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445491 上传时间:2020-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期中统考历史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某位同学写“北京人的一天”时,他用到的关键词语有“粗糙石器”“共同抵御禽兽”“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这位同学所描述的“北京人”生活阶段是( )A远古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魏晋时期2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下列哪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稻谷和稻壳?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元谋遗址D山顶洞遗址3 . 2014年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4 . “七国戈戟乱入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下列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牧野之战ABCD5 .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BCD6 .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作为思想家的主张是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仁者爱人D温故知新7 . 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从谁开始( )A黄帝 B尧舜C禹D启8 . 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请你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中原,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A一箭之仇B退避三舍C问鼎中原D卧薪尝胆9 . 他在位时,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造成了社会动荡不安。这里的“他”是A夏桀B商纣王C周幽王D周厉王10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A孔子B韩非子C墨子D庄子11 . 春秋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诸侯国,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哪两个诸侯国也先后北上争霸A吴国、越国B吴国、齐国C越国、楚国D秦国、吴国12 . 下图出土的文物“商鞅铜方量”,可以证实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 )A确立县制B奖励军功C统一度量衡D废除井田制13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D青铜立人像二、判断题14 . 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赵、魏、齐。( )15 . 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书名总字数“道”“德”道德经约6000字7540论语约11750字8943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16 . 判断正误。(1)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大禹时期。(3)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过今天的台湾。(4)皇族司马炎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5)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17 . 观察以如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确划“正确”,错误划”错误”图1图2(1)图1中的事件以失败而告终。(2)图1中的事件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3)图2中人物的功绩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4)图2中的人物为了“治水”修建了灵渠。(5)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发生在秦国。(6)两幅图片中的事件都推动了历史发展。三、综合题18 .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也是最优美的文字之一。结合下列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刻有文字的甲骨图二居延汉简图三纸本地图(1)图一是我国哪一时期的文字?这种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2)从图一到图三,书写材料是怎样变化的?这种变化有何影响?(3)图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图四(4)试举一位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并指出其艺术特点。四、辨析题1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禹传子,家天下(1)根据材料,指出夏朝实行的政治制度。(2)小历同学认为尧舜禹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你同意小历的看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二、判断题1、2、3、4、三、综合题1、四、辨析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