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休息与活动,第七章,第一节休息,一、休息休息的意义休息的条件协助病人休息的护理措施,休息:对于正常人:可以维持健康、促进健康心理、生理均需求良好休息患者:一方面需求更多的休息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护士的职责:,一、休息(rest)休息(rest):是一定时间内相对的减少活动,使人从生理、心理放松,消除或减轻疲劳,恢复精力、体力的过程。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包括身、心兩方面,第一节休息,一、休息意义(休息与健康)1、休息和健康的关系(生理、精神心理),休息可以减轻或消除疲劳,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休息可以维持机体生理调节的规律性。休息可以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休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休息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及组织修复。,2、休息和康复的关系患者需要更多的休息(疾病的消耗),又因为身、心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使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加快受损组织的修复(可以分泌生长激素),消除疲劳,缩短病程,早日康复研究发现:人体在卧位时:肝等血流,3.休息的表现(休息与健康),没有任何情绪压力之下的松弛状态,休息是一种宁静的安详的无忧虑无拘束的状态,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睡眠是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休息形式,二、休息的条件1、生理上的舒适2、心理上的放松3、环境方面、充足的睡眠(质、量),良好的休息条件,、生理上的舒适将躯体的不舒适减低至最低程度。解除或缓解疼痛,个人卫生,舒适的体位,良好的休息条件,、心理上的放松无忧虑无拘束感无不安感,稳定的情绪个体的休息规律习惯解除紧张、减轻焦虑、沟通技巧、暗示、触摸、必要时药物。、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线、声音适宜,空间、色彩。,良好的休息条件,、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得到良好休息的保证和首要条件,每个人的睡眠时数不同。理想的床铺:木板床上铺垫约10厘米厚的棉垫的软硬度为最佳。床铺的高度一般约4050厘米为好长度比就寝者长2030厘米,宽度90厘米,,良好的休息条件,4.睡前情绪应平稳忌睡前恼怒睡卧言语“先睡心,后睡眠”5.睡前高度用脑的娱乐应有所节制6.睡前宜散步,三、护理措施、身体的舒适:最大限度降低身體的不適能表达者表达障碍者、心理的放松:心态、支持系统的建立、个体特点、特殊人群的关注。,、环境的和谐:布置合理、工作程序合理、空间、光线、遮挡、温湿度、四轻患者安置合理。辨证认识休息和活动,防止并发症。、睡眠的保证:睡眠质量的保证、教会病人有效休息。,四、睡眠睡眠和觉醒是一种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睡眠的生理睡眠的需要和评估睡眠障碍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促进睡眠的护理措施,睡眠(sleep)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的环境相对的不作出反应。如:婴儿的啼哭可以唤醒他的母亲,但电话铃声却不能。,(一)睡眠的生理、原理神经介质,睡眠中枢,脑干尾端的上行抑制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睡眠的生理特点周期性、循环性、伴有一系列生理性改变、睡眠的分期:慢波和快波根据记载:发现睡眠具有两种时相状态NREM、慢波、正相、SWS异相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快波一夜交替次,首先慢波睡眠持续分钟,进入快波分后又进入慢波睡眠。(1)慢波、NREM、正相、SWS特点:脑电图呈现同步的慢波第期入睡的过渡期第期进入睡眠状态第期睡眠逐渐加深第期沉睡期6-1睡眠各阶段变化.doc,(2)、异相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REM、快波、特点: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的快波一夜的睡眠过程两种状态相互交替、转化见表表6-1睡眠各阶段变化.doc,、睡眠的周期第期入睡的过渡期第期进入睡眠状态第期睡眠逐渐加深第期沉睡期异相睡眠图6-1睡眠时相周期图.jpg,第一期:又称第一时相的睡眠、为清醒到入睡的过度阶段,浅,几分钟,易唤醒。生理表现:脑电图:第二期:又称第二时相的睡眠(入门阶段)睡眠逐渐加深、10-20分钟,易唤醒。生理表现:脑电图:,第三期:熟睡期,又称第三时相的睡眠持续15-30分钟,难以唤醒,生理表现:脑电图:第四期:沉睡期,又称第四时相的睡眠,持续10分钟,难以唤醒,生理表现:小儿遗尿、梦游、可分泌大量激素,生长激素促生长,促进人体组织的愈合、促进软骨和肌肉的生长。脑电图:,异相睡眠:特点是眼球快速转动、眼肌活跃,所以又叫速动眼睡眠生理表现:意义: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生命体征波动梦有色彩,可帮助人们恢复和平衡情绪、与婴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关,有些疾病,睡眠周期(sleepcyle)清醒状态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REM期第二期第三期,总结:1、睡眠一天一次,周期性,表现为两种睡眠时相状态。一夜的睡眠又由4-6个睡眠时相周期组成,(60-120分钟不等,平均90分)见图2、唤醒要从头入睡3、睡眠时相周期中所用的时间不是一定的刚入睡或前半夜:NREM第三、第四时相占90分钟,REM不超过30分钟。后半夜:REM会延长到60分钟,所以大部分的NREM发生在上半夜大部分的REM发生在下半夜4、白天也有睡眠时相上午延续后半夜的睡眠,REM多。下午占用前半夜的睡眠,NREM比例大,会使晚上入睡难。下午不能睡太多。下夜班上午应睡眠。,5、睡眠对人体的意义:(1)NREM的三、四期可以分泌大量的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促受损组织的愈合、促进软骨肌肉组织的生长。梦游、遗尿和长个子,对梦的回忆最弱。(2)REM期,平衡情绪和感情,缓解压力、消除忧虑和担心,促进小儿神经系统成熟,防止疾病发作()深度睡眠不足者,需要增加睡眠时间,但是疲劳感难消除,睡眠形态紊乱,(二)睡眠的需要和评估,1、影响睡眠的因素时数、昼夜节律、时相比例合理、睡眠除与个体、年龄有关外还和健康状态、胖瘦、生活习惯、职业、和心理压力有关(1)、生理因素睡眠量因人而异,一个健康人每晚睡眠的平均实数是7.5h,有些人只睡3h就得到了休息,有的人睡到10h,白天还觉得疲倦婴儿睡眠多于儿童,儿童多于青年,青年多于老年。,1)各年龄段睡眠时相所占比例不同人类睡眠的需要量与其年龄成反比。婴儿期大约需要1620小时,幼儿期需要1014小时,学龄前期儿童需1112小时,青少年期需910小时,成年期78小时,到老年期,通常每天只需67小时即可。一夜中醒来的次数也随年龄而改变,睡眠过程中醒来的次数增多。随年龄而增长睡眠的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异相睡眠在新生儿时期占很大比列。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睡眠第一、二时相所占的睡眠时间增加,第四时相睡眠和异相睡眠逐渐减少。2)内分泌更年期、月经期3)疲劳4)习惯,5)、昼夜节律性:是指人体依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的运行它的活动,相当于一个人的生物时钟,每天小时周期规律运转,形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反映出人体在生理、心理方面的起伏变化,如:激素、体温、代谢等,并随个体疾病和情绪的不同而改变。每个人的“睡眠觉醒”与生理变化都具有生物钟式的节律性,节律的破坏会影响睡眠,通常需要35天才能恢复正常。,(2)、心理因素:压力、情绪、焦虑(3)、病理因素:有些病会使睡眠增加,有些病会使睡眠减少。(4)、环境因素:新环境下睡眠时相会变化(5)、其他1)药物因素:2)食物因素:3)体育锻炼4)个人习惯,年龄内分泌心理环境疾病药物食物睡眠习惯体育锻炼,(一)影响因素,2、睡眠失调定义:是指睡眠量及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分为器质性睡眠障碍和非器质性睡眠障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1)、失眠症:原发和继发性失眠()、发作性睡眠(narcolepsy)()、睡眠过度(hypersomnia)()、睡眠性呼吸暂停(sleepapneas)()、睡眠剥夺()、梦游症()、梦魇()、睡惊、()、遗尿,五、住院病人的睡眠特点和评估、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desynchronization)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指为了维持机体处于最佳的功能状态,必须将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其昼夜性节律相同。正常昼夜性节律破坏、睡眠与昼夜性节律不协调,称为:昼夜性节律去同步化,35天才能恢复正常。,2、睡眠质量改变入睡时间长中断:快波睡眠中断,会出现心率失常、室颤、呼吸增快。诱发补偿现象(vulnerability)NREM的三、四期、和REM减少时,会在下一个睡眠周期中得到补偿,NREM的四期会优先补偿,弥补能量消耗。使REM不足症状更严重,出现知觉、人格方面的紊乱,称为诱发补偿现象。,六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物理:温、湿度,燥声、光。危重、打鼾者。空气、满足患者的睡眠习惯,做好睡前准备安全、舒适的安排。、合理安排护理措施:护理操作合理安排。避免在中断病人的深睡眠。4、加强心理护理减轻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心理问题(安慰剂),5、合理使用药物()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缩短慢波睡眠,可以治疗夜游症、惊恐症。避免长期、大量服用。老年慎用注意:()巴比妥类:()其他:水合氯醛、唑比坦、三溴合剂,6、睡眠失调的护理(1)失眠(2)睡眠过度(3)发作性睡眠、(4)睡眠性呼吸暂停、(5)梦游症、梦魇和睡惊、(6)遗尿、7、做好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活动的意义活动受限的原因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对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对病人活动的指导,第二节活动,一、活动的意义,活动的意义适当的活动可以保持良好的肌张力,增强运动系统的强度和耐力,保持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增强全身活动的协调性,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适当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氧和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可以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活动还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放松,有助于睡眠,并能减慢老化过程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活动的分类:方式:主动、被动运动耗氧:有氧、无氧肌肉收缩:等张、等长、等速健康人和患者都需要活动,二、活动障碍的原因活动受限的原因(一)生理因素疼痛运动、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运动系统结构改变营养状态改变、严重疾病损伤某些医护措施的执行(二)精神心理因素,、对皮肤的影响:压疮(六章)、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和深静脉栓塞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毫米,并伴头昏、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甚至虚脱等表现。原因有二:,三、活动障碍对机体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四肢浅静脉和下肢深静脉多见。原因: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长期卧床:活动少:血流慢、血容减少(血浆减少多)活动少:下肢深静脉血流慢,血管内膜受损,血栓形成,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肺栓塞最危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坠积性肺炎和二氧化碳潴留原因:()长期卧床,肺底充血、淤血、肺扩张受限、氧气交换差、二氧化碳潴留。()患者衰竭:呼吸肌运动能力差,无力有效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痰液堆积在肺底,肺感染、坠积性肺炎,、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便秘、厌食和营养不良、对泌尿系统的影响:尿潴留、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四、病人活动能力的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肺功能状态骨骼肌肉状态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2级肢体可移动但不能抬起3级肢体可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对抗阻力但肌力较弱5级肌力正常,关节功能状态机体活动能力0度自由活动1度需要器械帮助2度需要别人帮助3度需要别人和器械帮助4度完全不能活动,患者目前的患病情况社会心理状况,五、对病人活动的指导1、选择合适的卧位2、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和各关节的功能位置3、防止皮肤长期受压,4、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也称关节活动度。ROM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以活动的范围来对此关节进行曲屈和伸展的运动,是维持关节活动性、防止关节挛缩和粘连形成、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有效的锻炼方法。可分为主动性和被动性,被动性ROM操作要点()目的:维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粘连和挛缩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关节营养的供给恢复关节功能维持肌张力,()操作方法:护士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帮助患者采取自然放松姿势,面向操作者,并尽量靠近操作者。根据各关节的活动形式和范围,依次对患者的颈部、肩、肘、腕、手指、髋、踝、趾关节作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关节活动练习。如肩关节、膝关节表6-2各关节的活动形式和范围.doc图6-4手作环状或支架来支托腿部.jpg,活动关节时操作者的手应作环状或支架支撑关节远端的身体。每个关节每次作510次完整的ROM练习,当患者出现疼痛、疲劳、痉挛或抵抗反应时,应停止操作。运动结束后,测量生命体征,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整理床单位。记录每日运动的项目、次数、时间以及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图6-2肩关节活动范围.JPG图6-3膝关节活动范围.JPG,关节活动形式注解,运动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机体活动能力、心肺功能状态、关节的现存功能运动前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帮助患者更换宽松、舒适的衣服,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对活动的反应及耐受性,注意观察有无关节僵硬、疼痛、痉挛及其他不良反应。对急性关节炎、骨折、肌腱断裂、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ROM练习时,应在临床医生和康复医生的指导下完成,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在ROM练习时应特别注意观察患者胸痛、心律、心率、血压等方面的变化护士应结合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节活动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锻炼运动后,应及时、准确地记录运动的时间、内容、次数、关节的活动变化及患者的反应,为制定下一步护理计划提供依据。,5、进行肌力训练(肌肉的等长和等张练习)()等长练习(isometricexercises)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因不伴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静力练习。主要优点是不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故可在肢体被固定的早期应用,以预防肌肉萎缩;也可在关节内损伤、积液、炎症时应用;并可利用较大负荷增强练习效果等。,主要缺点是以增加静态肌力为主,并有关节角度的特异性,即因在某一关节角度下练习,只对增强关节处于该角度时的肌力有效。等长练习中,肌肉收缩的维持时间应在6秒钟以上,所增加的静力负荷可视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可采用tens法则:收缩秒,休息秒,收缩次为一组,重复组。每天次,()等张练习(isotonicexercises)指对抗一定的负荷作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动力练习。优点是肌肉运动符合大多数日常活动的肌肉运动方式,同时有利于改善肌肉的神经控制。等张练习可遵循大负荷、少重复次数、快速引起疲劳的原则进行,也可采用“渐进抗阻练习法”(progressiveresistanceexercise,简称PRE),进行肌肉锻炼时应注意:以患者的病情及运动需要为依据,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计划肌肉锻炼前后应作充分的准备及放松运动,避免出现肌肉损伤。严格掌握运动的量与频度,以达到肌肉适度疲劳而不出现明显疼痛为原则。,如锻炼中出现严重疼痛、不适,或伴有血压、脉搏、心律、呼吸、意识、情绪等方面的变化,应及时停止锻炼,并报告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注意肌肉等长收缩引起的升压反应及增加心血管负荷的作用,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肌力练习,严重者禁作肌力练习。,髋、膝部关节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