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序言第一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492656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序言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化学教学论(序言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刘知新主编主讲人:李金芳,绪言,主要阅读文献资料:1【美】R布里斯著: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华彤文,宋心琦,张德和,吴国庆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2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7年3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系统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何谓“化学教学论”?,思考并试图给以回答: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育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学院化学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第一节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和任务一、化学教学论的设课目的:掌握化学教学论基础知识和化学教学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二、化学教学论的课程特点化学教学论的进程是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知识基础课为先修课程以结合教学见习和由本科生完成规定的实践作业为基础而进一步开展教学的。思想性先导师范性核心实践性根基,三、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是为了改进和完善化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化学教育思想和化学观念。具备基本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比较有市场竞争能力、有持续发展潜质的优秀化学教师。,四、对化学教学论学习应克服的不正确的观点:只要有化学专业知识就能当好化学教师。(化学教师的全部职责和化学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学了化学专业科和公共课(教育学、心理课)不必学化学教学论。化学教学论课程只需告诉中学化学课该如何去上。,第二节化学教学论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一、化学教学论的内容:1、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是化学教学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统一的过程,即研究化学教学过程。,2、化学教学论研究的内容:化学教学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编制;化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化学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教学中子系统的教学研究。,3.研究内容分类基础研究研究化学教学基本规律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探索化学教学发展和提高的新途径。发展研究用运前两项成果,通过教学实验来全面研究化学教学问题的认识活动。,二、化学教学论的学科特点:,1、化学教学论是一门边缘学科2、综合性强3、实践性强三、化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1、主动投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结合实际,提高学习活动水平3、积极参与,适应学科的实践性动员全体学生走向讲堂,给大家锻炼的机会,为将来走向教师职业进行必要锻炼!,第三节化学教育的发展和化学教学论的形成,3-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3.1.1化学发展简介(课下自学)3.1.2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3.1.3国外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参看阅读材料,自己查找相关文献),3.1.2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状况,中国化学教育的发展可分为几个时期:一、化学教育的成形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奏定学堂章程(1903)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二、化学教育的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充实发展期。这一时期的主要标志是:(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大学实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等。,变革的主要特点基本上是:从描述性推理性;从主要是定性的定量的;从主要是宏观的微观的。这种变革是多年来化学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在大学低年级和中学化学课程中提高理论、提高学习起点,删除某些描述性(化学元素)的内容,成为一种潮流。,三、化学教育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化学教育处于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国际范围考察,在化学教育界谈论最多、最引人注目的命题是:化学为大众、国民的化学,要解决国民的问题。,化学教育观念的演进和理念:化学教育已从“化学中的教育”、“通过化学进行教育”的观念或教育模式演进为“有关化学的教育”。化学教育的总目标切实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使学生主动地自主学习”以及“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等理念。,3-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化学教育承载着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特殊任务。从这项活动本身分析,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社会价值:一是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化学教育是由国家主管的一种育人机构或渠道。通过这一机构(或渠道)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学前的化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发展和深化受教育者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能够进行科学判断和推理,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认识大自然和科技社会的生活,并向他们开启探究科技世界的窗口,倡导并引导他们树立科学人文观念;我国的教育,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其中,尤其是人文素养。,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科学人文观念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大学后的化学教育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受教育者在科学与技术专业或高层次素养层面上得到培养和训练。素养和素质含义接近,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二是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主要靠在学校内设置相关课程及社会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来运作完成。各级学校所设计的科学或分科化学类的课程,应依随教育的总目标,处理好社会需求、个人发展、学科专业与升学就业之间的平衡。21世纪需要高文化水平、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及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三是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这种特有的活动要依托实体性的教育内容来运作。学校教育内容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而学校教育内容在目的性、预见性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更为强烈的国家计划性。,四是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教育的产品比较理想的结果来自: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统筹,遵照办教育的规律,处理好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两种功能的关系,促使受教育者人人成为成功者。从总体上看,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自己期望的三张“教育通行证”: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技术通行证;事业心和开拓能力通行证。,同学们谨记并实践以下箴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学习本门课程参考书籍课堂教学设计丛书张立言主编历年的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化学教育杂志。思考:1.你对教师职前教育、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怎样认识的?3.结合你在中学时学习化学课程中印象最深的事例,谈你对学习化学教学论的必要性的认识。,第一章化学课程前言,一、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的currere,意指racecourse,原意是“跑马场”,引申为“课业及其进程”。定义: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现代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化学课程体系,理解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鉴于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与国家的四化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中学必须设置化学课程。国家以颁布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形式对化学课程实行管理。化学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指导教学、考核学生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为了掌握大纲精神,必须深入领会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要求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科书的体系对教学质量影响甚大,只有做到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简称“三序”)的合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善于选择和评价教科书,扬长避短,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服务。,第一节化学课程的设置,一、化学课程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中学教育的任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任务是培养成“四有”公民,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2.我国目前状况,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我们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的知识、才能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人才。,人才,主要靠教育来培养。人才教育在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开发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投资部门,教育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日本、新加坡自然资源都很缺乏,但经济发展都很快,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非常重视教育。外国的经验和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都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必须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化学通过提供大量化肥、农药和其他技术手段,促进了农业的稳产高产,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衣着。化学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量钢铁、有色金属、各种合金、塑料、橡胶、合成纤维,为空间技术、海洋开发、电子工业等尖端技术提供各种具有耐高温、耐低温、耐高压、耐辐射、耐腐蚀、高强度、密度小等特殊性能的原材料。化学帮助我们合理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学为我们治疗疾病、保护健康制造各种药物,为消除公害、防治污染,创造优良、舒适的环境作出贡献,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化学科学是创造人类文明的强大武器,每一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都应该学习化学。这对于他们无论是就业或继续学习,对于他们享受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必不可少的。,二、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开始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当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该局为培养技术人才,附设机器学堂,讲授机械制造的科学知识,包括开设化学课。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主办训练外交人员的京师同文馆增设算学馆,教授天文学、算学,同时也开设格致、化学课程。该馆修业期限八年,化学在第七学年学习此后陆续开设的新学,大都开设化学课。,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对于学制和化学课程的设置作了如下规定,这个章程的上述规定,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新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也颁布了自己的学制。1922年学习欧美,实行六、三、三学制。这种学制一直沿用至今。从2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这几十年来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如下:1.初、高中均开设单科化学,而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只在高中开设化学,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将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综合在一起的课程)。2.新中国建国前,一般是在初三和高二各开设一年化学,周课时分别为3和6。新中国建国后,从初三到高三连续开设化学,周课时大体保持3、2、2、3。3.只开设了化学必修课,没有开设选修课。,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遭受严重破坏,各地方自行其是,学制混乱,有实行七年制、八年制的,也有实行九年制、十年制的。有的取消化学课,代之以工业基础、农业基础;有的设化学课,但取消固定教材,实行“典型产品(或任务)带教学”;有的虽有固定教材,但内容以“生产为纲”,着重讲三酸、二碱、合成氨,或者土壤、化肥、农药、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遭到严重削弱,学生学不到系统的化学知识,教学质量大为降低。,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教育部于1978年1月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在八、九、十年级上化学课,课时分别为每周3、3、4。1981年4月,根据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需要,中央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规定化学课程的设置如下:,*这个计划的文理分科没有供应相应的教科书,上述计划是为六年制重点中学和五年制中学制订的,当大量五年制中学已经过渡为六年制中学后,并未颁布六年制普通中学的教学计划,而是沿用六年制重点中学的教学计划。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学生的基础差异甚大,因此多数学校和学生不适应这个教学计划,感到教材难度过大,学习负担很重。加之这个计划本身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缺陷,广大师生又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因此在学生中广泛存在着文理偏科、知识结构比例不合理的现象,这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十分不利。,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方针,在使学生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注意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能力,国家教委几次采取措施降低教材难度,并于1990年对现行高中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经过调整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规定化学课程的设置如下:,根据调整的教学计划,国家教委于1990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大纲分必修课和分科性选修课两部分。学生学完必修课后参加会考,各科会考成绩及格方能毕业。高考实行科目分组,学生在高三参考科目分组选课。会考根据必修课大纲命题,高考根据必修课和分科性选修课大纲命题。,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根据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国家教委于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这个计划规定义务教育主要有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两种学制。根据这个计划,化学课程的设置如下:,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已于1993年开始实施,与这个计划相衔接的新的高中课程计划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现行的高中课程计划(实验本)中,化学课已经作为科学课中的一门学科而不单列出来了。,三、课程设置的形式(四种),四、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对各门学科的教学作纲要性规定的指令性文件。时代背景:2001年我国召开了第八次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也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最全面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涵盖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新课程是怎样产生的?实际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1.教学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3.学科结构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真可谓是令人叹为观止。),4.学生苦于死记硬背,教师乐于题海战术的状况普遍存在;5.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6.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几十年的教育,诚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我们的差距在哪里,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学中心,有机化学最早兴起于德国的现代化中,电磁科技最早诞生于美国,那么现代科学技术为何未在中国产生呢?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国最初启动了38个国家级试验区。化学课程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五、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作用1.指导作用2.限制作用3.评价教学的作用,第二节化学教学大纲,一、化学教学大纲(1).定义:化学教学大纲,有的国家叫做化学课程标准,它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订的中学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化学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技能的深广度对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2)作用,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对中学化学教学的统一要求和规范;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要以它为主要依据;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要以它为标准。,2.课程管理,(1)由国家管理课程(我国和日本)特点:一个大纲编出多种不同风格的教材。(2)实行地方分权(美国等西方国家)特点:便于适应地区和学校的差异。,3.化学教学大纲内容,(1)前言(2)教学方法指导(3)教学内容纲要中心内容(4)课时安排(5)直观教具目录(6)参考书目录,二、化学教学的目的要求,1.培养文化科学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工作方法方面的内容。化学的实验性、操作性。2.培养心理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培养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内容。实验的重复性,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3.培养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要求,包括世界观、方法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4份大纲关于化学教学目的要求的表述比较,三、化学教学目的要求的几个问题,1.关于“双基”,2.关于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3.教学要求的层次(1)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2)对实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第三节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和化学教科书的体系,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1.塔巴(Taba)六项标准(1)内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2)与社会现实的一致性(3)广度与深度的平衡(4)适用广泛的学习目标(5)考虑学习的可能性和适应性(6)适应儿童的需要和兴趣,2.我国化学三项原则(1).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加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认真精选教学内容,二、中学化学课程的内容,(1)化学基本概念;(2)化学基础理论;(3)元素化合物知识;(4)化学用语;(5)化学计算;(6)化学实验。,三、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功能和体系,1.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功能化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在学校获得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培养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2.中学化学教科书的体系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心理发展顺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