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58969 上传时间:2020-04-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氧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有可燃性,因此可作燃料B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D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2 . 静静发现炒菜所用的食盐为加碘食盐。经查阅资料可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有下图所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缺碘易患贫血症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0gCx的值可能为7D加碘食盐中的“碘”指原子3 . 青少年体内因缺乏钙元素易患的疾病是A甲状腺肿大B贫血C佝偻病D夜盲症4 .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均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钙、生石灰、Ca(OH)2B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C氧化钙、消石灰、CaOD水、干冰、H2O5 .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D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6 . 下列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C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D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给物质加热7 . 下列数字表示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A新鲜牛奶B柠檬C西红柿D肥皂水8 .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是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已经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9 . 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KOH溶液BX是O2,Y是稀硫酸CX是H2,Y是H2SO4溶液DX是CO,Y是NaOH溶液10 .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关联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气割,是因为O2具有可燃性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收热量CCO常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还原性D铝用于作电缆,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11 .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产生白雾B都有刺激性气味C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D质量都减小12 . 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饱和KNO3降温有沉淀B电解水实验C加热硬水出现白色固体D水面上铁丝变红二、填空题13 . 现有熟石灰小苏打食盐纯碱生石灰几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成分的化学式填在横线上:(1)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_(2)常用厨房调味品的是_(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4)常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5)常做洗涤剂的盐_14 . 水变成水蒸气是水分子间_发生了变化,水分子_,物质的化学性质没变。15 .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写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3)化工厂排放的SO2可用某物质的粉末处理,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日活动主题的是_。A焚烧垃圾B开发新能源C提倡使用化石燃料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三、实验题16 .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的名称:_,_(2)实验室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收集氧气时,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3)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在装药品之前的操作是_。(4)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_;应待_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_,后_,主要是为了避免_。(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没有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写一点)_(6)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7)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请你写出文字表达式:_。(8)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填字母序号)。17 .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某兴趣小组配制味精溶液并测定NaCl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填字母)。A10mL B50mL C100mL(2)如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3)为测定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并计算。(提示:NaCl+AgNO3=NaNO3+AgCl)检验过滤所得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_。(4)计算后发现NaCl的质量分数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填字母)。A配溶液时仰视量水 B过滤时待滤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AgNO3溶液量不足18 . 分析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验证Mg、Zn、Fe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通过比较_可以得出的结论,写出反应前后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乙实验的目的是_。(3)写出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9 .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b_;(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_;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在试管口要塞_,其原因是_;四、流程题20 . 海水中的资源丰富,可以制备金属镁,转化过程如下:(1)流程图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2)HCl能与Mg(OH)2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五、科学探究题21 . 在元旦联欢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先用棉花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包在其中,然后将少量水滴到棉花上,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感到很惊讶,于是展开探究。【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发生燃烧?【猜想与假设】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_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设计并实验】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探究。编 号主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加适量水后,关闭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接近P处B瓶中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解释与结论】(1)同学们设计实验时,增加了防止发生爆炸的装置B,其原因是_。(2)经测定,过氧化钠与水反应还有氢氧化钠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将少量水滴到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上,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的原因是_。六、科普阅读题22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表面地球有2/3以上都是海洋,海水为弱碱性,海洋表层水的pH约为8.2。海洋能够吸收大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地球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地球的温室效应。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30%40%会溶解于海洋等水体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中的一部分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海水的pH逐渐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是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威胁。在2.5亿多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最引人注目的灭绝事件,大约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绝迹了。科学家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引起的海洋酸化,可能在古代生物灭绝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长有坚硬外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生物,如珊瑚和软体动物等,在海洋酸化的情况下,会出现外壳溶解现象而难易生存。由于吸收了过多的二氧化碳,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图中显示1990-2010年间某海域中二氧化碳浓度及海水pH的变化趋势。海洋酸化正在改变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环境,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导致整个海洋生物群落的发展不稳定,最终海洋将面临巨大的灾难。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珊瑚和软体动物难以在酸性条件下生存的主要原因是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A 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CO2含量上升B 海洋吸收CO2,降低了地球的温室效应C 海洋酸化可能在古代生物灭绝事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结合图中信息,解释海洋不断酸化的原因_。(5)写出一条解决海洋酸化问题的有效方法_。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3、4、5、6、7、8、9、10、11、12、二、填空题1、2、3、三、实验题1、2、3、4、四、流程题1、五、科学探究题1、六、科普阅读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