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9662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册化学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同步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两套装置(装置气密性很好),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实验时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实验结束后立即读数C装置二的设计比装置更科学,它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且全部通过铜粉,更易消耗完氧气D该实验的原理是通过采用物理方法分离出氧气,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化工行业有着重要的用途。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3B生成物中物质C与物质D都是氧化物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3 . 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有同学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位同学的说法中“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解释与结论4 . A、B、C三只小烧杯内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空气是由不连续的空气分子构成的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5 .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盐酸。为能立即确定它是否为浓盐酸,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猜想假设B查阅资料C进行试验D交流讨论6 .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氧气能跟所有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生物能生存依靠的是微溶于水的氧气D只用过氧化氢溶液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制取大量氧气7 .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用于火箭发射B红磷有可燃性,用来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C干冰能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D氢氧化钠有碱性,用来治疗胃酸过多8 . 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C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铁钉生锈和铁丝燃烧都有氧气参与,所以都是氧化反应9 .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提出问题D交流反思10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证明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气C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D证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二、填空题11 . 小明同学在学习化学时,很注意对知识进行对比归纳,他对下列化学物质:空气氮气氖气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硫粉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进行了分析,请你参与他的比较,把符合以下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2)有刺激性气味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气体是_;(3)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是_;(4)常用于制造电光源(如:霓虹灯等)的是_;(5)通常状况下,属于白色固体物质的是_;(6)通常状况下,属于黑色固体物质的是_;12 . 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常需对问题或现象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或收集证据加以验证请参照事例完成下表内容的填写:探究内容提出假设试验探究记录结果获得结论不同海拔出的空气一样多吗?一样多高海拔出多低海拔多在同一温度下测定不同海拔出的空气压强或密度低海拔处空气的压强和密度更大低海拔处空气的更多,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酒精灯火焰是分层的吗?_酒精灯的外焰、内焰、焰心的温度是谁更高?_13 . 实验室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制备氧化铜并检验其产物,装置如下: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t3时停止加热。(1)步骤一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2)C中试剂是_(填名称);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填名称)。(3)选择t3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_。(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三、实验题14 . 已知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气体由浑浊又变澄清,CaCO3+H2O+CO2= Ca(HCO3)2,由此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的溶质组成(查阅资料)1、NaHCO3+NaOH=Na2CO3+H2O2、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实际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2CO3+HCl=NaCl+ NaHCO3第二步反应:NaHCO3+HCl=NaCl+ H2O+CO2(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为Na2CO3猜想2:溶质为(填化学式,以下同)猜想3:溶质为猜想4:溶质为(实验方案)I甲组同学为确定CO2与NaO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设计如下实验方案。(1)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溶质为。(2)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3)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质为。II乙组同学根据甲组同学的猜想,通过定量分析绘制出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像确定溶质成分。四、简答题15 . 早在300多年前,化学家们就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研究。下面是波义耳、拉瓦锡分别在1673年,1777年所做的定量研究实验,他们的研究推动了化学理论的发展。如图所示,图中的两个实验是为研究哪项化学定律而设计的?这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给你什么启示?五、科学探究题16 .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实验探究一)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分别量取5mL1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将实验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分别量取5mL1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实验原理)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实验结论)实验_、_分别证明氧化铁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评价)(1)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2)若实验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实验拓展)(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之后,某同学又重新对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的实验做一探究,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序12345610%H2O2溶液用量(ml)303030303030MnO2粉末用量(g)0.10.30.50.70.91.1完全反应所用时间(s)1774222收集到的氧气体积(ml)980980980980980980请根据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结论。_、_(2)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填字母)。A 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 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17 .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的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猜想与假设)(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_。(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分析与交流)(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_。(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_。(实验与结论)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_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填“可以”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停止加热后,仍能看到红热现象,并沿试管底部自下而上蔓延,这个现象说明该反应是_(填“吸”或“放”)热反应。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二、填空题1、2、3、三、实验题1、四、简答题1、五、科学探究题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