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491952 上传时间:2020-04-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江苏,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谈静朱光潜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意!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未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尔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有一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答案】C【解析】A项“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错,原文说“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B项“也就是领略”过于绝对,原文说“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D项“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错,原文说“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C项把三、四自然段综合起来可以推断出是正确的。,2文章题目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答:_【答案】(1)先由人生乐趣谈起,提出人生乐趣一半来自于感受;(2)再阐述感受力有强有弱,感受力强,能“处处领略”,就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3)最后阐明领略趣味要“静”中得“趣”。【解析】把文中各自然段的重要语句勾画出来,基本在每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然后综合概括,分点表述。,3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答:_【答案】(1)“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2)作者心界空灵,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由此而获得的情趣正是作者所阐述的“静趣”。【解析】“静趣”的含义是从最后一段的后半部分抽象概括出来的。回答第二问既要联系最后一段的大意,又要发挥合理想象、联想,阐述还要扣住“静趣”。,分析文章结构就是理清文章素材的组合框架,把握文章思路就是把握文章的思想脉络或行文线索。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弄清文章段落层次的组接关系,掌握文脉的发展方向,破解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论述类文章的结构层次,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划分,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的结构;从文章的角度划分,一般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或层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并能概括结构特点;2.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并能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体会文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把握文章思路要抓三个词语:点,线,面。点,即观点(或关键信息点);线,即线索;面,即素材。要准确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理出基本的脉络。,解答题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话题入手,探寻文章思路,把握结构特点。话题是文章的核心,文章是围绕话题展开的,抓住了话题,就能提纲挈领,理出文章的脉络。2从关系入手,理清文章的层次。文章的段落层次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相承关系,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第二种是相并关系,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第三种是相属关系,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抓住了这些关系,层次之间的界限就分明了。,3从标志性词语入手,顺藤摸瓜,勾画线索和结构框架。标志性词语是行文的“路标”,沿“路标”前行,脉络自然呈现。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标志性词语和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常见的标志性词语有:序数类词语、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等。解答简答题,首先要弄清问题是针对全文还是部分段落,是分析综合还是提炼概括,把握设问的方向。其次,组织语言要有考点特色,要紧扣问题的要点。回答选择题时,要注意选项设置的标准和角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