效应:人们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他人做判断,约翰是一个嫉妒心强、顽固、挑剔、冲动,但勤勉、聪明的人。从总体上来讲,你认为约翰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点也不情绪化1234567极端情绪化,近因效应,最新得到的信息对他人印象的形成起较强的作用。,(3)晕轮效应(光环效应),人们倾向于把有关的特质联系起来形成对他人较统一的认识。,美丽的晕轮效应,(4)人们比较重视负性的信息,但对他人却倾向于做正性的评价,A、人们希望自己的身边都是好人好事,这样自己会感觉舒服些。,B、在大多数的文化中,正性词汇比负性词汇多。,C、人们通过对他人的宽容来显示自己的大度和仁慈,5、印象的作用,(1)保守性偏差,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即使发现最初的印象是错的,也很难改变。,罗森塔尔: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后,就会对他人形成一定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以证实此期望。,(2)产生与印象一致的行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印象管理:让自己看起来很棒的艺术,自我美化:努力增加自己对他人的吸引力。,他人美化:引发他人积极的心情和反映,女人?男人?,请用最能反映两性特征的词语或形体动作来形容“女人”和“男人”,三、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称定见,是指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社会群体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一)刻板印象形成的途径(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和使用的因素(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一)刻板印象的形成途径,1、个人的经验,群体中新鲜的、极端的,突显的刺激。(罗沙特的实验)群体所从事的社会行为。,2、社会学习,性别刻板印象的社会学习,家庭早期教育:性别图式社会化:故事、神话、小说、广告、动画明星,(二)引起刻板印象唤起和使用的因素,1、个人的类别特征越明显,与此类别相联系的刻板印象越易浮现在脑海中,2、对待匿名的、可互换的群体成员易使用刻板印象知觉他们。,3、当时间紧迫,需快速对他人作出判断时。,(4)当所获得的信息很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5)当人们处于极端的情绪状态时,(三)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利在于迅速了解陌生人或群体的特征,弊端在于:夸大了群体内部成员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盖全的偏差。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和歧视。,(四)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1、要使不一致的信息不断重复,从而被解释为是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2、要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地交往。,3、要与该群体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成员交往,4、要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有意识次校正自己的判断,四、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何时归因,1、当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2、令人不愉快的负性事件发生时,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二)归因理论,1、海德的归因理论,2、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3、凯利的立方体理论4、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1、海德的归因理论,1958年,人际关系心理学,(1)内因:情绪、态度、人格、能力(2)外因:外界压力、天气、情境,原则:共变原则排除原则,2、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1972年提出,1979年修改,(1)内因、外因,(2)稳定和不稳定,(3)可控制性,可用于归因风格的训练。,3、凯利的立方体理论(三维归因),行动者、刺激物以及环境背景,(1)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2)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3)区别性信息: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以同样方式做出反映,4、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从行为到性格,对应推论就是指当人们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特有的内在属性相一致的时候,就是在进行对应推论。,影响因素:(1)社会合意程度(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3)产生独特的非共同效果,(三)归因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对应偏见)对性格原因的高估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内在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较易强调行为者的内在因素,而行为者则较多强调外在的环境因素。,“你看,我是被迫的”,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人们把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归于外因的倾向,“我很优秀,你只是运气好”,(四)归因理论的应用,罗特于1966年提出“控制源”(1)内控者:结果的产生取决于自己的行动、能力与努力,(2)外控者:是运气、命运或强有力的他人控制着结果的好坏。,1、归因与抑郁:自我攻击性归因模式,亚伯拉姆森的“习得无助理论”:当人们把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素(如能力有限)时,就会产生结果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及抑郁,无助的情绪。,非抑郁(正常)的人,肯定结果,内部、持久的原因,归因于,否定结果,外部、暂时的原因,抑郁的人,肯定结果,外部、暂时的原因,否定结果,内部、持久的原因,归因于,归因于,归因于,2、归因与偏见:抱怨歧视的社会代价,为什么遭遇歧视的小群体个体不愿对歧视做出挑战?,害怕如果他们将负性结果归因于歧视,将被别人消极地看待(如习惯性的抱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