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03986 上传时间:2020-04-2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前期分析冯友梅,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一节“课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设计方案,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一节“课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案和一份研究性学习简案,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活动1: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活动2:掌握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及方法(40分钟)活动3: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40分钟)活动4:编写选题的教学前期分析部分(20分钟)活动5:分享与修改教学前期分析部分(15分钟)活动6:自我反思(5-10分钟),主要学习活动,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教学前期分析的内容,教学前期分析的作用,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不同年龄学习者特征,IT环境下学习者特征,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学习目标阐明方法,行为领域目标ABCD模式,情感领域目标表现性目标,编写注意事项,加涅,布鲁姆,新课程,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深入理解教学设计及其前期分析环节的作用初步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掌握1-2种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了解不同年龄学习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理解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掌握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掌握1-2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前期分析中的应用,学习目标,“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路”。马杰,目标为核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1956年教学目标分类学将教学整体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高阶思维,低阶思维,思辨能力,创建/,认知领域,编写认知目标可供参考的动词,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1972年,辛普森(E.J.Simpson)提出动作技能分类系统,应用较广泛。感知(知觉)准备(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哈罗分类A.J.Harrow,1972年基布勒分类R.J.Kib1er,1981年,情感领域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个体的情感会影响其行为上的选择。1964年,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等人发表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价值标准不断内化,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VerbalInformation),智力技能(Intellectual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Strategies),态度(Attitudes),动作技能(MotorSkills),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学会学习,人格完善,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提出,针对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哪些痼疾?提供了一条怎样的解决途径?如何分析与编写“过程与方法”目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态度领域,新课程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编写示例,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学会自主探究,能够和伙伴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演示,渗透图形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与近似思想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教学目标分析,从属技能,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或“先决条件”,学生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各知识点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层级分析法: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教学目标:会正确摄像,信息加工分析法:加涅提出,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算算数平均数X,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表现行为时所处环境、条件,D标准(Degree):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马杰,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例如: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例2“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例1“给出特定的词句,让学生说一段话,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A:对象的表述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B:行为的表述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能)操作计算机(能)列举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C:条件的表述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包括下列因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D:标准的表述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如:在20分钟内,完成一篇看图写话练习(速度)。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以内(准确性)。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级标准(质量)。,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优点: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目标编写清晰、具体和明确,便于观察和测量不足:过分重视行为化,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对“条件”的描述有时过于繁琐“标准”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把握在提高教学的规范性的同时,容易限制课堂教学的自由和创造性,1978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generalobjectsspecificbehaviors)例如:理解议论文习作中的“类比”法:1.1用自己的话解释应用类比法的条件。1.2在课文中找出应用类比法阐明观点的句子。1.3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内外结合的表述模式,一般目标,具体行为样例,表现性目标的编写,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且这些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在与师生平等交流的会话、探究和意义建构中发展。因此,艾思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的表现性目标有: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准时参加有关会议。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奥苏贝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学生为导向,(1)智力因素:起点分析(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2)非智力因素: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Keefe,1979)、动机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者的焦虑水平、学习者文化、宗教背景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学习者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由学生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定性,判断技术:概念图,1、外化学习者知识结构,2、有效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3、培养学生元认知技能,4、评价工具,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动机与学习相辅相成。,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激发学习动机的ARCS模型,激发动机,注意力Attention,自信心Confidence,关联性Relevance,满意度Satisfaction,唤起感知唤起探究变化力,目标定向动机匹配有熟悉感,学习需要成功的机遇个人的控制,自然的结果积极的结果公平,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Curry“洋葱”模型,1感知通道偏好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人类不同感官获得信息比,2场定向性场独立性个体依赖所处空间的内在参照,从自己的感知觉出发去获得知识、信息。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比较稳定,不受或很少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依靠内在动机进行学习,时常会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比较善于学习数学及自然科学。,场依存性个体依赖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从环境刺激的交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喜欢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环境中学习;及时表扬会激发学习动机,不断反馈和强化可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对社会科学内容感兴趣。,3沉思型和冲动型沉思型在知觉和思维方式上以沉思为特征,在回答问题时能深思熟虑,表现出具有成熟的解决问题策略;错误较少,速度慢;善于完成需要对细节进行分析的学习任务;,冲动型在知觉和思维的式上以冲动为特征,倾向于尚未透彻分析便回答问题;反应速度较快,容易发生错误;对社会科学内容感兴趣;,认知发展方面具备初步逻辑的或言语的思维特点,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约10-11岁是这一转变的关键年龄。言语方面可以用语言进行假设和推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用语言辨析事理的能力。情感方面自居作用、模范趋向和自我意识有较快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兴趣,意志薄弱,抗诱惑、自控能力有限,需教师引导和控制。,分析:小学生的一般特征,认知发展方面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占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经验型。初二明显表现出突变、飞跃和两级分化,高二初步完成转变。思维有系统性、结构性、预计性及个性色彩,创造性思维有所发展。约13-14岁是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情感方面中学生的个人独立意识更为明显。感情丰富、爱幻想、富激情、易冲动,意志行为逐渐增多,抗诱惑能力日益增强,同一性、勤奋感是其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情感世界仍处于易动摇和变化的状态。在高中阶段,独立性和自主性则成为情感发展的主要方面。,分析:中学生的一般特征,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的分析方法,起点水平分析:测验认知结构分析:概念图学习态度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此外,观察、访谈等方法也可用于学习态度分析。学习动机分析:同上学习风格分析: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