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陕西省八年级物理复习题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了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C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2 .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30m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D人剧烈运动后脉搏每次约2s3 . 跳伞运动员在加速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飞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为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可能下降4 .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水C河岸D地球5 . 如图所示,心电图仪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乙的心率为60次/min则A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0.8sB乙每次心跳时间间隔为1.25sC纸移动的速度是20mm/sD甲的心率是72次/min6 .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甲、乙两物体是往同一方向运动的C甲、乙两物体相遇时都通过了20m路程D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相同,都是2m/s7 . 在刚刚结束的校运会男子100m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观众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ABCD8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题】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甲与乙B乙与丙C丙与丁D甲与丙9 . 据报道,年月日下午时许,一片彩云飞快飘过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正在建设着的一幢高为米的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这引起了邻近数千人惊慌失措地狂奔造成这种判断的失误,是由于观察者选用的参照物是A观察者自己B地面C彩云D大楼10 . 某人坐在匀速上升的电梯里,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大地B楼房C电梯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 . 如图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图中B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_,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至少需要_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_的12 . 如图所示是黄果树瀑布倾泻而下的美景,在瀑布下方激起的水雾上映出了两道绚丽的彩虹,彩虹的形成是光的_现象,如果以瀑布倾泻而下的水作为参照物,山上的树是_的。如果你乘车远离瀑布,那么你听到水声的_(“音调”“响度”“银色”)会发生明显变化13 . 如图是珠海航空展飞行表演时的情景,以_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当飞机队形不变时,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歼20战机飞行速度最大可达850m/s,则30min内歼20最大飞行距离可达_km14 . 图像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1)甲物体做的是_运动,乙做的是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_m(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_m/s15 . 赛道上的小明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奋力冲刺,“加油”声是由同学们的声带_产生的,正在冲向终点的小明看到身边的看台是_(选填“向前”或“向后”)运动的。16 .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通车后,一辆小轿车以100千米/小时行驶,上海到宁波的行车时间可以缩短大约1.2小时,则上海到宁波的陆路距离将减少大约_千米,以桥栏杆为参照物,驾驶员是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_(选填“凸透镜”或“平面镜”)所成的像。17 . 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3 847 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用来听取水里传来的声音,他看到火药发光后9.65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18 . 神舟五号我们的飞天梦2003年10月15日9时,随着火箭发动机的轰鸣,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飞天梦,(见图所示)资料库火箭发动机它是喷氯发动机的一种,自带烯料和氧化剂,它工作时不需要空气,可以在大气层外工作点火时,燃料和氧化剂在烯烧室混合燃烧,向后喷出强大的气液,同时气体对火箭产生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推动火箭前进长征二号F火箭的发动机是一种二级火箭发动机小宇利用星期天到青岛会展中心观看了有关“神舟五号”的航天展,他搜集了一些问题,回到班中想要考考你:(1)长征二号F火箭:它的发动机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_能它是利用向后喷出气流使自身受力前进的,这是运用了力的作用是_的道理(2)飞船上的太阳能电池翼是为飞船提供能源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能(3)飞船的运行过程:飞船沿椭圆轨道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轨道上离地面最近点200km,最远点350km从远地点到近地点运行过程中,飞船的速度_, 势能_(4)返回大气层:这时飞船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将_能转化为_能,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5)降落:飞船距离地面15km时,速度达到200m/s,若不打开降落伞,则速度保持不变,飞船落到地面仅仅需要_秒的时间三、实验题19 . 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此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_;(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cm做一标记(如图甲),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_)由实验可知,气泡做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区间s/cm0-2020-4040-6060-80通过各区间的时间t/s10101010(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米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气泡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s截取气泡的位置图片,合成了丙图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气泡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cm/s(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小明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B小明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cm做一标记,则得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气泡实际运动情况C与小华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D与小明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气泡全程的运动的情况20 . 在测量小车在斜面顶端滑下的平均速度是(1)实验原理:_(2)测量器材:_21 .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速度(千米/时)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停车距离(米)2042640881680163248100205070(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_)(2)请得出停车距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_22 . 力学实验题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是_;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答案合理即可)。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图中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_。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你认为小新的做法是_(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四、计算题23 .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求:(1)此处海水的深度为多少米_?(2)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24 . 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1)AB两地相距多远?(2)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二、填空题1、2、3、4、5、6、7、8、三、实验题1、2、3、4、四、计算题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