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验》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1508498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统计与测验》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育统计与测验》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育统计与测验》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验,第一节变量与变量种类第二节描述统计第三节分数的转换与解释第四节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第一节变量与变量种类,一、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三、变量及其种类,第二节描述统计,统计描述方法,是研究简缩数据并描述这些数据的统计方法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表示二、特征参数的计算三、相关关系的度量,第三节分数的转换与解释,一、原始分数及其局限性二、几种常用的导出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第四节测验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一、信度二、测验效度三、难度四、区分度,一、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定义与特点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研究所获资料进行思维加工,揭示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二、定量分析(统计分析),1、定义与方法用数学的方法(主要是统计的方法)分析数据,找出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水平、比例、结构及发展变化规律。数量描述、频数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2与定性分析的关系,三、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样品、样本容量)被试概率统计量测量测验变量:在性质与数量上可以变化并可以测量的条件、现象或特征。,被试:被研究者的简称,也称研究对象或受试。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用符号P表示,一般概率在0和1之间。接近1,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接近0,则越小。统计量:代表样本特征的量。参数:代表总体特征的量。测量:根据一定法则,对事物属性给予数字化的过程。测验,通常指测量的工具。,一、数据资料的整理和表示,1数据检查(检查数据的完整性与正确性,分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两种方法)2数据分类(品质分类和数量分类)数据的排序(数据排序、等级排列、次数排序)数据统计表(单项表、多项表、次数分布表)数据的图示法(条形图、曲线图、圆形图),二、特征参数的计算,(一)集中量数代表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二)差异量数它是用以表示一群量数的离散程度。全距、平均差、方差S2、标准差S、标准分数。(三)次数分布(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直方图或次数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1、算术平均数,用表示,算术平均数=数据值的总和/数据数。2、中数,是指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的量数中的中间点的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又称中位数,用Mdn来表示。如12345,样品数是奇数,此组数据的中数是3,此数字是实数。如123456,样品数是偶数,此组数据的中数是3+42=3.5,此数字是虚数。3、众数,是指一列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常用M表示。如123454,此组数据的众数是4。如果都不相同,则没有众数。,标准差,它是与平均数的差数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下式中,S为标准差,【例6-1】现有50名学生的成绩,原始数据如表6-1所示:(n=50)1次数分布表为了显示该组样本在不同分数段中的次数分布情况,我们对该数组进行次数分布统计,编制出该数组的次数分布表。方法如下:(1)求全距:最大数最小数=9851=47(2)定组数,一般1020组为宜。(3)定组距,组距=(全距+1)/组数=(47+1)/10=4.7(取5)(4)定组限,95-100,90-95,85-90等(5)求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下限)/2,如95-100一组,其组中值=(100+95)/2=97.5(6)归类把原始数据,分别归到相关组中,得出次数分布表如表6-2所示:,正态分布是一种理论分布,在次数分布中,中间的次数多,由中间往两边的次数逐渐减少,且两边的次数多少是相等的。根据正态分布绘成的曲线称为正态分布曲线,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和位置由平均分和标准差S所决定。,三、相关关系的度量,1、函数关系: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如s=vt。相关关系:变量之间有影响,但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2、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特征)3、计算:皮尔森相关(积差相关)r=,特征,1、相关系数的数值介于1.00和十1.00之间,r0正值代表正相关,负值代表负相关,0表示零相关。2、零相关,指不相关,只能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线性关系,但还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如一变量随另一变量的变化忽大忽小,没有线性规律。如果非线性关系也不存在,则两变量独立,它们一定不相关。,2、特点:直观简便,但不具有科学评价功能和指导意义。不可比性题目难度可能不同。不可加性不同学科评分标准、考试内容、信度、区分度不同。不能反映学生在团体中的位置如语文95分,处中下水平,数学90却是第一,单凭原始分数不能确定。,1、百分等级分数它是相对地位量数。它把参加测量的全体人数作为一百份来计算,从而以某原始分数换算出其在全体中所占的地位,说明分数比他少的人占人数的百分之几。公式PR=100R排名序数N被试总人数特征:有可比性,易解释,是定序变量,没有可加性,对两极原始分数反映迟钝。,2、标准分数表示原始分数在团体中的位置,即其在平均数之上多少个标准差。公式:Z=X原始分数平均数S标准差特点:定距变量,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可直接合成运算,使分析结果更具科学性。但有负数和小数,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例:已知某班数学测验平均分65,标准差7分,甲生得72分;语文阅读平均分30,标准差6分,甲生得38分。问甲生哪一种测验成绩在班级位置较高?解:Z算术=T算术=10Z+50=101+50=60Z阅读=T阅读=10Z+50=10+50=63答:甲生在阅读测验中的成绩在班级位置较高。,3、T分数把Z分数的小数和负数转化而成,是整数。公式:一般考试:T=10Z+50(T分数的平均数是50,标准差为10。50,则在平均数之上,50,则在平均数之下。多在10-90分之间,符合人们的评分习惯,故常称标准百分。)韦氏离差智商:T=15Z+100高考后的公布分数:T=100Z+500(Z是正态分布),【例6-2】某班语文平均考试成绩为74分,标准差8分。甲学生得90分,乙学生为72分。通过标准分数的计算可以得知他们在全体同学中所出的位置。,信度,1、含义: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即可靠性。2、类型: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3、信度系数r=4、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二、测验效度,1、效度:测验实际能测出所要测的特质或能力的程度,即有效性2、信度与效度3、分类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4、提高效度的方法,三、难度,1、含义:题目的难易程度。2、计算平均得分率P=该题的通过率P=测验的平均难度P=,四、区分度,1、含义:题目对被试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的区分能力。2、计算Dr=,总体方差,样本方差,运用范围:主要用于线性相关;X和Y是定距变量和配对样本。,例:某班期末考试,10位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分别如表所示,请问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的相关系数是多少?,解:1、求平均值,2、根据公式求相关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