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60278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B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C工业上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3C+2Fe2O34Fe+3CO2D两个甲烷分子2CH42 .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B牛奶C洁净的空气D陈醋3 . 2.4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4 . 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选项被提纯的物质杂质除杂试剂除杂方法ACO(g)CO2(g)NaOH溶液、浓H2SO4洗气BNH4Cl(aq)FeCl3(aq)NaOH溶液过滤CCO2(g)HCl(g)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洗气DNa2CO3(s)NaHCO3(s)灼烧A. A B. B C. C D. D5 .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B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6 . 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2、CaCO3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7 .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莫西林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阿莫西林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5C阿莫西林由碳、氢、氮、氧、硫五种元素组成D阿莫西林中含有44个原子8 .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K2SO4、NaCl、HClBHNO3、KOH、KMnO4CBaCl2、Na2SO4、NaOHDCa(NO3)2、Na2CO3、KCl9 . 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Z丙10 .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二、填空题11 . 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12 . 根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为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选用装置AE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的原因是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能用装置C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向该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震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乙所示,为了检验一氧化碳中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13 .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的是_。(2)人们常用“铜墙铁壁”来形容物体的坚固但铁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各种反应,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mg氧化铜加入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再将滤渣A加入足量稀硫酸中,有气泡冒出,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2.8g滤渣的成分是_,滤液B的成分是_。原氧化铜的质量m=_g。14 .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因给复杂的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奖金。通过计算机程序真实模拟复杂的化学过程,可全面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细节进程。则:(1)多尺度模型研究方法将化学实验融入信息时代,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的精妙过程,使得整个化学领域经历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化学不再需要使用试管、烧杯等仪器动手实验B化学不再是纯实验科学C化学可完全依靠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D未来化学领域的发展方向还是经验化(2)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还发现:N60在高温或机械撞击时可生成N2 ,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你设想出N60的未来用途主要应用于_。(3)该项化学奖获得者设计出电子尺度的量子化学和原子尺度的分子力学相结合的多尺度模型,将化学实验带入网络空间的研究。请问多尺度模型技术可应用到哪些方面?(要求至少两点)_。15 .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知道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来检验。(2)石油和天然气属于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4)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_。16 . 江西共青团发文“流水配人家,夕阳追山峰,家乡藏美食。江西100个县的代表菜尽在百县百味”。其中的化学知识值得挖掘:(1)新建的“鳅鱼钻豆腐”是南昌民间长久流传的一道名菜。豆腐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钙,此处的“钙”指的是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青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2)永修县一带酒席宴上出的第一道菜必为“东坡肉”。捆绑东坡肉的稻草属于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生活中我们常用_法区分羊毛和涤纶;(3)吉安县的薄酥饼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生产历史,具有薄、酥、香、甜脆五大特色,其原料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取一定量的淀粉与19.2 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6.4 g二氧化碳和9.0 g水,则参加反应的淀粉的质量为_g,淀粉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17 . 西游记75回中,作者借孙悟空之口描述金箍棒“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神鬼惊,上造龙纹与凤篆”。(1)金箍棒的原材料“镔铁”,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中最重要的钢材料之一。“镔铁”_(填“属于”或“不属于”)合金。(2)大禹治水时,利用此棒能变大变小的性质测定海水深浅。“能变大变小”体现了金属的_(填序号)。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硬度较大的性质从题干的描述文字找到线索,解释此棒能常年放入海水中而不被腐蚀的原因是_。(3)金箍棒表面使“鬼神”惊怕的花纹是利用硫酸铁来处理的。若实验室提供原料铁、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硫酸铁。反应分两步,请写出第一步生成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第二步是向有酸剩余的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物只有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8 . 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_;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_;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_(选填序号);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_个氮原子。19 . 如图是燃料在使用过程做的碳循环示意图: (1)化石燃料除了煤、石油外,还有_,煤燃烧会产生造成酸雨的污染气体是_(写化学式);(2)利用海水进行碳储存,可以缓解温室效应,除了CO2外,温室气体还有_(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工业上也可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吸收CO2, 其反应方程式为_;(3)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_;(4)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_;(5)相较以上燃料,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_(写化学式)三、实验题20 . 下列是实验室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1)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检验气密性的是_(选填编号)。(2)利用A装置制取CO2,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试剂是_;适合收集CO2的装置是_(选填编号);利用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下图甲是简易启普发生器,大试管(含支管)和图B启普发生器中的_(选填“a、b、c”)作用相当。(4)利用上图乙装置验证CO2的性质,CO2从左边导管口通入。请将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所要验证的性质放入的试剂预计的实验现象试剂瓶1与水反应_试剂瓶2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_四、科学探究题21 .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1)固体A中一定含有_。(写化学式)(2)【问题与探究】过滤后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NaOHNa2CO3 NaOH和Na2CO3Ca(OH)2和_ NaOH、 Na2CO3、Ca(OH)2你认为该猜想_一定不正确,原因是_。【实验与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许几滴稀盐酸,没有立即产生气泡,甲同学判断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没有Na2CO3。小红同学认为该同学结论不严密,因为_。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a(OH)2溶液,看到_现象,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 。为进一步帮助乙同学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你的实验设计是: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无色溶液B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_。_猜想正确22 . 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 NaOH 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猜想假设)猜想 1:该溶液没有变质,为 NaOH 溶液。猜想 2: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猜想 3:该溶液部分变质,为_。(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同学评价第 1 组若溶液变红,则猜想 2 不成立第 2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第 2 组若_,反应方程式:_ , 则猜想 1 不成立第 3 组同学认为: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 2 还是猜想 3 成立第 3 组若滤液不变红 ,则猜想 2 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 3 成立第 1 组同学认为: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_(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结论)NaOH 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 NaOH 溶液要_保存。(反思)实验结束后,还有同学认为,第 2 组同学的CaCl2溶液可换成Ca(OH)2溶液,同样也能完成本实验,你是否赞成_(填“是”或“否”)理由是_。五、计算题23 . 今年我国“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现取50g废水样品于锥形瓶中,逐渐加入20%的稀硫酸,到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滴加稀硫酸98g,同时收集到2.2g二氧化碳。则废水样品中氢氧化钾的质量为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二、填空题1、2、3、4、5、6、7、8、9、三、实验题1、四、科学探究题1、2、五、计算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